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吴金元  徐伟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1):114-117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依据“以人为本”的人本原理,从人的全面发展观来探讨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从社会学视角分析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及对人才的需求状况,研究体育专业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及提出促进体育专业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教育环境及专业特点等方面对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软实力"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析了提升体育专业大学生"软实力"的四个路径:转变观念,加强自修指导;注重师资建设,夯实培养基础;重视实践教育,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软环境.旨在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综合实力培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晓文 《考试周刊》2011,(71):140-141
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难,在校期间没有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体育专业大学生个体成长的必要性,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体育专业发展的必要性,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体育现代化及社会进步的必要性等多个角度,系统地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人文理念的讨论和理解,笔者认为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是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体育教育的必然要求;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渗透人文关怀,必将给当前的体育课程改革注入生机,并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人文理念的讨论和理解,笔者认为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是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体育教育的必然要求;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渗透人文关怀,必将给当前的体育课程改革注入生机,并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依据"自主教学法"为主要教学模式,以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分项化""阶段化"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综合全面地总结了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近几年来大学生素质拓展进入体育课程的改革成果和发展方向,从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前沿和趋势出发,结合学院近几年来的体育课程教学成果,剖析其成功经验和未来发展的方向,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人文素质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形成体育专业的学生人文素质匮乏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在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体育专业大学生自身的原因,造成体育专业大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平衡,学习动力、理想信念等人文素质的不足。强化师范院校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就是要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通过强化人文知识传授、增设人文学科课程、强化体育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学生自身的实践,使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充实和提高;使其内化为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外化为行为规范和处事的准则,推进体育专业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的改革,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9.
以延安大学非体育专业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延安大学非体育专业在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进行全面调查与分析。从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率、时长、项目选择、场所选择、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认识都很明确,但实际行动并不理想。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科学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认知、动机理论知识掌握、裁判工作和教学现状、教师的基本情况等方面,全面调查了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裁判能力培养现状,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结合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裁判能力培养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思想,引导制定适应社会需求的教学目标;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为学生创造进行裁判理论与实践的平台;以评促学,健全学生综合能力锻炼的有效运行机制;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建立"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的对策,以期为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裁判能力培养和队伍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宪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制度设计,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和价值追求。宪政为实现人全面发展确立了理想的社会制度,人的全面发展是宪政的终极价值追求和价值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12.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政治保证和文化环境;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的建设也不可缺少。只有社会诸要素的协调发展,才能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奠定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基础。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系统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和理论。江泽民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互动性、“人的全面发展”手段意义与目的意义的统一性、“人的全面发展”目标与实现过程的辩证性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的永恒追求,而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回应于知识繁荣的现代教育在更高的层次上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为全面的要求。为了提高全民综合素质和国家创新能力,结合了中外教育思想的长处,素质教育理念逐渐形成。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旨归,也是现代教育的最高理想,关心“人的解放”、“人的完善”、“人的发展”是大学的本质。通识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一部分是对高等教育专门化、功利化导致的人的片面发展的一种矫正和超越,是高等教育本质和大学使命的回归。通过开展通识教育,我们可以培育和谐、全面发展的人,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人的全面发展是对人本质的全面占有,是人的本质的全面丰富和展开,它包括人的活动、人的社会关系、人的才能、人的需要等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塑造与之相适应的人显得十分重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市场经济又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为西部大开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西部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也将有助于大开发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西部大开发同样为本地区贫困人口最终摆脱贫困提供了绝佳的时机 ,西部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是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政理论教育是做人的工作,要进行思政理论教育,离不开对人的研究。对人的认识,尤其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是做好思政理论教育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思政理论教育应该按照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发展和创新理论教育法,真正实现思政理论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这一宏伟目标内在地包含着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规定和价值取向。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开辟了广阔空间。切实地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面向新世纪,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为新时期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指明了方向,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交往的时空、媒介、手段等都发生了变化,形成了新的时代特征。现代社会交往是一把双刃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的全面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