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当把这个问题给一位从事写作的人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会这样说:“我喜欢读书是因为我喜欢写作!”但实际上那个读书仅仅为了写作的人,不过是一个“邮差”,或者一个尾巴主义作家,而非真正地道的作家。如果在他之前没有别的作家,那就绝对不会有他这位作家;如果在他之前没有一位说过什么的人,那他也就不会有什么东西能说给读  相似文献   

2.
我比较喜爱写作 ,在小学三年级时就开始写日记了。我总觉得 ,生活中有写不完的东西等着我去写出来。无论写什么东西 ,都得要有材料。朱熹说 :“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里的“源头”比作写作材料 ,“活水”比作文章。材料来自生活 ,只要细心观察生活 ,就能找到写作的材料。到什么地方参观、游览 ,我总是慢慢走 ,仔细看 ,用心记 ,好好想 ,把所见所闻印在脑子里 ,写作时就能用上。记得上初中时的一年暑假 ,我去苏州游览 ,我们来到罗汉堂看菩萨 ,对三尊菩萨“皆大欢喜”、“济公活佛”、“千手观音”特别感兴趣 ,就细细进行观察。发现“皆大欢喜”…  相似文献   

3.
辅助读物上所言的鲁迅先生对三味书屋陈腐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批判的味道,我是一点也没感觉出来。我所能感觉的,是不亚于百草园的回忆的温情。很难说鲁迅是慢慢喜欢上了这个三味书屋呢,还是他一来就飞快的与这里的一切建立了感情,总之,他能将在三味书屋的生活写得这么精雕细琢,有滋有味,说明书屋已经镌刻在他的生命里了。你看,书屋后面的小园里的寻蝉蜕之乐,扯起嗓子比谁的嗓门大的读书之乐,先生读书入神时候的做小动作之乐等,都给作家留下了难忘的记忆。鲁迅描写得最详细,同时也倾注了最多激情的是私塾的老先生,“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  相似文献   

4.
育人之乐     
育人过程难免有苦,有累,有烦,但是教师感受更多、更深的是育人之乐。正像一位学者说的那样,当你将一个一时糊涂而做错事的学生说服的时候,那种师生沟通的感觉是多么甜美啊!当你将一个聪明的学生培育得更聪明、更优秀的时候,那种成功的感觉是多么舒心啊!育人之乐是师生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理解的和谐之乐。教育过程是师生双方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只要师生建立起和谐相通的关系,就会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心领神会,就会有“相看两不厌”的彼此欣赏,就会有“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的期许。育人之乐是富有个性的教育活动的创…  相似文献   

5.
在写作教学中,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并将真情展示于字里行间,抒个人独特之情怀,展个人特有之风采,阐个人独到之见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我主要从引发写作热情、积累情感体验、提高艺术品位、夯实语言基础四个方面入手,指导学生作文。一、引发写作热情,表达真情实感。鲁迅先生说:“能爱能憎才能文。”巴金在对香港中文大学的师生谈自己创作的体会时也说:“生活靠勇气,写作靠感情。”可是学生的作文有多少是自发的写作的呢?又有多少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呢?他们缺乏写作的热情,又缺乏对生活本质的把握,写作时自然就掩…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的话】 现在中小学写作课在教些什么?用一句话来概括,即是“教生活”,具体的教学形态是教学生“生活(活动)一番”。这种集体无意识选择是以下列写作观支持的:对于写作来说。关键是“写什么”,即写作的内容;而“写什么”的关键是“要有生活”。因此,解决了“生活”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写什么”即写作内容的问题,解决了“写什么”即“写作内容”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写作的问题。这一“写作观”似是而非,里面有很多问题需要重新考虑。  相似文献   

7.
编辑部的小吴向我约稿,要我联系写作实际,“随便”对中学生说些什么。本想“拒约”,因为我原本不过是“老生”而已,并非什么“作家”,所谈自然不会有“声高调古惊人心”的效果。可是小吴坚持对我说:“那你就‘老生常谈’吧!”不好拒绝,我这个老书生只好谈一点极为平常的话题。在我的阅读经历中,有个“故事”一直给我留下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师:我看到很多讲古诗词的书将“少无适俗韵”写作“少无世俗韵”,这些书写得多么匆忙啊,编辑也放任这些错别字?还有,读者会不会停下来想一想,到底是“世俗韵”还是“适俗韵”呢?生:老师,这重要吗?师:就像木匠看到一张桌子的四条腿不一般长就难受,就像裁缝看到一件衣服的针脚不齐整就想拆了重缝,学习语文,要养成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看到错别字,就像飞虫入目般不舒服,尤其是在字数十分有限的古诗中还出现错别字,那简直是撞翻了虫窝。  相似文献   

9.
丁小乙好管闲事,非常喜欢探寻别人的秘密。一天,丁小乙神秘地问王蓬:“你能不能告诉我你的秘密?”王蓬漫不经心地说:“我能有什么秘密?”丁小乙马上顶了一句:“谁会没有点自己的秘密!”“那你就先跟我说说你有什么秘密。”王蓬这次反将一军。“我的秘密嘛……”丁小乙支吾着,“也没什么……还是你先说,对我也是个启发,说吧说吧!”“真没什么可说的。”“说说嘛……”王蓬被丁小乙纠缠得不耐烦了,就顺口随便编了一个:“你知道上次我的作文为什么会得优吗?因为那是我表姐帮我写的,你可不要告诉别人呀!”可是还不到半天的时间,丁小乙就忍不住把…  相似文献   

10.
<正>关涉学生实际生活与切身利益的问题,能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形成有价值的写作练习。有些作文任务设计比较呆板,有的是毫无新意的“陈芝麻烂谷子”,有的是离学生生活过远(属于“不可能的任务”);有些学生认为作文命题和要求限制了他、束缚了他,可是,当有自由作文的机会时,他们仍然不会写,会说“我不知道写什么,还是给一个题目吧”。也有些学生,对什么题目都无所谓,他们能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虽然是“戴着镣铐跳舞”,跳得也不难看,  相似文献   

11.
薛青明 《江苏教育》2022,(91):66-67
<正>古人说,“诗言志”“言之有物”“不平则鸣”。现在人们也提倡写作是为了干预现实、反映生活、抒发情感、发表看法、沟通交流。这说明写作一般都是有其目的与意图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写作者应有一定的问题意识。有了问题意识,就意味着写作者要关注为什么写,写给谁看,能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写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作为教师,怎样指导学生去带着问题意识写文章?笔者以为,有以下三条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语文》2005,(9):123-123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述,贵在有创意,有个性,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人们在读一篇文章时,心里总会问;“喂,你能对我说点儿什么新鲜的?”“新鲜的”就体现了创意和个性。写作首先要力求有感而发,这是有创意,有个性的基础。然后努力在表现生活、再现生活或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上,体现自己的独到之处,这就是在表现自己的创意与个性。  相似文献   

13.
“乐”是中国哲学和伦理学的重要论题.《庄子》是历史上对这个主题进行系统深入讨论的最早的思想家.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梳理《庄子》论“乐”的伦理学内涵,诠释其理论层级,说明《庄子》以世俗之乐谈处世伦理,以自然之乐说生命伦理,以得天之乐论体道伦理,达成了其思路完整和具有现代意义的关于“乐”的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4.
爱的样式     
就像烧菜离不开盐,生活也离不开一个“爱”字。大街小巷,人人说“爱”,广播媒体,天天说“爱”。听得多了,说得多了,可忽然,我又发蒙了,谁也说不清楚爱是什么样子的。不过,现在我明白了。  相似文献   

15.
张乐乐 《现代语文》2009,(6):137-138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何教作文,如何写作文,一直困扰着众多的师生。每次写作,学生们往往会说,“没东西写”,“我写作水平小学开始就不好”等等,这种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他们的写作热情,写作思维的发散。因此,笔者认为,学生写作意识的培养是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应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培养他们的写作意识,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引导他们在生活实践中探究体验,用心灵观察人、事、景、物,用心灵感悟人生,学会将自己真切的思想和情感倾注于字里行间,让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这样才能变被动写作为自主参与,创意写作,才能尽显作文生命的原色。  相似文献   

16.
一个人说的话,其“真理程度”是和他的名气成正比的,所以很快,爱丽丝·门罗的语录就传播开来了。不论是否真的是真理,我喜欢她说的这一段:“我三十六七岁才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而我20岁时就开始写作,那时我已结婚,有孩子,做家务。即便在没有洗衣机之类的家电时,写作也不成问题。人只要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就总能找到时间。”  相似文献   

17.
当把这个问题提给一位从事写作的人时,他会这样说:“我喜欢读书是因为我喜欢写作!”读书仅仅是为了写作的人,不过是一个“邮差”,或者一个尾巴主义作家。如果在他之前没有别的作家,那就绝对不会有他这位作家;如果在他之前没有一位说过什么的人,那他也就不会有什么东西能说给读者听。不,我决不是为了写什么才阅读,我爱读书只是因为在这个世界我只有一个生命,而一个生命对我来说是不够的,一个生命不能把我心中的全部动因都激发起来。阅读——而不是别的,可以给我比一个人的生命更多的生命,因为它从生命的深处增加了生命,尽管它…  相似文献   

18.
时间是什么     
时间是什么?这个问题似乎提得很天真,其实很深奥!一位叫奥古斯丁的古代思想家曾说过:“时间是什么?你不问我,我很清楚。如若问起,我便茫然。”爱因斯坦说:“时间、空间是什么,别人在很小的时候就搞清楚了,我智力发展迟缓,长大了还没有搞清楚,于是一直揣摩这个问题,结果也就比别人钻研得更深一些。”那么,时间到底是什么?你思考过吗?  相似文献   

19.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七八岁光景的小男孩在沙滩上散步,沙滩上残留着一条条涨潮时被冲上岸的鱼,在一个水洼中,鱼儿挣扎着艰难地呼吸。男孩看到这一切,飞快地用双手把鱼儿从水洼中捞起抛向大海,他就一直这么重复着。有人觉得他傻,说这么多的鱼你能救得过来吗?谁又会在乎这些呢?男孩捞起一条鱼说:“这条在乎!”他又捞起另一条鱼说:“这条也在乎!”读罢这则故事,我不知道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我只有一种感动,感动于一颗金子般的童心,一颗钻石般的爱心。我想,故事中的小男孩一定善良可爱之极,一定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健康的气息。也许有同学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20.
我醉醉翁亭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欧阳修《醉翁亭记》你曾说过醉翁亭是遥迢的梦,一觉醒来只是惘然。你曾说过醉翁亭是空蒙的背景,怎么眺望怎么遥远。在梦里,我醉醉翁亭。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迷恋上醉翁亭,尽管我身在醉翁亭千里之外,但我的心与它一直是零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