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游间道     
《少年电脑世界》2010,(11):42-45
《星际争霸2:虫群之心》最早2012年发售暴雪的副总裁RobPardo在接受MTV.com的采访时,透露了一部分关于《星际争霸2》首款资料片《虫群之心》的讯息。根据他的介绍。在《虫群之心》中将会保持《自由之翼》精彩的剧情模式一不仅仅是在关卡的数量上,  相似文献   

2.
<正>结识《中学语文》起于QQ交流群132775684。怀着忐忑的心情在群里问了一句"咱们《中学语文》杂志收版面费吗?"却得到了群里众多老师热心、细心、耐心的解答,也让我从此走进了《中学语文》的美丽世界并与之结下不解之缘。2017年毅然订阅了《中学语文·上旬刊》全年,2018年再次续订成功。月初,是我最不能忍受的。总是在焦急地等待,期待着那缕墨香会随风袭来,拿到刊物后却又总是那么  相似文献   

3.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我初次真正接触《诗经》是在初中,那时学的是《采薇》。虽然只是节选的一部分,可读起来,琅琅上口,如古青铜钟磬之音。  相似文献   

4.
贺客与吊客     
中国现行之会考制度,是对自己所委任之校长、教职员表示总不信任,把活泼的青年一起变成书呆子,一群一群的赶进牛角筒里去。它的影响之坏是无以复加。几个月前,我曾写了一篇《杀人的会考与创造的考成》警告教育行政当局。  相似文献   

5.
宋末阴幼遇,字时夫,著有《韵府群玉》一书。后人对此书评价颇高,认为搜集材料既广博而又珍贵。所谓“经史子传,搜猎靡遗”,“能以有穷之韵寄无穷之事”(《韵府群玉·滕玉霄序》),“上涉群经,下苞诸子”(《韵府群玉·赵孟頫题词》),“备天地之大观,为艺术之珍品”(《韵府群玉·陈文烛序》)。到清康熙年间,虽敕撰《佩文韵府》,然其书大抵由荟萃阴氏此著及凌稚隆的《五车端韵》二书加以删补而成,是知《韵府群玉》实即《佩文韵府》之蓝本。到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韵府群玉》被收入。《四库全书  相似文献   

6.
桂香浸润     
《论语》是灿如星辉的文学海洋中的导航船,是千百年来弘毅之士追随圣人的驿站。一打开它,一群文质彬彬的君子便烨然立于我们面前———这是什么样的一群人啊“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部《论语》集尽一切治学之理、治国之方、安民之道。《论语》的血液流淌在华夏儿女的每一根血管中。是偶然,还是中华古老文明浸濡中的必然?不知从何时起,我竟如此钟情于《论语》。品读《论语》,恰若一股桂香飘然而至,轻轻浸润你的心扉。桂香浸润@杨明波$江苏前黄高级中学  相似文献   

7.
热烈祝贺《我的教师梦——钱理群教育讲演录》当选2008中国书业"年度教育图书"(由《出版人》,新浪网共同承办)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我的教师梦——钱理群教育讲演录》  相似文献   

8.
《世说新语》《容止》篇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邀游,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这个故事,在晋代裴启的《语林》中已有记载: “潘安仁至美,每行于道,群妪以果掷之,常盈车。”(据《初学记》卷十九“美丈夫第一”引)[注]《语林》和《世说》中的群妪,是指一群妇女,并非专指一群老太婆。为了求得这两  相似文献   

9.
姜倩 《四川教育》2009,(12):17-17
刚开学不久,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孩子们总爱聚在一起看《恶魔之吻》、《裴多菲的罗曼史》等言情小说。而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群孩子将在六月份迎接毕业会考呀!与其让孩子们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这类书上.还不如让他们背背古诗,读读与课本配套的课外阅读文选。  相似文献   

10.
唐代魏徵等人奉敕编写《群书治要》一书,原书共五十卷,其中卷三十八载有《荀子》之文。从校勘学的角度对金泽本《群书治要》所引《荀子》进行分析,运用对校、他校、本校的方法,以金泽本《群书治要》所引《荀子》对今本《荀子》和天明本《群书治要》所引《荀子》进行校勘,提出校释意见八条,希望有益于《荀子》之后的校勘工作。  相似文献   

11.
孙奇逢科学地将《易》区分为天地之《易》(“本来之《易》”,“《造化之《易》”),圣人之《易》(“圣心之《易》”,“《易》书之《易》”)和“在我”之《易》,主观模写客观。天地之《易》则化而为圣人之《易》。“我”学《易》求端天地,正为打开《易》书《易》的大门。从而,不仅是化《易》书之《易》而为“在我”之《易》,亦势必化天地之《易》而为“在我”之《易》。“我”则以之为指导,具体地“探赜索隐,钩深致远。”(《系辞上》)探寻事物之纷繁,求索事物之几微;钩取深奥,推致远大。借为治身治家而治国平天下也!  相似文献   

12.
贺客与吊客     
《生活教育》2011,(5):1-1
中国现行之会考制度,是对自己所委任之校长、教职员表示总不信任,把活泼的青年一起变成书呆子,一群一群的赶进牛角筒里去。它的影响之坏是无以复加。几个月前,我曾写了一篇《杀人的会考与创造的考成》警告教育行政当局。但是积重难返,这自杀杀人的制度,还是普遍的在那儿毁灭中华民族的生活力。  相似文献   

13.
沈曾植学问淹博,乃道咸以降之承先启后的学术大师。其文章生前未能刊刻,散佚颇多。钱仲联编辑之《海日楼札丛·海日楼题跋》,使学人得见沈氏学问之精湛深邃,有益学界,然亦多有遗漏。今从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藏因群书题记》中,辑出沈氏遗文九篇,可以补《海日楼题跋》之未备;亦有一篇题跋,虽为《海日楼题跋》所收,然傅氏所述,则提供了相关背景,实足相互发明。所辑遗文之后,又略作考述,以明其题跋版本之情况及发现经过,方便理解沈氏之文。其中,《(通典〉二百卷题跋》一节,考述详明,纠正了《藏园群书经眼录》整理者之失误。从这几篇题跋,可见沈氏精熟版本目录之学,学问淹博通达,为傅增湘素所服膺。  相似文献   

14.
在《国语·齐语》中有“令夫士,群萃而州处……夫是,故士之子恒为士”一段话,《管子·小匡》中也有基本相同的文字。这里的“士”,学术界有不同的解释,有人曾译为“士人”,而我认为当时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5.
《今文尚书》廿八篇中之《金縢》似不及他篇诘屈聱牙、古奥难懂,然亦有些字句的意思不很清楚。古人于此不乏注疏,前辈专家与时贤学者又迭出卓见,迄难辨定。兹拟就《金縢》中几个有争议的问题,略陈浅见,以乞方家引玉之教。《尚书·金縢》载:“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日:‘必将不利于孺子’。周公乃告二公日:‘我之弗辟,我无以告我先王’。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于后,公乃为诗以贻王,名之日〈鸣鹤)。王亦未敢消公”。这段文字是周公受疑之事于古文献中最早的暗示,也是读通(金源》的关键。而历来争议最大的是对其…  相似文献   

16.
漢易举要     
序言昔人有言:“不知古注者,不得为經学。”群經如此,而《易》尤甚。《易》之为书,傅者恆言:“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及秦焚书,《易》独以卜筮幸存,較群經为最无闕。然自西汉以后,經說之最复杂者,亦莫如《易》。今依通經須明古注之原則,先述汉儒說《易》之要义。要义既明,而后《易》之古注始可讀;非然者,未有不杆格难通也。  相似文献   

17.
丛书:汇刊群书而成一书者曰丛书,亦称丛刊或丛刻。唐陆龟蒙撰《笠泽丛书》,其自序云:‘丛书者,丛脞之书也;丛脞,犹细碎也。’始著丛书之目。宋王楙之亦有《野客丛书》弧扼以蟆贰ⅰ兑翱汀?皆一家著作,非汇刊群书也。宋俞鼎孙与其兄经同集《石林燕语辨》、《演繁露》、《嫩真子》、《考古编》、《扪虱新语》上下集,《莹雪丛书》等九种为《儒学警悟》,实为丛书之祖。明有《百川学海》、《汉魏丛书》、《津逮秘书》等。清时汇刊者尤多。  相似文献   

18.
作为辑录古籍精要之语或典章旧制而成书的著作,《群书治要》、《通典》、《意林》从内含丰富治道之术的《管子》中吸取了不少内容。由于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它们对《管子》的辑录显示出不同的思想取向。  相似文献   

19.
一路走过的冬天,一个人走过,一群人走过。一个人走过寂寞,一群人走过暖和。一路走过的冬天,留了一日的缩影给我。我坐在教室前排最边上的位子,靠着那扇永远不能关的窗户,学校规定中午才可回家,必须留一个上午在校自修,不上课便轻松许多。于是从课桌里小心地拿出《少年维特之烦恼》。  相似文献   

20.
<正>儿子新换了班主任,是从乡镇上考上来的年轻人。上班第一天,她就问我要学校的知网账号和密码,我不以为意,随手就给了她。随着几件“巧事”的推进,我对“小班头”的看法也在悄然改变。“共赏”之巧接班不久,“小班头”就在班级群里转发了两篇我发表在《班主任之友》上的文章《家校沟通的“多”与“少”》和《再论表扬的误区与对策》,并写了如下的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