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谈《荷塘月色》的幻觉与联觉修辞●王玉萍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为文之雅,人所称道,其措辞之妙更令人叹为观止。那贴切的、大胆的、一连串的比喻是人们每读必赞的,这里只谈谈对《荷塘月色》幻觉与联觉修辞的理解。《荷塘月色》总体上运用了幻觉修辞法。幻觉在生理心...  相似文献   

2.
《荷塘月色》是我国现代散文史上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历来语文界对其写景抒情、修辞运用等艺术特点探讨很多,也很深入,但对其结尾《西洲曲》的使用探讨甚少。《荷塘月色》在引用完了热闹的《采莲赋》以后又引用了《西洲曲》里有关采莲的诗句,“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人教版语文教学参考所摘用的资料(选自《名作重读》和《朱自清名作欣赏》)认为《荷塘月色》引用《西洲曲》里的句子是以“热”和“动”反衬“冷”和“静”,是“勾起了乡思”。  相似文献   

3.
修辞是对语言的加工和锤炼,以求达到美的表达效果。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段,充分体现了修辞的均衡美、变化美、侧重美、联系美、声音美,使其作品达到了散文艺术的高峰。  相似文献   

4.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文情并茂 ,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 ,本文对这篇作品的修辞特色进行剖析 ,从语言的表现风格 ,对词语的选择和修辞格的运用三方面来论述 ,揭示这篇散文独具魅力的奥秘  相似文献   

5.
《荷塘月色》是我国现代散文史上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历来语文界对其写景抒情、修辞运用等艺术特点探讨很多,也很深入,但对其结尾《西洲曲》的使用探讨甚少。《荷塘月色》在引用完了热闹的《采莲赋》以后又引用了《西洲曲》里有关采莲的诗句,“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人教版语文教学参考所摘用的资料(选自《名作重读》和《朱自清名作欣赏》)认为《荷塘月色》引用《西洲曲》里的句子是以“热”和“动”反衬“冷”和“静”,是“勾起了乡思”。语文教师讲解时大多一语带过,认为与《采莲赋》的引用一样是以“闹”、…  相似文献   

6.
朱向军 《文教资料》2006,(13):129-130
通感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高超的修辞手段。通感手法的运用,能增加文章独特的韵味。通感这一手法在《荷塘月色》中被多处运用。这一手法的运用,使此文在审美意境的创造、思想情感的表达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现行高中语文课本中选录了朱自清先生的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绿》、《荷塘月色》、《威尼斯》作为经典教材。经过笔者多年教学体验,些许领略了朱先生诸名篇中的语言魅力和修辞风格。现仅就其修辞风格,谈一点个人的粗浅认识。第一,我以为朱自清先生能驾轻就熟出神入化地运用通感(移觉),是修辞方面的一个显著特色。朱先生往往能从生活中信手拈来,又经过艺术的锤炼,铸就“五感”(听、视、嗅、味、  相似文献   

8.
一、修辞与翻译文学文体的特点之一是修辞运用广泛。修辞本身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对修辞进行翻译则涉及将原文的修辞形式与内涵用另一种语言如实地再现出来,使读者能够从译文中获得尽可能与原文读者一样多的共鸣、震撼和美感。在文学翻译教学中,要注意唤起学生理解原作思想内容和文体色彩的意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应用翻译技巧,尽可能完美传达原作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二、《荷塘月色》中修辞手法的举例及赏析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使用了精妙绝伦的修辞技巧,其非凡的绘画美及意趣美使读者叹服。在文学翻译课上,笔者首先带领…  相似文献   

9.
《荷塘月色》是我国现代名散家朱自清写于一九二七年的一篇抒情散。一直以来,人们阅读它,赞扬它,无不为它神妙的境界和优美的字所折服。对于《荷塘月色》的解读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六七十年代,以余荩、吴周、马焯荣、张白山等论为代表,以为它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优美的抒情散,论们从艺术构思的精美、景物描写的情致以及巧妙的抒情艺术等方面来论说朱自清散艺术的精湛。八九十年代,论们多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一眼入手,寻求作“不宁静”的根源,以为是对人生的感伤或是对国事的忧虑。“人生感伤”说如刘勇民、孙绍振等分析说朱自清当时正处在家庭困苦、父子矛盾的时期,从而肯定“《荷塘月色》的苦闷不是政治性,  相似文献   

10.
朱自清是著名的散文家,《荷塘月色》是其写景抒情散文中脍炙人口的名篇,现就《荷塘月色》来着重谈谈其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1.
凡是读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的人,无不啧啧赞叹:写得美,美极了!有人对文章的“诗情画意”欣赏不已;有人对作者“如显微镜一样”精细的观察颇为称道;也有人对散文中意境的创造、比喻的贴切和语言的运用评价甚高……这一切都是毫无疑义的,也是《荷塘月色》这篇散文可以当之无愧的。但共中有一点很值得我们思考:“五四”以来,状物写景的散文可谓多如牛毛,其中具有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的文章也为数不少,为什么《荷塘月色》能有如此传世不衰的艺术魅力呢? 看来,在《荷塘月色》的“美”之中,还存在着一种  相似文献   

12.
朱自清先生的散《荷塘月色》是一篇经典的白话,章中处处透露出美的气息。在教学《荷塘月色》一时,我有以下几点美的感悟。  相似文献   

13.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传世之作,是现代文学中散文的精品,是美文中的美文。《荷塘月色》全文一共有26处运用了叠词,并且运用得都很准确到位。所叠的词有名词、形容词、副词及量词。所叠的名词有日日、星星等等;所叠的形容词有:蓊蓊郁  相似文献   

14.
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译者翻译散文时须再现原文之语音、词意、句构、修辞、语篇的主题意义的真实信息。文章以《荷塘月色》的四种英译本为例,赏析译者如何在词意层面再现原文的"真"。  相似文献   

15.
刘洁  杨超 《语文知识》2011,(2):75-77
《红楼梦》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在语言修辞方面造诣很深,其回目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特点鲜明。研究《红楼梦》回目的修辞方法,可以对《红楼梦》的语言运用艺术有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荷塘月色》的艺术特色,除了教参和其他一些书上所谈及之外,我觉得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比照手法的成功运用。这里所说的比照,是比较、对照的意思。《荷塘月色》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比照。  相似文献   

17.
1CAI在课堂教学中的缺陷 1.1运用的主体受到限制 我们知道,文学是语言艺术。以语言作为艺术媒介物具有间接性的特点。这给文学审美带来了局限,它不如别的艺术形态的审美那样直接、鲜明、强烈。但是,这也便于挖掘更丰富、更深刻、更广阔的审美意蕴。比如讲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我们要领略这独特的“荷塘月色”,  相似文献   

18.
《荷塘月色》中作者把清华园的荷塘月色作为描写对象,通过对景色的审美视角,运用艺术手段进行美的描绘,实现情感的自由升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审美的角度出发鉴赏《荷塘月色》这类文学作品,使散文教学转化为美的再现和美的欣赏  相似文献   

19.
《瑞士》是朱自清先生《欧游杂记》中较为著名的一篇游记散文,朱自清先生在文中精心选择和运用了多种形式的叠音词、充满比喻义的动词、增强文字音趣和美感的联绵词、拆词镶嵌、比喻、释句等修辞方式,精准地描绘了瑞士的旖旎风光,给人以美的享受。现从修辞艺术的角度,归纳出《瑞士》一文中最主要的修辞规律,了解修辞方法和技巧,更好地欣赏原著,并在写作中进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刘鹤林 《学周刊C版》2010,(9):160-160
朱自清作为“文学研究会”的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多产,尤以散文著名,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等。就其艺术而言,《春》和《威尼斯》这两篇散文,也是受人喜欢的名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