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以资产为纽带建立的控股参股企业已成格局1995年,上海高校校办产业已达1100余家,各类从业人员2万多人,全年完成销售、营业总额37.3亿元,实现利润总额4.24亿元,上缴增值税1.3亿元。实现利润和上缴学校利润分别约占全市高校事业费的47%与18%左右。  相似文献   

2.
复旦大学的校办产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同步发展起来的。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鼓舞下,我校校办产业的发展获得了新的思路和推动,其规模和效益有了明显的提高。目前全校共有企业32家,其中有中国高校第一家上市的股份公司——上海复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高校中仅有的一家市级优秀企业——上海复旦爆破新技术开发公司。32家企业中科技类企业25家,其中3家由上海市确定为高新技术产业。32家企业中校级企业5家。1994年末企业的净资产达2.28亿,从业人员千余人,其中学校编制674人;校办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075亿,利润3,447万元;企业分担事业编制人员经费达611万元,上交学校收益869万元,支助学校教学科研支出160万元,企业对学校总体的经济贡献达1640万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由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不少国有、集体企业举步维艰 ,而起步晚、底子薄、技术含量不高的校办产业更是首当其冲。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 ,如何开辟勤工俭学工作的新路子 ,积极拓展校办产业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不断壮大校园经济 ,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 ,已成为摆在学校领导和勤工俭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大课题。我们宝应职教中心对这个课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去年 ,校办产业实现产值1000多万元 ,利润100万元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产值10万元 ,第二产业实现产值900多万元 ,第三产业实现营业额…  相似文献   

4.
1992年,东城区校办企业在区委、区政府和东城区校办企业发展指导委员会的关怀指导下,取得自公司成立以来的最好成绩。总收入达到了1.76亿元,总利润达到了2318万,分别比上年增长了39.8%和33.4%。上缴国家税金701万,比上年增加584万,其中653万用于改善办学条件。东城区校办企业提前3年超额10%完成了“八五”规划,提前3年跨入了1995年。  相似文献   

5.
“八五”期间,煤炭各高校在搞好教学的同时,面向煤炭工业和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积极发动广大教师投身科研,取得了显著成绩:无论科研经费、科研课题的数量,还是科研课题的层次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煤炭高校科研经费总数由“七五”期间的8575.2万元增加到“八五”期间的23199.5万元,科研课题由4002项增加到8906项,增长了一倍多。其中,中国矿业大学的科研经费由1991年的1714万元增加到1995年的5345万元,科研项目数由760项增加到1460项,在江苏省高校中列前几位,在全国工科高校中也名列前矛。山东矿院科研经费由1991年的300万…  相似文献   

6.
1998年我校校办企业上交学校352万元,比1997年增长73%,加上企业员工返回学院的工资额,上交学院总数达400万元。这标志着我校校办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站稳了脚跟。初步摸索了以市场机制为主来配置资本资源,优化产业结构,从而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校办企业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从最近召开的全省校办产业会议上获悉,近几年我省勤工俭学和校办产业发展迅速,成绩显著。截至1994年底,全省普通中、初等学校勤工俭学活动普及率达到了97.13%,校办企业普及率达到了53.45%。1994年勤工俭学收入比1990年增长102%,达6.9亿元。4年累计总收入25亿元,补充学校经费15亿元。普通高等学校1991年到1994年校办产业年纯利润由0.38亿元增加到0.67亿元,增长73.5%。产业结构也有了较大改善,校办第二产业中发展形成了一大批具有一定效益规模的企业。中初等学校中1994年税后利润在50万元以上的企业共75个,其中24个超过百万元。第三产业有较大幅度的发展,1994年全省中、初等学校第三产业单位实现纯利润共1.3亿元。在农村中小学,以种养为主要内容的校园经济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已成为我省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市勤工俭学有了较大发展。校办工业企业总产值突破了原计划的千万元大关,达到1275万元,比1983年807万元增长57.99%;利润达到252万元,比1983年同期的160万元增长57.40%,实现了产值、利润、税收三者同步增长的好效益。勤工俭学的面也扩大了。1983年开展勤工俭学的学校数只有56个,1984年猛增到105个,翻了近一番。目前,市区已基木实现校  相似文献   

9.
校办工业:中国学校勤工俭学的脊梁叶仓庚至1993年底,我国校办工业已有9万多个,虽只占校办产业总额的12%,但产值和利润均超过校办产业总产值和利润的2/3,因此,它的发展在校办产业中举足轻重。校办工业不光发展快,而且门类齐全,生产的产品涉及教学仪器、...  相似文献   

10.
一、前期工作的回顾和总结“八五”期间,我校校办产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经营总收入与利润的年平均增长率高于40%。1994年,全校科技产业经营总额5.62亿元,实现利润7732万元,出口创汇36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8%、25%,上交税金1664万元。清华紫光集团公司为我校主干企业,近年来其规模有了较大的发展,公司年经营收入及实现利润均列入北京新技术开发实验区前10名,去年该  相似文献   

11.
一、现状上海51所高校共有校办企业1150多个,从业人员2万多人,1992年完成销售额、营业额10亿元,利润1.6亿,1993年完成销售额、营业额24亿元,利润3.4亿,1994年完成销售额、营业额27.15亿元,利润3.6亿。作为高校三大功能(教学、科研、产业)之一的产业这几年有了较大进展,作用越来越大,促进了教学、科研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办学条件和教职工生活待遇。  相似文献   

12.
1998年度全国高等学校校办产业生产经营呈持续发展的趋势,其中科技产业在高校校办产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各项指标均超过半数)。但各省市发展极不平衡。根据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共710所高校中5928个企业(其中科技型企业2355个,占总数的39.73%)的统计数据,对高校校办产业的基本情况简要分析如下:一、经营状况1998年度全国高校校办产业销售(经营)收人315.62亿元,比1997年增加了19.72亿元,增长率为6.67%,(其中科技型企业销售收入218.26亿元,比1997年增加了33.39亿元,占总额的69.15%,增长率为18.06%)。销售收入…  相似文献   

13.
这几年我县的勤工俭学逐步走上了正轨,经营规模、产值、利润出现了稳步增长的好势头。目前,全县25所学校有农业基地,5所学校创办了商业网点,10所学校开办校办企业,县勤工俭学办公室自办经济实体2个,全县勤工俭学固定资产总值达到77.2万元,校办企业从业人员达到74人。1988年,全县勤工俭学总产值为109.4万元,纯利润为25.09万元,学生人均收入4.16元。到1989年,总产值达到246.4万元,纯利润达到31.45万元,学生人均收入达到5.24元。勤工俭学的收入,部分地缓解了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14.
一、充分认识校办产业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长沙市现有2241所小学开展了勘工俭学,普及率为97%,从业人员4108人,其中在编教工1286人。现有校办工厂111个,建有校办农业基地1561公顷,校办第三产业网点1395个。近十年来,全市校办产业实现总产值55.35亿元,纯收入6.71亿元,上交国家税金1.11亿元,纯收入中用于补助教育经费4.53亿元,  相似文献   

15.
高校内部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的探索□马强据1995年底有关统计资料表明,上海高校共有校办企业1100余家,全年完成销售(营业)额37.3亿,全年实现利润4.24亿,上缴学校利润近2亿元。有相当一部分的高校校办企业上缴学校利润已占学校当年经费预算开支...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几年业,取得了巨大成果。北京市校办企业也伴随着这项改革的深化,获得了迅猛发展。1988年,即改革实施的第一年,校办企业总产值就从前一年的27630.5万元跃升到9441.9万元,增长78.9%。改革实施的前三年,全市校办企业的总产值和利润,分别以年均56.2%和40.3%的高速度增长。1991年又突破原计划创利1.5亿元的指标,达到1.6亿元,比上年增长20%。  相似文献   

17.
一、深化改革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八五”期间,特别是1992年以来我省高校产业得到迅速发展。1996年,我省高校企业近700家,实现销售收入22亿元,利税总额达2.7亿元,上交学校利润1.1亿元。高校产业正在成为江苏经济总体实力中一个  相似文献   

18.
高校校办企业亏损原因探析刘书元武汉工业大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高校校办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据国家教委科教司《高教科技信息》统计:1994年全国高校拥有1800个科技企业,经营额73.30亿元,创汇2050万美元,上缴税金2.06亿元,税后利润9.3...  相似文献   

19.
淮安市地处江苏北部腹地,现辖八个县(区);人口500万。现有中小学2000多所,在校生80多万人,其中大部分学校、学生在农村。近几年来,我们抢抓教育改革和发展带来的机遇和学校布局调整带来的契机,坚持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宗旨,大力发展农村学校校园经济,为政府排忧,为教育解难,为农民减负,促进了农村教育和地方经济的发展。2003年全市校办产业创产值5.57亿元、利润5606万元。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中,校办产业已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越来越大的贡献。根据国家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高校科技产业处提供的资料,1998年全国高校校办产业销售(经营)收入达312.33亿元人民币,比1997年增加了16. 79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为 5.7%。由此可以看出校办产业的巨大发展。但是,在高校校办产业整体发展较快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同样是高等院校的师范院校的校办产业却呈现出一种相对缓慢的发展态势。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政策、资金、科技、人才、市场等因素对师范院校校办产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