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诗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光辉文学著作,又是周代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前人从文学的角度研究的较多,但《诗经》中有些篇章涉及古人的立誓诅咒,特别是一些反映男女婚姻的婚恋诗中有很多"情誓"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诗经》全方位、多侧面、多角度地记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情况,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在《国风》160篇作品中有52篇是直接描写爱情的,质朴自然,流露出上古女性真实的心声.本文立足于女性视角,以《诗经》中的《国风》文本为依托,遵循"思春—相遇—相思—相会—出嫁—新婚—丈夫远役—被丈夫抛弃"的情感历程,对《国风》中上古女性恋爱婚姻相关诗篇进行解读,还原那一个个灵动鲜活的女性形象,发掘她们闪耀的女性思想.  相似文献   

3.
《诗经》是周礼社会的产物,以礼说诗有时使我们更能把握诗的内容和主旨。历代学者对《诗经·木瓜》的解释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果结合周代礼俗对《木瓜》重新阐释,也许会有一个令人较满意的结果。本文认为《木瓜》中的男女投瓜报玉实际上是周代贽见礼的起源和早期形式。  相似文献   

4.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一部记载先秦时期风俗民情的珍贵史料。本文通过《诗经》所提供的有关资料,从周代先民对野生植物采集的角度考察了先秦时期人们的生活习俗。  相似文献   

5.
《诗经》中有着丰富的民俗资料内容和民俗的事实,本文从陕北方言、陕北民歌、陕北说书、民风、婚俗及生产习俗等多方面探讨了《诗经》与陕北民俗文化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诗经》是我国第一部文学档案汇编,内容丰富,包含有农事诗、怨刺诗、爱情诗、战争诗、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等,是我们研究周代社会生活的重要文献。宴饮诗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描写君臣上下、同宗近族、亲朋好友之间欢聚宴享的诗歌,并以其独特的方式记载了时人的民俗文化,是我们了解当时饮食民俗的重要档案资料。这些档案,不仅生动地展示了西周时期丰盛的酒食,更深刻地体现了饮食中虔诚的祭祀,丰富的娱  相似文献   

7.
"情不知所起"是汤显祖"至情"思想的一部分。汤显祖歌颂情的力量,却并未对情的发生做出解释。解读汤剧《牡丹亭》可知,杜丽娘的"情起"有一个花鸟逗引、《诗经》感化、对镜自怜和游园慕春的过程。杜丽娘的"情起"既有生理因素又有心理因素,既有自然感发又有后天教育。汤显祖在描写这一过程时深受其时文化与自身阅历的影响。从心学、禅学和婚俗的角度解读"情不知所起"可深化对汤显祖文学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从《诗经》中服装种类之多,色彩之艳丽,可见周代上层阶级的人对于服装的重视程度。结合《诗经》对服装的描述,周人的服装主要呈现合礼、合德及和谐三个特点,这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
本书是一部介绍《诗经》里植物的笔记体读本,每种植物包含《诗经》原文、杂家题解、"我"注《诗经》、植物笔记、《诗经》注我五部分,既有诗篇背景、诗意解析,还有源流考证、植物性状和读诗感悟,图文并茂。读者不仅可以发现《诗经》里的植物之美,还能领略古代中国人的自然观、生活智慧和精神世界的多样与丰饶。  相似文献   

10.
周代的礼乐制度从周公"制礼作乐"开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直到西周中期的穆王时代才逐渐完备成熟起来。本文重点探讨《诗经》保存西周时期的颂公之歌,以期为西周穆王时代的仪式之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葛兰言最早的一篇汉学研究,刊于《通报》(M. Granet,"Coutumes Matrimoniales de la Chine antique",Toung-pao,vol. XIII (1912),pp. 517-558),实可视作葛兰言代表作《中国古代节庆与歌谣》的雏形。文章分为六个部分:一、展现经学家对婚嫁时间的不同意见;二、援引现代民族志资料对比古人的节庆与婚俗;三、从《诗经》中举例论证春季不是古人举行婚礼的时节,只是缔结婚约之时;四、分析经学家推论谬误的若干原因;五、总结后代经学家的谬读原因;六、附论:阐述上古民间风俗如何演变成为贵族习俗。尽管作为《诗经》研究的初探,本文已经体现出葛兰言以整个远东文明为总体场景而确定《诗经》所述社会事实之一般意义的研究特征,他的文献学、社会学方法论、文明史学视野以及历史结构论的开启之功等在本文中也均有显示。但这并不是说,本文只有《节庆与歌谣》之前身的价值,如文章在从庶民婚俗向贵族婚礼的转变过程中考察中国封建社会之具体而微的形成过程,对于庶民"夏日禁忌"与贵族婚后三月隔离期的结构性赓续与革新之分析,堪称神来之笔,在《节庆与歌谣》中反而没有展开论述,故本文实有其不可泯灭的独到贡献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它在破除旧的婚姻观念和婚姻习俗,确立新的婚姻家庭制度与新的婚俗风尚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对汉中1950年代大量文献资料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1950年《婚姻法》所确立的各项基本原则和法律规定对汉中的招夫养夫、站门客、童养媳、招赘婚、早婚等婚俗的影响,揭示了社会重大变革或变迁时,婚姻法律在传承婚姻习俗的同时,对汉中婚俗文化诸多或表面性或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侗族婚俗中最为凸显的是"姑舅表婚"和"不落夫家",在今天的侗族生活中都已经较为鲜见,但作为民族的记忆却深深烙在了侗族人们的灵魂深处,其不仅是侗民族的符号,同时,承载着侗族人们经历过的婚姻前后整个年轻时段的快乐与痛苦。以侗族婚俗为代表的侗族婚姻文化不仅记载着侗族对婚姻的理解,同时,也负载着侗族以婚姻为纽带的盘根交错的社会关系。侗族婚俗发展的历史,可以视为侗族社会关系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4.
正成书于乾隆年间的《红楼梦》是中国传统章回体小说创作的代表、巅峰。作者曹雪芹以艺术家的敏锐,真切感受到了"康乾盛世"末期,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等领域逐渐由繁荣走向衰败的末世气息,承继《诗经》《楚辞》以来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传统,以纵横跳脱而又草蛇灰线的严密结构,充满隐喻而又无限接近生活真实的细腻表达,"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用"诗家笔法史家言",借贵族世家贾府的兴衰,  相似文献   

15.
李白 《兰台世界》2012,(12):46-47
《诗经》中保存了大量与祭祖有关的诗歌,《小雅·楚茨》就是其中一首。但因年代久远和资料缺乏等原因,关于《楚茨》所描写的祭祖时间目前还存在分歧。结合周代祭祖礼进行考察,可知《楚茨》的祭祖时间不能确定为秋冬季节。  相似文献   

16.
《诗经》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集中体现了从西周到春秋这一社会转型阶段的社会特征,然而它又与饮食生活有着巧妙的结合.本文试对《诗经》中饮食生活与其反映的伦理内容进行简单梳理.  相似文献   

17.
王静 《兰台世界》2007,(8X):63-64
《诗经》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集中体现了从西周到春秋这一社会转型阶段的社会特征,然而它又与饮食生活有着巧妙的结合。本文试对《诗经》中饮食生活与其反映的伦理内容进行简单梳理。  相似文献   

18.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同时也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史、文化史的资料。本文试图通过《诗经》来考查一下周代社会占卜的情况。 上古的人们受认识水平所限,对于自然界风云雨雪,人世间的生老病死等许多现象难于理解,于是就产生了一个至上神的观念,认为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受他支配的。而占卜便是天人之间的通路,龟蓍也就成了这条通路上来往着的传宣使者,所有人的祈愿由它衔告上天,所有天的预兆由它昭示下民,一切的吉凶祸福都可预知。“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 下之吉凶,成天下之(?)者,莫大于蓍龟。”(《周易·系辞上传》)这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愚昧,同时有意无意地还要愚人。  相似文献   

19.
伐檀     
《伐檀》选自《诗经·魏风》。《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代。这部总集在成为儒家的经典以前通称为“诗”或“诗三百”。旧说系孔子所删定。近代研究者多疑其说,认为孔子实未删诗。《诗经》集中三百零五篇作品,是两千五百年前,反映从西周到春秋约五百多年间我国社会生活的诗歌创作。《诗经》内容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雅又有《大雅》、《小雅》之别。风是以民间歌谣为主体,大  相似文献   

20.
由古至今婚姻一直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周代"媒氏"所涉及的周代婚姻制度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一一阐述与剖析,力求揭示出周代婚姻礼仪制度的社会本质与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