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培琼 《今传媒》2016,(1):116-117
本文从"春晚"所呈现出的年俗文化角度入手,通过对"春晚"的来源及发展历程、新年俗文化的特点、"春晚"所具有的"新年俗"文化品格及观众对其文化心理解读的综述和深入分析,探讨了"春晚"在当代"新年俗"文化构建中的意义,并指出近年"春晚"存在的问题,对"春晚"的未来发展提出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元旦·春节     
“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元旦”的意思是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元旦”《书·舜典》中叫“元日”;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谓之“元正”;晋代瘐阐《扬  相似文献   

3.
元旦的由来     
元旦,是每个新的一年的第一天。“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相似文献   

4.
正在戊戌新春到来之际,2018年1月30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瑞犬纳福—戊戌新年馆藏文物展"开幕。中国国家博物馆从丰富的馆藏文物中精选出一百多件春节年俗文物和瑞犬题材的艺术珍品呈献给广大观众,表现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生肖年俗文化,营造吉庆祥和的节日气氛。  相似文献   

5.
鲍洪俊 《中国记者》2018,(3):F0002-F0002
戊戌春节。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属下《浙江日报》、浙江在线、浙江新闻客户端三家核心圈媒体以“新时代新风尚新年俗”为主线,精心策划、精致采写、精美呈现,为读者用户端出一桌丰盛的春节全媒体报道盛宴,实现报纸、PC端和移动端的互联相融、立体传播,取得良好宣传效果,营造了浓郁的节日气氛。  相似文献   

6.
都市报“俗”,有目共睹,大部分人认可这种“俗”,喜欢这种“俗”,也有人因其“俗”而颇有微词.其实“俗”与“不俗”并没有楚河汉界,都市报发行量和广告收入大幅度攀升,原因之一就是把握好了“俗”与“不俗”的辩证法.“俗”:通俗、庸俗和恶俗一个“俗”字,至少有三个等量级:通俗、庸俗和恶俗.追求通俗、避免庸俗、杜绝恶俗,是都市报“‘俗’字三字诀”,这是由都市报的性质和定位决定的.首先,都市报是“新闻纸”的一员,要面向社会不特定的大众,受“受众最大化”这一基本规律的制约.“通俗”的文章要做透做足.其次,都市报不是党和政府的机关报,是面向市民的大众性的报纸,市场规律要求报纸投市场所好.报业市场说到底是读者市场,都市报定位在市民,并非精英阶层,适度的俗的存在应该允许而且是必需的.否则,无异自断生命线.  相似文献   

7.
张应辉 《现代传播》2005,(6):121-123
一、“新年俗”质疑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办历史已逾20年,这些年来,人们从来没有间断过对它的谈论。每年从晚会筹备到播出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人们持续热衷于这一话题;春节联欢晚会已经超出了作为一档电视节目本身的意义,它构成了一个复杂性系统,关系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各领域的问题。晚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宣扬是不言而喻的,而围绕着晚会的广告大战等经济活动则达到了白热化程度;节目的文化内涵与艺术水准的高低足以让文化研究学者大书特书,晚会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则又牢牢地地吸引着传播学者的研究目光;有人甚至将其封为中华民族的“新年…  相似文献   

8.
嫌谮铞?因而取名为陬。 端月:取一年端始之意。 又有元月、初月、冠月之称。 二月 如月:如,即二月随从之意,二月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也,所以称如。0兰台世界Lantai World38K892J153;4;I;JJ153_4;00040016;000200050009000236元旦·春节 “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元旦”的意思是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  相似文献   

9.
“雅”与“俗”“雅”与“俗”是一对矛盾,也是读者对象的大问题。大家总说要“雅俗共赏”,但怎样能做到雅俗共赏呢?“雅”是什么?“俗”又是什么?怎样处理好“雅”与“俗”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都很值得探讨。 (一) 《文史知识》创刊之前,社会上已经有不少有关文史的刊物了。我们要把《文史知识》办成什么样子?过“雅”,则深,阳春白雪固然高洁,然而“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不符合我们向广大读者宣传、介绍中华民族5000年灿烂文化的宗旨。过“俗”,发行面可能会大,经济效益会好,但不利于读者的提高。经过反复考虑,再三实践,我们决定把《文史知识》办成这样一种杂志,它介绍的是基本知识,但又是有学术水平、反映最新研究成果的基本知识。这  相似文献   

10.
事物的发展往往是: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朝着与对立相反的方面转化。“雅”、“俗”文化也一样,在经历了数千年的对立后,随着电视媒介文化的出现和发展,开始呈现出“雅文化”和“俗文化”相对统一的局面。当然,有些人还在乐此不疲地将二者放置于对立面,还有不少人对电视媒介中“俗文化”的传播提出种种质疑和责难。但笔者认为:只要我们细致地、负责任地进行探讨,电视媒介传播完全能走出一条“雅”、“俗”文化彼此兼容、和谐互动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都市报的娱乐新闻应倡导“个性化”运作,从而避免跟风、炒作和低俗。温州都市报在娱乐新闻个性化的运作中,提出“亲俗”的操作理念。所谓“亲俗”,就是在新闻通俗易懂的基础上,加入人情味、增强贴近性。具体而言,就是要发挥地域特色,讲究贴近艺术,追求通俗易懂。 一、通过发挥地域特色体现“亲俗”感 地方报娱乐新闻要凸显自身鲜明的个性和特色,亲俗是前提,是基础。那么,这样的“亲俗”感从何而来呢?亲传统、亲乡土,体现浓郁的地域特色,这往往是城市报的优势,娱乐新闻也不例外。温州是一个出新闻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社会生活中,有好多看来是比较俗气的事,比较土气的事,俗得司空见惯,土得往下掉渣儿。但这种俗不是庸俗,不是没有任何意义,恰恰相反,它俗得有味,耐人琢磨。我们把这部分东西称为“大俗”,如果把它雕琢一番,完全可以登大雅之堂,就是说,“大俗”可以入“雅”,可以称为大雅。而大雅的东西又往往是最通俗的。即“大雅必俗”。当然这个俗是升华以后的俗,是雅俗共赏的俗。 俗,有老俗,传统之俗。凡在民间流传多少辈子之俗,我们有选择地进行报道,进行升华,受众就会感到很亲切,从中感受到昂扬向上的力量。比如在冀、鲁、豫等地广泛流传的山西省洪桐县移民的故事,它就俗得妇孺皆知。不光冀、鲁、豫,江苏、安徽、湖北、陕西、甘肃等广远地域,好多人都会就洪桐县大槐树老鸹窝等等,讲出些故事。但是要真正把这个东西说得明明白白的人不多,更不待说能讲出它的积极意义来。  相似文献   

13.
所谓妈祖信俗口述档案,是指通过对妈祖信俗传承人、热心妈祖文化信俗事业的当事人或知情人,采取口头访问形式而取得的具有原始记录作用和保存价值的文字笔录、有声录音、影像录影等方式的口述记录。妈祖信俗VI述档案的抢救与保护在当前显得尤其紧迫和必要,不仅因为“妈祖信俗”已成功列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标志着妈祖文化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更因为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发挥妈祖文化等民间文化的积极作用”,表明妈祖信俗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号,已提升到国家文化战略层面。  相似文献   

14.
笑话     
在历史上。新年有过许多不同的名称,比较常见的有“元旦”、“新正”、“元日”、“正旦”、“三元日”等。王安石有诗《元日》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写的就是新年的景象。新年被称作“春节”还是较为新近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论“周末”的雅与俗马力雅俗共赏的新闻定位之所以以“雅”或“俗”来对周未版进行新闻思考,是因为在日常的新闻实践中经常听到这样的评判:这张报雅一些或那张报俗一点儿。但是,雅也罢,俗也罢,“周未”作为党报的一部分,它的指导思想和办刊方针都不能游离于母体──...  相似文献   

16.
俗亦可耐     
佚名  昕彤 《出版参考》2006,(4):15-15
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他的“俗”是出了名的。小布什竞选总统时,请他出谋划策,这么严肃的事情,他很“俗”地建议布什:“要看懂选民的脸色.知道自己是什么货色,然后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看来。交际过程中的“俗”,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俗”,所以易懂。因为“俗”,所以容易传播。也是这个“鲍大人”。在他还是家具推销员时,  相似文献   

17.
“俗”有三六九等。最低的一等是“恶俗”:比如农村妇女跳在房顶上骂街、脱衣舞,还有一种叫“黄片”的电视片。稍低一等是“低俗”、“庸俗”:比如巨肥的妇女绷条健美裤、形成视觉污染的店面设计、拼命想叫人笑却愈加让人觉着可怜的相声,还有一种叫“娱乐片”──让人难捱的武打片。好的一等,就是“通俗”:比如《好汉歌》、西湖、新年贺卡、《渴望》,以及好莱坞制作精良的好片子……。那这“通俗”和前两者的区别在哪里呢?我想有三点:它健康,高妙,接受者喜闻乐见。健康与否这一问题,世人心里有杆称,无需赘言。如果把这一点搁下…  相似文献   

18.
又是一年。我们向辛苦劳作的新闻同仁致敬,向各家纸媒新年献词的撰稿人致敬。
  本期“前沿报告”,内容是新闻人和纸媒的新年愿望。心之所系,愿之所往,就是“你”。“你”,就是这个时代和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  相似文献   

19.
<正>新年新气象,新春再出发。龙年春节,按照中宣部和河南省委、驻马店市委宣传部安排,河南驻马店日报社天中晚报自1月25日开设“新春走基层”专栏以来,相继推出了“春节市场聚焦”“暖暖新年”“锦绣中国年”“金龙闹春”“开年马力足”等主题报道,编辑记者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要求,走进社区、乡村、企业、集市以及居民家中,以生动鲜活的全媒体报道形式展现了驻马店天中大地浓浓的年味儿和各行各业龙腾虎跃、鱼跃龙门的龙马精神。  相似文献   

20.
“礼出于俗,俗化为礼”。学习涉外礼仪,不仅需要掌握国际文往惯例,而且还必须对各国礼仪与习俗有所了解。否则,就会使“入乡随俗”、“客随主便”、“相互尊重”等国际交往的一系列惯例成为空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