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俊清 《学周刊C版》2011,(3):101-101
培养学生语感的主阵地是课堂,培养语感的主渠道是阅读教学.语感教学的主体是在课堂上经历言语实践的学生,即从事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者.引发主体语感的对象是言语,它既指言语行为,也指言语成品.语感的过程是对言语的感受和理解,感受和理解的结果是积淀各种类型的语感.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呢?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向我们指出,应该着力于学生语感的培养,以使其能较好地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什么是“语感”?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具有想象性质的感受,是言语交流中对词语表达的理解、使用习惯等的反映。学生的语感如何,直接影响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运用,影响语文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认识能力和想象能力。在教学中,针对小学低段的阅读教学中的直觉语感培养,我们尝试做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语感是人们在言语感知、理解和表达过程中,对言语对象某些属性的直觉能力。这里的言语属性主要是指言语的准确性、适当性、褒贬性和美学特性等。  相似文献   

4.
语文的学习是语言的学习,而语感则是人们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和直接理解。培养语感就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准确。敏锐、强烈的感受、感觉和感知的能力,就是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言语和生活言语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能力。在语言教学中,语感主要是指对书面言语的感受。学习语言首先要有积累,在此基础上进行模仿,更高层次便是创造。所以,“积累-模仿”是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朗读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一篇文章中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朗读可以使一篇文章变得好懂…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语感?语感,是一种特殊的言语能力,是对文学语言的敏锐感受力,是主体对语言所产生的敏锐的直接感受和对语言形式、语言意义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心理行为能力,其主要作用是判断言语的可接受性、依据语境理解各种言语与按照交际需要创造性地进行语言表达。在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目  相似文献   

6.
李进 《阅读与鉴赏》2011,(11):58-59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语感是人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在言语交流中指人对词语表达的直观判断或感受。众所周知,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当然我们的语文学习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主体对语言所产生的敏锐的直接感受和对语言形式、语言意义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心理行为能力,其主要作用是判断言语的可接受性,依据语境理解各种言语与按照交际需要创造性地进行语言表达。郭沫若先生曾说:"大凡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主体对语言所产生的敏锐的直接感受和对语言形式、语言意义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心理行为能力.其主要作用是判断言语的可接受性、依据语境理解各种言语与按照交际需要创造性地进行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9.
四、语感体验与智力开发结合原则言语学习需要语感,语感又离不开智力活动。语文教学在强调语感体验的同时,必须重视语感体验与智力开发的有机结合。确定这一原则,主要是因为语感与智力活动具有客观同步性。语感是对言语(包括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准确而又灵敏的感受、领悟能力,它并不局限于对语音和文字符号的感觉,而是同时包含着感知、理解、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就组成要素说,语感由语音感、语义感、语法感等构成。语音感是对口头言语的语音、语  相似文献   

10.
论语文学习中语感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感能力是语文的基本能力之一,对整个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很重要的作用。它来源于言语形式的刺激,能不断提高,具有迁移性,是一种直接性的理解。培养语感能力的方法在于言语材料的大量积累和语文知识与语言规律的掌握。因此,在教师作一定语感分析的基础上,学生多读、多听、多写、多说是培养语感能力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语感是主体对言语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生成能力和判断能力的一种集中体现。具备了良好的语感能使人感受言语之精妙,洞见言语之精髓,把握言语之理趣,更能使其步入丰富而又美妙的精神世界,受到文化、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2.
语感的奥秘     
关于语感,目前学界有了基本一致的看法,特指“言语交流中人对词语的直觉判断或感受”①。但是,在言语交流中。如何对词语作出直觉判断,获得感受。还缺乏深入研究。为了弄清其中的奥秘,我们曾进行了大量有关语感发生的实验研究,对语感的路径、发生过程和相应的机制有了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3.
语感是人类在长期的、规范的言语活动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直觉的、正确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的综合体现。语感教学是指有步骤、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教学活动,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本文指的是狭义的语感教学,即阅读语感的教学,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所阅读的言语材料有敏锐、准确的感悟。  相似文献   

14.
戴红英 《考试周刊》2007,(44):79-80
语感就是对语言的自我感受、领悟的能力。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反映了使用者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我们知道,一个孩子在学习母语的过程中,总是先学会言语,即口语,然  相似文献   

15.
语感的奥秘     
关于语感,目前学界有了基本一致的看法,特指“言语交流中人对词语的直觉判断或感受“[1].但是,在言语交流中,如何对词语作出直觉判断,获得感受,还缺乏深入研究.为了弄清其中的奥秘,我们曾进行了大量有关语感发生的实验研究,对语感的路径、发生过程和相应的机制有了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6.
语感是一种对言语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生成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了良好的语感能使人感受言语之精妙,洞见言语之精髓,把握言语之理趣,更能使其步入丰富而又美妙的精神世界,受到诸如文化、审美的熏陶。作为教师,要想让学生热爱  相似文献   

17.
加强言语实践是培养语感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语感是在反复地言语实践中,在对言语对象的直接感受中积淀而成的。正如马克思所言:“感觉是在自己的实践中成为理论家的。”培养语感一定要在课堂中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真正去动嘴、动手、动脑、动情。  相似文献   

18.
语感是依据语境感知、理解和评价印入性言语的能力,它是言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感按接受言语信息的途径划分有两类:一是视觉语感,它与言语视觉分析器相联系;二是听觉语感,它与言语听觉分析器相联系。语感按言语信息的表达途径划分则可分为相互对应的几类:有声语感,与有声言语相联系;形体语感,与形体言语相联系;副语感,与副言语(表情)相联系;书面语感,与书面言语相联系。  相似文献   

19.
徐庆荣 《考试周刊》2008,(53):37-37
语感是主体对言语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生成能力和判断能力。文章中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必须通过"读"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文章读得越好,越能说明学生理解得深刻并受到了感染。"读"能规范学生的口语,更有利于学生增强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语感,是一种特殊的言语能力,是对文学语言的敏锐感受力,是主体对语言所产生的敏锐的直接感受和对语言形式、语言意义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心理行为能力,其主要作用是判断言语的可接受性、依据语境理解各种言语与按照交际需要创造性地进行语言表达.培养小学生的语感有着非常实际的作用,对小学生说话、交际及使用语言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情景,为学生多创设练习语感的机会,让学生在读中练习语感,在写作中练习语感,为学生更好地学习、使用祖国语言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