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研究踺子转体180°前手翻接直体前空翻类跳马动作,揭示这类跳马的运动学规律和技术特点.方法:对程菲和洪淑贞完成的"踺子转体180°前手翻接直体前空翻转体180"(简称"R180"),以及程菲完成的"踺子转体180°前手翻接直体前空翻转体540°"("程菲跳")进行三维运动学分析,对三组跳马动作身体重心的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主要关节的位移、关节角度、身体翻转角速度等运动学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动作踏板时重心水平速度基本相同,踏板及推手阶段关键位置的关节角度相近,但"程菲跳"推离马重心垂直速度和第二腾空时间明显高于"R180",第二腾空转体角速度略大于"R180"的3倍,而翻腾角速度略小.结论:踺子转体180°前手翻接直体前空翻类跳马动作触马前的技术动作基本相同,难度较高的技术动作需要更高的推离马垂直速度和更快的第二腾空转体角速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7名江苏籍一线体操运动员与陆斌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优秀运动员跳马前手翻类动作技术参数,以期为运动训练和技术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ARIEL影片解析系统,解析江苏省体操队2009年3月队内测试和陆斌2007年参加"好运北京"体操国际邀请赛决赛中跳马前手翻直体前空翻转体540°动作技术的速度指标、时间指标、空间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踏跳阶段陆斌的垂直速度均大于7名运动员,7名运动员第一腾空时间明显长于陆斌,髋关节、膝关节角度过大,陆斌扶马推马缓冲时间稍短,7名运动员推马时水平速度比陆斌大0.42 m/s,垂直速度却小0.87 m/s,陆斌第2腾空时间为1.10 s,比其他运动员时间长0.11 s,整个转体过程中髋角的变化量7名运动员较大于陆斌.结论运动员需增加助跑速度,以获得较大速度上板;踏板时,减小膝关节角度,提供蹬伸所需条件;缩短第一腾空时间,积极主动撑马,为做较大背弓需保持适宜髋膝角度;推手短促有力,注意延长第2腾空的时间及这阶段身体形态和用力方式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三步离地距离、腾空距离及着地距离的研究,认为运动员助跑最后三步步长结构对助跑水平速度、身体重心高度以及起跳效果都有很大程度的影响;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最后两步步长构成具有不合理性;倒数第二步着地距离过大,最后一步着地距离偏小。前者造成倒数第二步重心高度下降过多、最后一步减速严重、踏板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偏低,后者造成起跳过程中垂直作功距离偏短、腾起垂直分速度及腾起角偏低。  相似文献   

4.
以目前我国9名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影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跳高选手起跳和腾空阶段身体重心速度变化和时间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各个指标对成绩的影响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起跳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速度损失率指标对成绩的影响最大;在助跑阶段,x方向的速度绝对值大小是获得垂直速度的主要能量基础和资本,起跳缓冲阶段以x方向上速度绝对值降低为主导,为后面起跳蹬伸阶段运动员获得y方向上的最终垂直速度起过渡作用;在缓冲阶段,运动员所获得的垂直速度主要是由z方向降幅的速度转变过来的,向肌肉弹性势能转化的能量主要是以x方向的动能为主;而在蹬伸阶段,对成绩影响最大的指标仍然是x方向上速度绝对值的降幅.再次减少z方向上速度绝对值对成绩提高没有多大的意义;在起跳阶段,整个起跳阶段所用的时间对成绩有影响,最大缓冲时间与蹬伸时间之间的比例要合理;在腾空阶段,起跳离地瞬间至踝最高点时间对成绩的影响最大,教练员要特别重视运动员膝关节、头、重心达到最高点的时机训练.  相似文献   

5.
蒋绍毅是我国女子体操运动员中完成跳马前手翻转体360°较好的运动员。她在多次国际国内比赛中跳这个动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她的技术特点是:保持较快的水平速度上板,踏跳快,起跳角较小,第一腾空较低,摆腿速度快,扶马早,推手有力,制动腿明显,第二腾空高,转体完整,落距远。整个动作结构合理,技术较先进。  相似文献   

6.
对女子跳马踺子上板类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体操动作技术的研究,其实质就是对最佳化的研究,本文通过文献资料。从踺子上板时水平速度与垂直速度,踏跳和起跳阶段运动参数的变化。第二腾空运动参数的四个方面,对女子跳马踺子上板类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改变我国跳马落后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跳高起跳垂直速度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两台SONY摄像机对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试跳进行现场同步拍摄,选取有关运动学参数与国外优秀运动员做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我国运动员起跳着地瞬间质心向下的垂直速度较小,符合我国运动员的身体特点;在起跳阶段,我国运动员双臂和摆动腿的摆动速度与优秀运动员相比较低,主要与起跳腿的专项力量素质有关;我国运动员起跳时间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较短,与蹬伸距离较短有关。相对缩小起跳的缓冲时间,有利于提高起跳的垂直速度。决定跳高起跳垂直速度的诸因素均与起跳腿的专项力量素质有关。  相似文献   

8.
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中不同时相速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现场定点高速摄影、影片解析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缓冲阶段,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减小,并与垂直速度增加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蹬伸阶段身体重心水平速度略有回升,垂直速度保持增加的态势,且离板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都呈现出相对较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世界跳马技术发展趋势表明,在第二腾空复合轴的空翻动作具有着较大的威力。所以在今后很长的时间内,空翻转体类动作仍是构成该项目实力强弱的主要标志。为了获得此类空翻动作所需要的第二腾空的高度、远度及横轴的翻转速度,故对跳马扶手时的角度和身体翻转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一要求又与起跳的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及身体转速和板距的状况有直接的联系,它决定着动作的成  相似文献   

10.
纵跳马是一项在短促时间内完成的运动(由起跳到落地仅11/2~2秒)。一基础研究裁判越过长一米六十、高一米三十五跳马的四个基本标准是:难度(自选动作)或表演能力(规定动作)。手是否撑在用线划分的有关区域内。由腾空到离马(第一腾空和第二腾空两部分)以及完成动作时的身体姿势。  相似文献   

11.
为了发展女子跳马踺子后手翻接空翻转体类高难动作 ,运用运动学原理对霍莉坤跳马技术进行了诊断。结果表明 ,霍在助跑阶段 ,身体获得了较大的水平速度。在上板起跳和第一腾空阶段 ,由于推手与起跳快 ,身体翻转及时 ,腾越器械重心高处于马上最佳位置。在第二腾空阶段 ,霍借助一定的高度和水平速度快翻纵转 ,使该动作顺利完成。由分析中得知 ,霍在马上因推手技术不佳 ,导致她第二腾空高度不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第4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跳马决赛比赛动作的研究,分析新规则下世界男子跳马运动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男子跳马动作类型选择集中于前手翻类和侧手翻转体90°类;决赛两跳动作难度A分均达到7.00分;动作加难的重点在第二腾空阶段;动作难度与动作质量是制约跳马运动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Gymnastics     
The 16 highest‐scored Roche vaults (G1) performed during the 2000 Olympic Game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receiving the 16 lowest‐scores (G2). A 16‐mm motion picture camera operating at 100 Hz recorded the vaults during the competition. The results of t tests (p < .05) indicated G1, compared to G2, had (a) shorter time of board support, greater normalised average upward vertical force and backward horizontal force exerted by the board, greater change in the vertical velocity while on the board, and greater vertical velocity at board take‐off, (b) comparable linear and angular motions in pre‐flight, (c) smaller backward horizontal impulse exerted by the horse, smaller loss of the horizontal velocity while on the horse, and greater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velocities at horse take‐off, (d) greater height and larger horizontal distance of post‐flight, (e) higher body mass centre at knee release, and (f) higher mass centre, greater normalised moment of inertia, and smaller vertical velocity at mat touchdown. Therefore, gymnasts and coaches should focus on sprinting the approach; blocking and pushing‐off the take‐off board rapidly and vigorously; departing the board with a large vertical velocity; exerting large downward vertical force and small forward horizontal force from the handstand position while on the horse; departing the horse with larg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velocities; and completing the majority of the double salto forward near the peak of trajectory and releasing the knees above the top of the horse to prepare for a controlled landing.  相似文献   

14.
The optimum pre-fligh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cht and handspring somersault vaults were determined using a two-segment simulation model. The model consisted of an arm segment and a body segment connected by a frictionless pin joint, simulating the vault from the Reuther board take-off through to landing. During horse contact, shoulder torque was set to zero in the model. Five independent pre-flight variables were varied over realistic ranges and an objective function was maximized to find the optimum pre-flight for each vault. The Hecht vault required a low trajectory of the mass centre during pre-flight, with a low vertical velocity of the mass centre and a low angular velocity of the body at horse contact. In contrast, the optimum handspring somersault required a high pre-flight trajectory, with a high angular velocity of the body and a high vertical velocity at horse contact. Despite the simplicity of the model, the optimum pre-flights were similar to those used in competitive performances.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优秀女子体操运动员跳马的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分析了我国优秀女子体操运动员跳马的上板速度、第二腾空高度与远度、落地稳定性,以及动作质量等技术环节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与统计等方法,系统分析2006年新规则下的世界女子跳马技术发展的新趋向.以"直体"完成"结构组和第二腾空均不相同"的两个动作是当今世界女子跳马动作选择的主要趋向特征;掌握"结构组和第二腾空均不相同"的两个6.5分、乃至更高A分价值的动作是众多优秀选手发展的重点;而高难度下的"高质量"还将是未来大赛制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经过影片数字化及数据处理 ,对单杠扭臂握直体前空翻抓杠技术进行比较与分析 ,从运动学角度对该动作进行技术诊断 ,找出该动作的技术特征 ,提出相关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应用摄像电脑分析技术等研究手段,依据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划分腾空摆莲540度接雀地龙的技术动作环节,确定针对性训练监测指标,及时诊断技术动作,实施助力辅助练习和模拟比赛负荷强度训练。结果显示,运动员大幅增加了腾空转体度数并建立了理想的技术动作模式。  相似文献   

19.
程晓燕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生物力学方法对女子铅球运动员程晓燕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进行分析研究。结论:程晓燕在起滑时左腿摆动垂直分速过大,水平分速相对较小,重心腾起角增大;过渡步阶段单支撑时间过长,铅球速度和身体重心速度均呈现下降趋势;最后用力阶段主要加速点(用力点)较为突出,加速效果较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