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审”是中国近代一项特殊的司法制度,它是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所攫取的侵华特权,是列强在华行使其领事裁判权的重要方式之一。会审法庭最先创设于上海外国租界,并陆续扩展到鼓浪屿、汉口的外国租界和东清铁路,列强通过会审特权的行使,扩大了在华的领事裁判权。同时,列强在会审法庭中,不以中国法律为审判依据,干预法庭诉讼程序,不仅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的独立性,而且侵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会审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是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化加深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正租界是列强侵华的产物,它起初是在鸦片战争后作为列强在华的居留地出现的。但随着列强的逐步扩张,租界变成一个西方势力侵华的桥头堡和基地。我们在认识到它是罪恶的渊薮同时,也不能不承认它也是我们窥视西方文明的橱窗。在这里,中西方文化斗争、融合,是整个中国与西方世界在理念、观点、制度等方面斗争、融合、吸收的缩影。所以列强在租界建立的司法制度,即领事会审制度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体现了列强对我国司法主权的严重侵犯,但同时,我  相似文献   

3.
观审制度是近代中国一项特殊的司法制度,它是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在华司法特权的产物,也是列强在华行使领事裁判权的重要方式之一。观审制度自确立以来,由于条约对领事观审权的模糊规定,中外之间对此产生激烈的司法争夺。争夺中,领事观审权不断地延伸权限,直至其被撤废,中国的司法制度才迎来春天。  相似文献   

4.
对近代中国租界土地制度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从那时起直至近年,研究的主要关注点一直是上海租界。一般认为,上海租界形成了以“永租制”为特征的土地制度,或以其独特的契约称之为“道契”制度。这种土地制度是19世纪40年代随着上海租界制度的逐步成型,经过租界当局与上海地方政府的反复交涉形成的。1847年,上海中外当局共同确认了这种土地转让制度。  相似文献   

5.
领事裁判权是西方列强在近代蓄意侵夺中国司法主权的特权制度,是它们通过鸦片战争,用不平等条约强行建立的,其后又获得进一步发展。享有这一特权的各国,对它们的在华侨民行使司法管辖权,相应设立、采行各种类型的审判机构和制度,除了极有限的民事范围,这一特权主要适用它们本国的法律。列强还将这一属人的特权扩大为属地的特权,在某些地域对华人实行某种程度的司法管辖,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会审制度。  相似文献   

6.
民国初年,广西处于旧桂系军阀统治之下,近代司法制度初步创立,司法队伍开始形成,大量民事、刑事案件得到了较为公正的处理。近代司法制度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权利,维护了社会的公正,也反映了当时广西社会各方面的情况。但由于法制不健全、司法队伍力量弱小及旧桂系政府的腐败,在执行司法制度时也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代上海是近代中国的一个缩影。它既是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据点,又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重要阵地。英美法等西方列强,在上海建立了我国最早的租界,实行一套独立于中国行政系统和法律制度以外的殖民制度。由此,租界成为“国中之国”。特定的历史环境,使上海成为一个风  相似文献   

8.
会审公廨谳员是清政府在上海租界最重要的常设官僚,兼具司法和行政职能,既与外国陪审会同审理民刑诉讼,又参与租界华人治理。谳员周旋于上海道台、知县、外国陪审和租界当局之间,其事功与起落折射出华洋权力格局的变化。鉴于他们的职衔低微权限不足,加之会审章程并不完备,谳员既要成为华洋当局之间的缓冲带,又要维护清政府在租界的法权,绝非易事。总之,谳员缺乏固定的品秩和行政资源,无力从制度层面制衡西人的擅权,进退失据之中难以维护国权,此乃租界沦为国中之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近代上海租界的法制是现代法制.这一法制引导、规范了上海租界现代社会,其中包括:现代议政组织的建立和运行、现代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立和施行、现代司法的诞生和运作、现代经济文化与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等.上海租界的现代法制中有瑕疵,包括在立法和执法、司法等方面.形成这种瑕疵的原因主要是:上海租界当局有殖民意识、部分执法司法人员法律素质低、上海租界当局不深谙上海的社会实情等.上海租界现代法制的瑕疵对上海租界社会产生了消极影响,并使之出现了病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封建法政体制至清代臻于完善并开始解体,清朝承袭明制,建立了比较完整、严密的法政体制,其中实行的三法司会审、秋审、九卿会审等制度,非司法官员参与司法等,都起到了慎刑的作用;但清代后期法政体制在运作中弊窦丛生、逐渐瓦解,直至1906年清政府改革官制,使司法与行政分立.  相似文献   

11.
上海租界地会审公廨,是帝国主义侵犯我国司法主权的重要标志,是我国近代法制丰殖民地化的主要表现之一。会审公廨的设置、性质及对我国法律制度的破坏,证明了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的严重性和深入性。  相似文献   

12.
陪审制度是国家审判机关吸收非职业法官或非职业审判员参加刑事、民事案件审判的一种诉讼制度。在我国为体现司法民主将其称之为人民陪审员制度,它在司法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其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影响了它的广泛运用。在新一轮司法制度改革中,有必要对我国现行的陪审员制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最大的租界是上海公共租界,它的行政管理机构是工部局。局内设立的警务处是沪上外国侨民、中国居民用自己的钱兴办的治安机构,拥有大量的警察武装人员,俗称巡捕。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使租界成为安宁的居住与贸易区域、保卫本国富商大贾生命与财产的安全、取缔危及租界治安的现行犯罪活动。虽在民国初年已出现命盗大案”十案几难一破”的局面,但工部局警务处会同卫生处对警政机构的医疗卫生事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成绩卓着。前人在这方面没有留下专文,我们想在这块处女地上耕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死刑复核制度由录囚制度发源,经历朝代发展至清朝朝审、秋审制度完善,其本质是为了加强封建专政王权,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是为封建君主服务的一项司法制度。但不可否认,这一在中外法制史上特有的制度所产生的功效积极、正面,其闪光点值得借鉴和学习。文章试从民众心理,稳定社会秩序;强化司法监督,缓解滞狱;尊重人权限制死刑执行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外企业科技进步的巨大差距,源自公司制度和家族制度的制度差别以及数量悬殊的管理原则和生产手段等科技发明。文章通过比较近代中外企业之间的科技元素,比如公司制度和家族制度的差别、管理原则和生产手段的发明数量,阐述近代中外企业在科技进步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认为中国民族企业科技进步的发展路径与西方不同,是一条自上而下的国有企业主导型的路径,并使企业科技的发明和普及受到了抑制,是政府功能的"错位"体现。  相似文献   

16.
人民陪审制作为西方陪审制度的模仿品,它其实是一种具有极强劣根性的司法制度,它对中国当代司法制度建设并无太多好处。首先人民陪审制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存在着非兼容性,其次它在法律操作中存在着空洞性.再次它在法律实施上有着无效益性。而且理论上被告人享有“与自己同类人”审判存在不可行性,最后其在法律监督上更是表现为乏力性。这一切都是日后中国司法改革所亟待废除的。  相似文献   

17.
中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司法保护制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属于特殊的法律主体,在处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时须依据司法保护制度进行。中日两国都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司法保护制度。中国的司法保护制度有两项重要内容:一是收容教养制度;二是不起诉制度。以上两项制度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均起了积极作用。日本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也有两项重要内容:一是实验观察制度,它有两种形式:(一)在宅实验观察,(二)委托辅导实验观察;二是少年司法审判前的保护程序。从主体界定和实施效果上说,中国的收容教养制度略显严格,日本的实验观察制度则较为宽和;中国的不起诉制度略显疏阔,日本的司法审判前保护程序则较为细密。这与两国司法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和传统有关。  相似文献   

18.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司法审查制的国家。美国司法审查制是在继承英国普通法的司法传统和探索实行分权制衡政体的实践中形成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审理著名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的判决是该制确立的标志。美国司法审查制使西方司法独立理论体系更加完整,同时也在实践中为西方各国司法制度乃至宪政制度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程序公正是司法公正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体公正的重要保障,司法公正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司法明,而司法救助制度则是司法明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实施和完善我国法院司法救助制度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途径,而弘扬司法明、确保司法公正则是达到社会正义的必由之路。司法救助制度有待于在审判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包括司法制度的完善、社会机制的完善和个人法律意识的完善。  相似文献   

20.
上海是中国近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其之所以能迅速崛起,关键在于上海租界在近代中国特殊环境下所具有的独特功能。依据相关史料,从租界开发、越界筑路及华界自治三方面,对其城市化效应作了初步考察,以从一个侧面增进对上海租界与上海崛起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