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在近几年的中考语文试卷中,广大考生普遍认为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这部分考试的难点是多音字的掌握。其实,多音字的掌握有不少规律可循,本文结合具体的事例总结一下多音字解题的规律,以帮助考生进行多音字的记忆。一、了解多音字的常用读音,准确掌握其特殊读音如,“角”这个字,它的常见读音为jiǎo,如,一角钱;当它的意为“角色、角逐、古代五音之一、姓氏、古代酒器”时,它的读音即为jué,这就是它的特殊读音。又如,“强”这个字,它的常见读音为qiáng,如,强大;当它的意为“勉强”之意时,它的读音即为qiǎng,如,强迫,这就是它的特殊读音;…  相似文献   

2.
如果将语文教学比作股票市场的话.那么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必将是一支增长强劲的蓝筹股.在不远的将来,语文教学也必将迎来属于它的蓝筹时代。因此.语文教师应该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将“自主创新”作为语文教学的切人点.全面提高语文教学的成绩.推进素质教育。赞可夫曾说过:“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  相似文献   

3.
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综观当前的小学语文试卷,语言积累的考核已成为重点,这种走向无疑是正确的。但当前语文试卷中语言积累的试题存在“三重三轻”的现象,值得我们注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张雪平 《现代语文》2007,(12):127-128
2007年盐城市中考语文试卷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力求切合教学实际。值得一提的是,此份试卷在注重语文知识积累的同时加大了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力度,强调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  相似文献   

5.
孙绍振 《师道》2002,(1):19-22
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正面临大转折的关头,中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已经颁布,新的课程标准,将代替旧的语文教学大纲,成为语文教学、课本编写、考试评价体系的最高准则,是语文课程的宪法。就考试和评价体系而言,新课程标准强调:“探求式的学习方式”,“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而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全国统考的语文考卷,具有标准答案的所谓客观题占了五分之三,而作文只占五分之二的分数。这说明,它距离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当遥远。许多所谓客观化的试题,其标准答案往往并  相似文献   

6.
2009年的高考语文大纲出台之后,许多名师都纷纷预测,今年高考语文试卷的语言文字运用这一大题中,很可能有所突破。那么。如何突破呢?谜语,尤其是字谜。会不会是一匹“黑马”?作这样的揣测,是有一定依据的。有人形象地将语言文字运用这道大题称之为语文高考试卷中的“试验田”,比较新颖的、突破性的题型都源自这块“试验田”。早期的通知、请帖、漫画,近年的对联、短信、广告用语等等,无一例外。  相似文献   

7.
解释下面句中带点的字。在困难中,我们要看到光·明。这是辽宁省盖州市小语期末试卷中的一道题,标准答案是“亮”,很多学生把“光”释为“希望”,并被扣了分儿。为此,语文老师与出题的教研员争论不休,写信让我仲裁。我认为两种答案都不对。因为题目不科学,出错了。一、不该解释句中的词素“词素在语言形式和意义内容上都不是完备的,因为它在语流中不能同结合着它的单位分离开来理解和运用,不是直接用来构造语句的现成单位。”这就是说,词素不是句子的组成成分,因而人们在说、写、谈、听语句的时候,不可能意识到句中每个或某个词素的意义。词…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1978年~2008年的31份高考语文全国卷进行卷面分析和内容分析,探寻出语文高考的演变轨迹:试题发展由简到繁再到简、由粗到细再到粗;试卷的题型由主观题为主到客观题占较大比重,再趋向二者达到一定比例:评价的内容由强调知识识记到能力运用,再到语文素养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在语文高考的发展历程中,虽然内容的改变应接不暇,形式的变化层出不穷,但仍存在以下问题:题型缺乏灵活性和探究性;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仍未“活化”;阅读板块中语言感悟力的考查力度有待加强;写作思想的深刻性和表达的自由度还需放开。  相似文献   

9.
中考语文考试标准及试卷结构技术指标依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构建而成。总体而言,中考语文试卷结构建模的技术指标包括试卷的结构模式、内容要素、能力要素、题型要素、难度要素、分数要素、时限要素和长度要素。它既是中考语文命题、审题评估监控的标准,也是实现试题及试卷质量控制的依据。将中考语文试卷结构构建的技术指标以多维细目表的形式呈现出来,有利于语文中考试卷的科学命制及有效监控与评估。  相似文献   

10.
江西2009年中考语文试卷在整体上体现了语文科的智慧,有很多亮点:试题的设计很好地遵循了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语法等基础知识的考查;传承了语文科"文以载道"的思想;文本解读、情感表达与语言综合运用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11.
2011年版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试卷测试是语文评价的重要方式,作为最传统、最直接的评价方法,试卷命题应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加强语文与实践的联系,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活学活用语言文字,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仿写题本是高考中一直受青睐的题型,因其能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能力,近几年逐步渗透进中考试卷,成为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一种重要的题型。2004年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省市中考考了仿写题。  相似文献   

13.
安徽在“老五”之后.列入“新五”,今年以新课程的姿态第一次亮相高考。作为语文试卷,它的选拔性、权威性、导向性既是对新课程实施成果的一个检阅,又将对今后的语文教学起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基础教育中,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所有课程的特质在于它以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为根本宗旨。语文的本体,就是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语文教学必须走在“语文”的路上,在读写听说中紧扣语文本体,处理好以下几对主要关系,教出语文的个性。  相似文献   

15.
曹恩尧 《云南教育》2005,(11):28-29
在基础教育中,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所有课程的特质在于它以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为根本宗旨。语文的本体,就是语文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语文教学必须走在“语文”的路上,在读写听说中紧扣语文本体,处理好以下几对主要关系,教出语文的个性。  相似文献   

16.
前些年高考语文试卷以学生为敌,曾引起不少人的关注,如余杰就写有《以学生为敌——致高考语文试卷命题者》一文。也许是因为语文是个大学科。是基础学科中的基础.所以语文教材、语文教学、语文高考试卷往往容易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最近重读毛泽东在1964年的一段话——“现在的考试办法是用对付敌人的办法,实行突然袭击。  相似文献   

17.
一、热点概述近年来,福建、江苏、湖南等高考语文试卷相继出现了“时文评说”新题型。这道新题型旨在“考查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它要求考生能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针对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8.
2007年高考山东新课程语文试卷设有23题,整体设计切合《山东卷考试说明》的要求,符合考生实际,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试题从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入手,全方位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突出语文的实践性、时代性、综合性和人文性,在继续体现对汉语的应用性考查、突出语言的规范性要求的同时,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时代精神和突出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9.
随手翻翻身边的小学语文试卷,其“花哨”程度不亚于一段时间以来热闹、嘈杂的语文课堂,因此笔者认为语文试卷也要“倡简”。  相似文献   

20.
从近三年全国各地的语文中考试卷看,绝大多数都设置了“积累与运用”或相当于“积累与运用”的板块。这一板块重点考查学生对字词、语句、古今优秀诗文的积累,中外名著阅读,以及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