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洁 《图书馆建设》2000,6(3):82-84
张宗祥先生1882年出生于浙江海宁,1965在杭州逝世,终年84岁,是浙江省著名的学者和书法家.其一生在中国两个著名的图书馆工作过,作出了卓著的成绩,受到后人的敬仰.  相似文献   

2.
张宗祥与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洁 《津图学刊》2002,(2):61-62
张宗祥对京师图书馆的古籍整理,对浙江图书馆的全面建设以及对文澜阁《四库全书》的恢复保存都作出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为了缅怀浙图历史,发扬浙图精神,创造浙图更辉煌的明天,浙江图书馆为中青年职工举办馆史教育系列讲座,从2007年7月一8月,每周一讲,共6讲,有袁逸研究馆员的《浙江图书馆精神》、徐洁副研究馆员的《张宗祥先生与浙江图书馆》、王效良副研究馆员的《陈训慈先生与浙江图书馆》、赵大雄研究馆员的《近代名人与浙江图书馆》、李性忠研究馆员的《饮水思源——浙江图书馆历史上的捐赠者》和徐晓军副研究馆员的《浙江图书馆的蓝海》。[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国立北平图书馆学者传略:张宗祥 徐森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宗祥 张宗祥(1882-1965)初名思曾,字阆声,别号冷僧.浙江海宁人.晚清举人,隐居不仕.先在硖石开智学堂、桐乡桐溪学堂、秀水学堂以及嘉兴府中学、杭州府中学任教.  相似文献   

5.
以时间推移为经,发生事件为纬,依据丰富的史实揭示张亨嘉、袁嘉谷、章太炎、蔡元培、郁达夫、邵章、龚宝铨、钱恂、竺可桢、张宗祥、陈布雷、陈训慈、马一浮、余绍宋、马衡、曹聚仁等诸多近代名人与浙江图书馆的关联。  相似文献   

6.
张晰 《浙江档案》2006,(3):30-30
人生在世能做到博学多才已相当不易,但爱国之心比之更可贵,更有价值。我国近代著名学者、著名书法家,已故西泠印社社长、浙江图书馆馆长张宗祥先生,就是这样一位两者兼而有之且不可多得的文化名人.  相似文献   

7.
我与图书馆     
〔续 2 0 0 3年第 2期〕六、我的组织管理活动我 195 6年从武汉大学毕业后 ,被国家统一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工作 ,一直到 1996年退休 ,前后共四十年。我虽然是一名业务干部 ,但由于 196 5年被提升为研究辅导组副组长 ,1970年被任命为图书分类法编辑组组长 ,1980年被任命为研究辅导部副主任 ,1984年被任命为研究发展部主任 ,1985年4月被聘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12月 10日被任命为中心管理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 ,12月 9日被聘为中国科学院第二届出版图书情报委员会委员 ,1986年被任命为中心业务技术职称改革办公室主任 …  相似文献   

8.
2009年5月4日——“Brian E.C.Schottlaender,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Audrey Geisel大学图书馆馆长,被任命为HathiTrust执行委员会委员。HathiTrust是美国大型学术图书馆为创建大型数字资源库而建立的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9.
我国第一代的图书馆人,颇多从旧式读书人家走出来的饱学之士,他们在搜集和典藏古旧书,尤其是在抢救性保存各地乡邦文献的工作中,价值观念明确,建树卓著。早在1915年,时任京师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前身)主任的张宗祥先生(1882—1965年,浙江海宁硖石人),就曾自述其工作是"日拂拭  相似文献   

10.
1909年清学部奏请筹建京师图书馆,馆址定为北京什刹海的广化寺,缪荃孙被任命为正监督。1912年7月江翰呈报北洋政府教育部的京师图书馆阅览章程十八条获得批准,同年8月27日正式接待读者。1928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改京师图书馆为国立北平图书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3月更名为国立北京图书馆,1951年6月更名为北京图书馆,1998年12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国家图书馆,对外称中国国家图书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北京近代图书馆的产生、发展和现状(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Ⅰ北京近代图书馆的产生北京近代图书馆萌芽于上个世纪末期。北京近代图书馆的产生有四个方面的社会根源,一是维新派对建立新式开放性藏书楼的倡导;二是在建立新式学堂的同时,设立学堂所属的藏书楼或图书馆(室);三是清朝灭亡前夕,迫于当时的形势,在废科举、办学堂的同时,也拟定了开办图书馆的章程和措施;四是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图书馆。下面分别叙述之。一、维新派对创办公共性藏书楼的倡导和实践1840年的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如,1840年鸦片战争;1856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84年的  相似文献   

12.
借助于新增史料,通过细致梳理,深入考察湖北省图书馆早期历史(1904-1908):补充前人未曾应用的重要史料;考证湖北省图书馆建馆日期为1904年3月14日;清晰勾画湖北省图书馆早期发展历程:以事实证明武当宫图书馆、学堂应用图书馆、湖北图书馆三者之间的传承关系;湖北省图书馆创立者为端方、张之洞。  相似文献   

13.
人生在世能做到博学多才已相当不易,但爱国之心比之更可贵,更有价值。我国近代著名学者、著名书法家,已故西泠印社社长、浙江图书馆馆长张宗祥先生,就是这样一位两者兼而有之且不可多得的文化名人。张宗祥(1882—1965),字阆声,号冷僧,浙江海宁硖石人。张先生幼年就被誉“为奇童”,是清光绪末年举人,一生有诸多成就。他在文学、史学、书画、金石学、医学、考古学、音乐等方面造诣颇深,是位名副其实的大才子。他的著作很多,如《高注三书异同考》《、清代文学史》、《读书札记》《、全宋诗话》《、神农本草经疏证》《、校注晏子春秋》等等。先…  相似文献   

14.
原郑州市图书馆馆长、《河南图书馆学刊》副主编、研究馆员周树德先生是我省图书馆界的著名专家和"文革"史研究者,2012年2月19日下午6时40分去世。周树德先生出生于1943年7月,浙江嘉兴人,1963年到郑州市图书馆工作。"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因工作、学习出色,被批判为走"白专道路",  相似文献   

15.
何炳松(1890-1946),字柏丞,浙江金华人.他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4岁便中秀才,后进入金华府中学堂接受新式教育.在校期间因成绩优异被保送浙江高等学堂,1912年公费派赴美国留学,考入威斯康辛大学,学习政治学.  相似文献   

16.
<正>夏丏尊(1886—1946),原名夏铸,祖籍浙江上虞,是我国近代著名翻译家、出版家、文学家和教育家。夏丏尊从小机敏聪慧,年仅15岁便考中秀才,两年后考入江南地区著名的绍兴学堂。19岁时远赴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和宏文学院留学。1908年,夏丏尊被浙江两江师范学堂聘为助教,从此与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结缘。从1908年踏入教育  相似文献   

17.
李跃  张磊 《兰台世界》2013,(16):135-136
<正>柳诒徵(1879—1956),字冀谋,祖籍江苏镇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国学大师,在书法、历史学、教育学和图书馆事业上也卓有建树。17岁即考中秀才的他曾于多座学堂任教:1914年任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5年任教于东北大学、北京女子大学和清华大学,1929年任教于南京的中央大学。  相似文献   

18.
受访人小资料李东来,1984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毕业,被分配到辽宁省图书馆工作,历任辅导部副主任、自动化研究室副主任、馆长办公室主任、现代技术部主任、馆长助理,1996年任副馆长。2002年被聘任为东莞图书馆馆长。1995年被破格提前晋升为副研究馆员,2000年晋升为研究馆员,获文化部或省行业科研成果奖励10余项,2007年1月"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与协同发展模式"获国家文化部第二届创新奖;主编有《城市图书馆集群化管理研究与实践》、《继往开来——东莞图书馆75年》、《城市图书馆建设文集》、《城市图书馆新馆建设》、《市民学堂》等;现为全国文献影像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86)委员和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一届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9.
唐山路矿学堂于1907年始建图书馆,建馆伊始即得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御赐同文版《古今图书集成》一部,该书保存完好,至今藏于西南交通大学。学界尚未注意到1901—1908年间御赐《古今图书集成》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建设的积极影响,该文从文化变迁的视角,通过唐山路矿学堂受赐《古今图书集成》的史事钩沉,管窥这一时期清廷上层精英在推动学堂图书馆建设方面的观念嬗变。  相似文献   

20.
<正>张宗祥在20世纪初及中期分别在京师图书馆和浙江图书馆担任主要领导,并通过学者型的风格推动了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文献学、古籍保护及学术研究等诸多领域有着重要的贡献,是现代中国著名的国学大师,在人文及艺术学科方面有着相当的建树。因为仰慕南宋民族忠烈文天祥的气节而改名宗祥。辛亥革命后,张宗祥担任中学教育课课长并兼任京师图书馆主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