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于1983年正式确立。新闻发言人作为党和政府最直接的耳目喉舌,最权威的发布者,实现了政府的政务信息和重要新闻与社会的沟通。“7·23”甬温线高铁追尾事故后,原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新闻发布会的言谈表现让人们再次关注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困境、新闻发言人的修炼、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设等问题。本文以此事件为切入点,谈谈笔者对政府部门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王豪 《新闻三昧》2004,(5):30-30
“新闻发言人”是公共关系学里的概念。新闻发言人的主要职责是让政府、企业等公共机构与社会公众进行良好的沟通。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实施,有助于迅速传播政府政策、事实真相,避免流言流传,维护社会稳定。同时,开放的政府、政府官员必须通过媒体直接面对公众,学会“说话”、学会和公众沟通。2003年6月,经历“非  相似文献   

3.
意见领袖     
中国政府正在全面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但在政府的实际工作中,这一用意良好的制度却往往被滥用,甚至成为政府官员拒绝公开信息的借口。喻国明就此指出,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并不是免除各级官员面对新闻机构向公众披露信息、公开政务的职责——不是说有了新闻发言人,其他官员一律都可以不接受采访了。 喻国明建议,当务之急是在信息披露问题上建  相似文献   

4.
当下中国处于自媒体时代,又已进入了风险社会.重大公共危机事件频发.事发后新闻发言人的发言对舆论有着直接的影响.新闻发言人激惹舆论和受到诟病的发言主要有:披露事件信息严重滞后;发言中公布的事件信息不充分;发布的事件信息不合乎事实;发言回避实质性问题;某些失当的语言激起舆论海啸.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从制度设计上进行改进;其次,领导和新闻发言人确立尊重和信任人民的理念、将信息充分公开的理念、政府与媒体之间存在辩证关系的理念.再次,研究如何把话说好.最后,逐渐形成相对宽容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5.
深圳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建立在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基础上的,在社会、政府和媒体三方的特殊环境下得以孕育和发展。该制度的发展符合了环境变革、媒体舆论监督、政府与民众信息互动和政府提升执政能力等各方面需要,目的是让政府更好地协调对内对外的关系,与公众更好地进行沟通。而政府信息的及时发布,有效到达和有效的互动正是健全深圳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靖鸣  刘锐 《传媒观察》2005,(1):18-19
近两年我国各级政府和许多部门积极推行新闻发言人制度,实行政务透明,打造阳光政府,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在看到记者招待会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正确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塑造政府形象等方而的正而作用的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忽视其可能引的问题,尤其是对新闻记者获取新闻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新挑战、 新闻发言人制度可能刘一新闻的阻滞, 可能影响记者采访权和监督权的实现。 各级政府机关、行政部门掌握着大量一手的关系国计民生的材料,是记者发掘新闻的重要来源。政府的各种举措和各项政策对广大众来说,是关乎其…  相似文献   

7.
黄奇萃  童兵 《新闻传播》2010,(6):11-13,17
2009年,“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一个概念在十七届四中全会上被正式提出。这是与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既联系又区别的一项新制度.它应该如何汲取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成熟经验.同时又走出自己的特色.值得学界探索。本文从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意义、该制度的定位及在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避免的主要问题等几方面出发.结合业界及学界对政府信息公开及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研究成果.对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理论框架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李金花 《新闻世界》2011,(12):215-216
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社会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知情权意识进一步加强,传播更加信息化,各地政府纷纷推出新闻发言人制度,完善新闻发布机制。新闻发言人如何面对媒体及民众,及时传达准确有效的信息,成为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以甬温线“7·23”特大事故中王勇平答记者问为例分析新闻发言人应具备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9.
新闻发言人制度与政府公共关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茜 《当代传播》2003,(6):79-80
在“非典”期间,国务院新闻办一共举行了8场新闻发布会,在一些“非典”疫情比较严重的地方如北京市、河北省加强新闻发布。此外,“非典”期间,一批新闻发言人,如卫生部的新闻发言人脱颖而出,而且各个地方、各个部门,各种不同形式的新闻发布模式也建立起来。新闻发布会成为民众掌握疫情、了解“非典”重要的信息渠道,而新闻发言人的发言不仅消除了不利的社会流言,而且还鲜明地表明了政府的姿态。“非典”过后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设提上了重要的议程。  相似文献   

10.
“无可奉告”在四川省遭遇红灯。前些日子,该省对59位省直部门的新闻发言人 和21个市州政府新闻办公室的发言人行为进行了规范,由省委宣传部和省政府新闻办编写的《 四川省省级部门新闻发言人手册》,对新闻发言人的主要职责、日常交往礼节等作出了一系列规定,其中新闻发言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不要说“无可奉告”,不要说“ 对不起”、“这件事尚未证明”,不要不负责任等,还明确规定:“ 无可奉告”是新闻发言人永远的大忌。“新闻发言人”在时下是个很时髦的词语,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各地被推广,甚至许多乡镇也群…  相似文献   

11.
王展 《今传媒》2005,(7X):20-21
从2003年开始,“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言人”开始成为热门话题。我国早在1983年就正式确立了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2003年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全国各级政府部门迅速普及,其中一项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在SARS肆虐中国的这场危机中,政府和公众都充分认识到了信息公开的紧迫性与重要性。作为信息公开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危机处理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与此同时,学术界开始了对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系列研究,新闻发言人制度成为了很多学科的热门课题。  相似文献   

12.
档案动态     
<正>江苏有了档案新闻发言人《中国档案报》袁光报道:日前,江苏省建立了档案新闻发言人制度。江苏省档案局作为全省档案事业发展的主管部门,履行对全省档案工作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监督指导等公共管理职责。为了及时、准确地把政府有关档案公共管理信息传达到群众中间,让人民群众了解情况,理解、认同决策,特建立了档案新闻发言人制度,主动引领新闻舆论。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建立现代民主政治和法治政府的标志,档案新闻发言人制度,将更有利于规范档案公共行政管理行为,提高档案公共行政管理能力,特别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能力,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建立起档案公共行政管理与大众传媒、公众之间的和谐发展的舆论环境,促进全省档案事业健康稳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7·23”甬温线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新闻发言人的表现成为各方热议的话题.有人指出铁道部新闻发言人在发言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失误,有人迅速提供信息链接,历数国家各部委、各级政府新闻发言人岗位轮换的次数和“不发言”或“少发言”的比例数.给人的印象是,新闻发言人群体存在很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闻发言人制度尚存隐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萍 《新闻记者》2003,(8):41-42
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初衷是好的,而且在国外早已是存在了几十年的事实,但在中国现有的国情下,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存在着一些隐忧,如果这些隐忧不能得到消除,那么新闻发言人制度可能会影响中国新闻体制改革的进程。首先,在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同时,没有一套明确的法律规定相关的事宜,以规范该制度的实施。新闻发言人制度从根本上涉及的是公众知情权和社会民主政治建设,哪些消息可以披露,哪些消息不能披露,信息披露的程序是怎样的,如何落实责任人和追究失职责任,都是不容回避的问题。在法律不健全的情况下,这个制度本身会有较大的漏洞。新闻…  相似文献   

15.
如果留心就不骓发现,有些报纸在报道色情、暴力、凶杀等方面的新闻时,其操作是非常“投入”的。那些对“三陪女”“工作”时的细节的描写,对犯罪分带到现场,让读者亲眼目击。对这样的报道,某编辑的解释是:读者喜欢,我们完全是为了迎合读者的口味。 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志都知道,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要求。对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的报道和披露,同样要遵守这一条规则。问题在于,某些方面的内  相似文献   

16.
《新闻前哨》2006,(4):78-78
《中国青年报》刊登全国政协委员冯世良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发言说,新闻发言人不能成为“摆设”。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我国已实行了4年,上至国务院各部委,下至市级政府各部门,都先后设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有了,但运转得并不好。很多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基本上是“三缄其口”,常常拒绝接受新闻媒体采访,主动举办新闻吹风会更少。某些部门对外公布的新闻发言人电话竟是空号,或无人接听。新闻发言人以这种方式回避新闻媒体,阻碍了公众与政府的联系与沟通,还暴露出相关部门拒绝媒体和社会监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曾杰 《新闻采编》2004,(4):15-16
在电视上,人们时常会看到新闻发言人的身影,他们代表国家、政府或军队,就某一重要事件或介绍情况,或澄清事实,或表明原则立场,由于其身份特殊,新闻发言人往往能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如我国外交部的新闻发言人、美国军方发言人等等。或许是受此影响,国内有的省级政府部门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新闻发言人,力图一统本部门的发言渠道,就政府工作直接与民众进行沟通。在这种情况下,传媒的尴尬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说政府直接发言隐含着对传媒“代言”状况的某种不满,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已经建立了国务院新闻办、国务院各部委以及省级政府的三级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甚至有些地市级政府和大型企业也在做实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尝试。记者提问的水平,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闻发布会的质量。纵观各种新闻发布会、总结各种典型案例,笔者发现有几类问题,记者在提问时应尽量慎提或者不提。  相似文献   

19.
2003年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之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为了满足对外宣传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而外交部无疑成了实践这项制度的典范。近几年,新闻发布已不再由中央一级政府机构专属,更多的地方政府倾向于直接向媒介和百姓发布各项政策。2003年度注定成为新闻发言人制度“滥觞之年”。该年度“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言人”这类字眼作为“关键词”不时出现在中国政府公报上,为各色媒介所评介  相似文献   

20.
新闻发言人制度在中国的土地上落地生根,只有20多年的时间。1983年,我国开始正式建设新闻发言人制度,当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新闻发言人制度很好地满足了外宣和外交工作的需要。其后,我国在国务院、外交部、国务院部委和人民团体三个层次上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2003年的“非典”是一个重要转折,它让新闻发布会突破了外交领域,直接推动了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普及化。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历史不长,发展中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因此我们要积极努力,不断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防止新闻发言人制度助长新的形式主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