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赤山浦(今石岛湾)是新罗航海贸易家张保皋在唐贸易最重要的联络地和中转站。为保佑其事业的兴旺发达和给生活在当地的新罗人进行佛事活动提供方便,张保皋在赤山村建造了一座法华寺院。赤山村一带是唐代登州地区新罗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他们主要是来这里经商贸易的新罗商人及其家属。勾当新罗所设置在文登县清宁乡。直属登州都督府,但也不能抛开文登县行事。所谓“管文登县清宁乡”,是指管理该乡的新罗人户,到“敕平卢军节度同军将兼登州诸军事押衙张咏勾当文登县界新罗人户”后,勾当新罗所管理的新罗人户便由清宁乡扩展至整个文登县。  相似文献   

2.
试论新罗僧金地藏入唐求法修道的思想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新罗僧金地藏入唐求法修道的思想和实践谢澍田新罗僧金地藏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九华山地藏道场的开创者。随着“九华圣境”的开放,这位在中国佛教史乃至东亚佛教史上有特殊地位和影响的新罗高僧大德,为唐、罗(新罗)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友好使者,日益为国际...  相似文献   

3.
中国公元七世纪到九世纪是大唐王朝统治时期,政局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营造了其博大宽宏的文化风尚.唐王朝对外交往比较频繁,仅在东亚就与日本、高丽、百济、新罗、越南等有交流.其中尤以新罗与唐朝交往最频繁.  相似文献   

4.
从唐代宗至五代时期,平卢军节度使兼押新罗渤海两蕃使驻山东半岛青州,受朝廷之命负责新罗、渤海等东亚诸国使者出入境的护送及其它外交事务。押新罗渤海两蕃使为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韩国古代石刻文化与崔致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东亚古代文化的组成部分.韩国古代石刻文化具有鲜明的特点,而新罗末期入唐留学生,著名儒学者、文学家、书法家崔致远.为韩国古代石刻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文以新罗为中心,将韩国古代的各类石刻分为五个类型.并逐一进行分析。同时,通过对现存崔致远所写的禅师碑铭的探讨,指出禅师碑铭在韩国古代石刻文化中的地位。文章最后考察了新罗时代著名的书法家、刻字僧侣匠人等,认为新罗下代石刻文化的发达,为高丽时期雕造大藏经施加了一定的影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依据入唐求法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的记载,对新罗移民在今江苏扬州、淮安、涟水、连云港地区的活动进行了整理和阐述,认为新罗移民在这些地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移民社会,有着发达的社会网络,并指出了今连云港地区的“土墩石室”遗存作为唐代海州新罗移民墓葬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当代韩国作家崔仁浩的小说《王道》是“翻案学”的时代力作。作以中国晚唐杜牧的传记《张保皋郑年传》为据,经远赴亚、欧、非七国30万公里的采访考证,创作了名震东亚的32万字的“新历史”本,以颠覆古朝鲜传奇人物张保皋“叛逆谋反”的千古奇冤,重构1200年前新罗王国“海上贸易王——红顶巨商”张保皋辉煌而悲壮的英雄形象,呼应当下韩国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社会化需求。然而囿于本土化正统史观及权力话语的羁绊,张保皋的“海王”之道在本中遭边缘化解构乃至“夭折”,千古冤魂的躁动正是当代明内部“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互为矛盾和动力的表征,也显现了新历史主义的困惑与彷徨。  相似文献   

8.
赤山法华院始建于唐穆宗时期,此期中、韩、日三国呈现了民间贸易逐渐繁荣的景象.随着民间贸易的蓬勃开展,三国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新罗人张保皋利用自身优势,顺承时运,开创了。海上丝绸之路”,并建立了赤山法华院,作为自己在唐贸易的一个主要据点。日本圆仁法师则幕唐佛法而几经周折,在得到赤山法华院的帮助下,求法成功,深刻影响了日本天台宗,赤山明神信仰亦随之泛播海外.唐代赤山法华院在三国交流中的作用亦凸显于此.  相似文献   

9.
唐和新罗关系七世纪中叶经历了从同盟到敌对的巨大变化,七世纪末开始恢复。八世纪,新罗展开积极的亲唐外交,唐罗关系不断升温,新罗逐步获得唐的认可和信任,被玄宗誉为“仁义之乡”;同时新罗注重对唐先进文化的学习和模仿,文化水准不断提高,玄宗称新罗“君子之国,颇知书记,有类中华”。交流期间,唐对新罗给予了特殊的礼遇和优待,玄宗朝出现了唐罗交流的盛世局面。  相似文献   

10.
新罗善德女王时期,出于与唐政治结交的目的,开始派遣贵族子弟入唐留学,彼时的留学生被称为"宿卫学生"。唐穆宗长庆年间,唐政府正式针对外国人设立"宾贡科"开科取士。受此影响,新罗社会掀起了一股"留学热",其代表人物便是新罗名士崔致远。归国后,他们利用文职和地方官的身份,为新罗社会培养了一批具有儒家思想的反骨品制的新兴阶层势力。这一阶层与地方豪族势力结合,对瓦解新罗骨品制度、建立儒家思想体系的高丽王朝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渤海国是中国古代东北地区粟末靺鞨族建立的一个政权。它不仅是唐王朝的藩属国,而且也是唐王朝的羁縻府州。面对新罗势力的日益强大,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大钦茂既对唐王朝频繁朝贡,也进一步加强与日本的交聘。这一时期,渤海国与日本相互交聘是由当时东亚政治环境决定的,同时也是渤海国与日本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在唐代周边诸国中,新罗与唐的关系最为密切。有关唐末与新罗的往来,中韩史籍多语焉不详,或付诸阙如,唐末来华的新罗人崔致远的诗别集《桂苑笔耕集》及韩邦所辑崔氏部分佚,真实记录了唐末与新罗官方及民间交往的重要史实,为考察唐与新罗的关系史增添了可信的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13.
新罗人张保皋、郑年者,自其国来徐州,为军中小将。保皋年三十,年少十岁,兄呼保皋。俱善斗战,骑而挥枪,其本国与徐州无有能敌者。年复能没海,履其地五十里不噎。角其勇健,保皋差不及年。保皋以齿,年以艺,常龃龉不相下。  相似文献   

14.
在浙江平阳地区广泛流传着很久以前的有关新罗神的记录。该记录的内容是新罗太子坐船渡海,在前往唐朝的海上溺水身亡。后来传说新罗太子在这一地区显灵,当地的人们建了神庙,把他作为神供奉了起来。元朝朝廷赐了忠义灵济威惠广佑圣王的封号。这些记录被收入在有关平阳的各种地方志和古文献中。在平阳地区有很多和新罗神有关的遗址和寺观,即位于平阳县昆阳镇南侧的新罗山、新罗山山顶附近从前新罗庙的遗迹、位于坡南街的以前新罗庙灵护庙的遗址、在汇头新罗山山麓重建的新罗太子观、在鳌江下厂重建的新罗庙、塘外净念禅寺的太子亭遗址和供奉着新罗太子夫妇像的斋室。今天,平阳的人们仍前往新罗太子观或新罗殿,虔诚地参拜新罗神。  相似文献   

15.
《三国史记》关于棘竭、渤海的相关史料,反映了秫揭、渤海与中原王朝及新罗、高句丽、百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包括渤海建立前棘辐与三国之间的相互征战、秫辆对唐朝的隶属关系,渤海建立之后渤海与唐、新罗的关系等,这些史料是金富轼摘抄中国、朝鲜古代史料所为,尤其是一些朝鲜古籍中的史料,对于探讨新罗、高句丽、百济的历史,以及中原王朝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统辖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新罗王金春秋被新罗人尊为"太宗",这与之前去世的唐太宗庙号相犯。这一庙号事件学界关注不多,然而其背后隐藏了诸多唐与新罗关系变化的信息。经考析,金春秋庙号确实存在,新罗人并非无意触犯唐朝的庙讳,朝鲜史料中与庙号相关的"口敕"和神话传说不可信。此庙号受新罗人尊奉而不为唐朝认同,并且新罗私自保有金春秋此庙号,这些都说明了新罗实力的增强,唐罗关系发生了转向。  相似文献   

17.
教材中讲唐朝的对外关系,主要是讲唐朝和亚洲各国的关系.讲的顺序是由东向西,由近及远.首先,讲唐和朝鲜的往来.在这个目里,主要讲了三个问题:(一)唐同高丽的和战.唐朝初年,朝鲜半岛上有高丽、百济和新罗三个国家.三国都派使臣同唐朝往来.高丽和百济联合,常常攻打新罗,新罗多次向唐求援.唐高祖时忙于巩固内部,无暇对朝鲜用兵.到贞观后期,唐太宗凭借国内统治巩固、经济繁荣,准备进攻高丽.适逢高丽又联合百济进攻新罗,新罗向唐求救.唐太宗于644年,派张亮和徐世绩,分带十万水陆军队进攻高丽.  相似文献   

18.
唐朝时期的中国,曾是东亚地区最先进的国家。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方面,对东亚诸国皆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同一时期,日本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开始尝试走出国门,派出遣唐使学习唐朝的文物制度以推动日本的全面发展。在对外交往活动中,鸿胪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文章以鸿胪馆视角考察日本在与唐朝以及新罗等国家交往中逐渐形成的东亚认识,探讨鸿胪馆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朝鲜汉诗到新罗时期,基于罗唐友好外交关系、留唐宾贡生等积极因素,其创作空前活跃,迎来了汉诗的成熟期。崔致远是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他在人唐留学期间与罗隐等唐代有名诗人有过交流,创作了很多很有影响的作品。朝鲜汉诗在成熟期的发展中,受到晚唐诗风和中唐派等其他诗风的综合影响,形成了带有现实主义,感伤主义,脱俗归隐等特点的诗风。  相似文献   

20.
在朝鲜历史上,“书院”二字在新罗末年就出现了,此时正当我国唐末五代之际。《三国史记》卷四六《崔致远传》:“崔彦为年十八入唐游学,……四十二还国,为执事侍郎瑞书院学士。”但它是掌管国家机密的事务机关,与后世的书院毫无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