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杨增新上任新疆总督时,面临着新疆复杂而严峻的政治军事形势,内忧外患:当时新疆政局动荡不安,伊犁革命和农民起义直接威胁着其政权的稳定,军队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等社会矛盾交集在一起;经济落后,财政出现严重的危机;沙俄和外蒙叛军接连侵犯新疆.为了稳固其统治,缓和社会矛盾,缓解财政危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促进新疆社会的发展,扬增新实行"安内抗外"的军事策略.  相似文献   

2.
沐氏家族在奉诏镇守云南的280年间,大力推行驻军屯田、移民垦殖、招民垦种,重视发展水利事业、道路交通,关注手工业和商业,设法苏解军民之困,为恢复和发展云南社会经济和开发、建设云南、缓和民族矛盾、稳定云南政局、巩固西南边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魁北克是加拿大面积第一大、人口第二多的大省。当代魁北克民族主义由温和到激进的演变则构成了加拿大政治生活及国际社会的关注的大焦点。1995年10月关于魁北克省独立问题的历史性全民公决是自1980年5月全民公决以来酝酿已久的联邦派和分裂派的大较量。它使2800多万加拿大人为之屏息,使全世界为之瞩目。本文通过世界各地大量文字资料,实地报导,以及对加拿大魁北克等地的实地考察,评述了全民公决后的加拿大政局微妙变化、国内外反响、克雷蒂安政府面临的修改宪法及解决民族矛盾的压力和冲击  相似文献   

4.
宋代诗歌在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方面,达到了新的境界,爱国诗人词人之众,爱国诗词数量之多,以及高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堪与任何一个历史时代相伦比。宋王朝自公元960年赵匡胤(太祖)开国,至公元1279年赵(曰内)(帝(曰内))投海,大约二百二十年间,始终存在着民族矛盾。始则契丹(辽)扰境,继而党项(西夏)犯边,随之女真(金)入侵,终则为蒙古(元)所灭。民族矛盾在宋代始终属于重要地位,而在靖康之变(1126)以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更居于主要地位。这一现实激发了广大人民及作家的爱国热忱,因而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5.
化说明:社会主要矛盾随着国际国内政局的变化而变化,阶级矛盾服从于民族矛盾。2.八七会议。南昌起义后六天,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当时,全党迫切需要彻底清算并纠正党在过去的严重错误,决定新的路线和政策。会议旗帜鲜明地清算了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会上对陈独秀的批评也有不恰当的地方,但是,如果没有八七会议对过去有一个毫不含糊的批判,要使全党在精神上迅速振奋起来,在指导思想上实行根本的转变,是不可能的。八七会议确定的土地改革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是…  相似文献   

6.
清代内蒙古东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蒙汉民族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档案资料和地方志资料,分析了内蒙古东部农业发展过程中蒙汉民族矛盾的产生和表现形式。认为,在封建社会,封建剥削阶级是民族矛盾的主要制造者,蒙汉地主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争夺,造成了蒙汉人民的贫困化,也制造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在蒙汉人民还未觉悟到民族矛盾的实质是蒙汉剥削阶级与他们之间的矛盾时,这种被民族矛盾掩盖起来的阶级矛盾常常会以民族矛盾的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陈东 《闽江学院学报》2005,25(4):70-73,90
本文以马尾船政局为研究对象,通过马尾船政局的历史考察,探讨福建船政文化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结构重组的内在联系。认为马尾船政局的创立,本身就是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体现。马尾船政局创立后,在提高社会科学技术,特别是近代中国造船技术,培养社会专门人才。传播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和思想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参与并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的重组。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的胜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坚持,是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其中周恩来同志化费了极大的心血,建立了卓越的功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促成者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政局的基本特点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独占的殖民地,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并成为主要矛盾,国內的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的服从地位,这就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供了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几个不同角度分析比较了“九·一八”事变后至“华北事变”前这一时期我国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客观变化,指出这一时期内,中国人民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民族矛盾还没有上升为主要矛盾。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国人民大众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集团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现行高中《中国现代史》(下册)教材及教师教学用书认为,华北事变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标志,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笔者认为,九一八事变才是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标志,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章太炎是我国近代杰出的学者和资产阶级革命家。他的政治思想的突出特点是鲜明的反清民族主义思想,因此,研究他的反清思想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一明清之际,随着清政权入关统治中国,执行高压政策,把落后的剃发、圈地及其他满族习俗强加于全国人民身上,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一度激化而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江南地区曾是东林、复社讲学活动的中心,反清复明的士气特别高昂;扬州之屠、嘉定之屠、  相似文献   

12.
隋末,隋朝政乱.东突厥复盛。隋炀帝自“雁门之围”后,失去了对内蒙古地区的控制。始毕可汗立足内蒙古地区通过操纵依附其的北方,特别是内蒙古境内的各割据政权和武装势力而插手中原的政局。从这个意义讲,当时内蒙古地区的变故直接影响到中原的政局。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纪念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徐世林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的胜利。周恩来同志为此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政局有了新的变化。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并成...  相似文献   

14.
《历史学习》2002年第6期李友焱老师《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间》一文,认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时间为1935年华北事变。对于30年代中日民族矛盾何时上升为主要矛盾,史学界一直有争议,目前尚无定论。笔者认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时间为1931年九一八事变更为确切些,主要理由如下:第一,九一八事变后,对中华民族危害最大、压迫最深的是日本帝国主义,而不是国民党政府。一方面除东北三省以外的中国绝大部分地区仍处在国民党政府统治之下,维持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并且国民党对中共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15.
(三)中國共產黨爲實現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鬥爭 (一九三五年十月至一九三七年七月) 一、中國革命的新高潮與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綫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特別是一九三五年華北事變以來的形勢,使中日民族矛盾變爲特別突出特別尖銳的主要矛盾了。由於中日民族矛盾的發展,把其他帝國主義和中國人民之間的矛盾推入次要的地位,擴大了日本和其他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裂口。由於中日民族矛盾的發展,改變了國內的階級關係,降低了國內階級間的矛盾和政治集團間的矛盾地位,使它們變爲次要的矛盾了。這種新的情况的變化,在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面前,提出了適當調整國內國際在現時可能調整和必須調整的矛盾,使之適合於團結抗日的總任務。  相似文献   

16.
人言:“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不然,太白天仙之词,长吉鬼仙之词耳。——《沧浪诗话》李白与李贺同为唐代诗人,虽所处年代不同、但社会背景大同小异,即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权贵专横,人民贫困。残酷的现实造就了一些为寻找寄托、沉入幻境的知识分子。李白与李贺便是其中突出的二位。他们都以乐府的讽刺精神和楚骚的浪  相似文献   

17.
同光体诗人与贾岛都生活于动荡的年代和混乱的政局中,有济世之志而无用志之机,这便是他们诗歌产生的相似的社会背景;而他们自身的经历和心性则决定了他们的创作取材的狭窄而将主要的心力放到诗艺的研炼上,体现出相类的诗歌意境和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8.
同光体诗人与贾岛都生活于动荡的年代和混乱的政局中,有济世之志而无用志之机,这便是他们诗歌产生的相似的社会背景;而他们自身的经历和心性则决定了他们的创作取材的狭窄而将主要的心力放到诗艺的研炼上,体现出相类的诗歌意境和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9.
洋务派在创办轮船招商局之初,就有着以其民用企业之体,而达到海防之用的设想,并力图将这种设想付诸实践。轮船招商局在晚清海防中确实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它在北洋、南洋海防的筹饷、军运等方面以及台湾海防方面作出了贡献;它租领马尾船政局所造船只,对维系马尾船政局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它寓兵于商,对增强晚清国防实力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宣统朝是清王朝最后一个时代,它只维持了短短三年时间,即在革命风暴中土崩瓦解。宣统朝的政治局势错综复杂,五大主要矛盾,即清统治阶级与革命党人的矛盾、清统治阶级与立宪派的矛盾、满汉民族矛盾、清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统治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相互影响、错综交结。由于摄政王栽沣在处理宣统政局的乒大矛盾时措置失当、决策失误。激化了矛盾,才导致了宣统朝的迅速溃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