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
由于道德评价"义务"本位与法律评价"权利"本位差异,道德评价的主动性与法律评价的被动性差异,道德评价的多变性与法律评价的相对稳定性差异,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法律保护和道德提倡相悖的现象,这些现象在社会上引起了许多争论和困惑,它"颠覆"着人们对道德的信念和法制的信心。因此应在立法中吸收道德内容、寻求道德与法律的平衡点,以道德评价监督法律评价,不断提升全社会的道德评价和法律评价的水平,减少道德评价与法律评价相悖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RZH(罗素-策墨罗-哈克)标准是衡量狭义逻辑悖论消解方案成败与否的一般标准.逻辑悖论消解中的路径和方法是消解道德悖论的重要资源.剖析"公认正确的背景知识"、更新道德理念、厘清道德认知层次、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是实现道德悖论消解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西方文明与暴力的刺激使牟宗三认识到中国文化之偏至与不足,于是谋求借助西方文化,以及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发掘来诠释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的合法性.牟宗三通过区分"两种真理"为道德确立合法性,并进一步论证道德统摄知识的必要性与道德统摄知识的可能性.牟宗三认为以道德统摄知识不是泛道德主义,并且知识离开不道德,知识统摄道德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皆不成立.  相似文献   

4.
大学教师的学术自由权:基本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大学教师学术自由权的含义、合法性、利益性、配置、保障及限制等基本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大学教师的学术自由权有政治、经济和道德等多元合法性基础,但根本的合法性基础应从学术的本质中去寻找;它并不仅仅是为纯而又纯的"真理"和公益而存在的,而是蕴涵着多种独特的利益因素;它是某些大学教师的"特权",应该按照知识的标准进行配置;它需要获得法律法规、各种资源的保障,也要受到学术责任、法律和道德规范等多种限制.  相似文献   

5.
在目前科技异化所造成的人类生存危机的背景下,科学研究已经不是一个"价值中立"的纯粹认知活动,作为科学发展主体的科学共同体,也不再以拓展确证无误的知识为唯一日标,而是日益与伦理相联系.在以自然生态危机、人的精神危机以及社会危机等为表征的现代科学的合法性危机日趋严重之时,科学共同体作为一个"整个的个体",其伦理秩序的形成与扩展对科学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以及整个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发挥着积极的文化效力.  相似文献   

6.
道德失调是指个体在道德情境下,当其认知、情感或者行为与道德准则产生矛盾时所体验到的不舒适的、负性情绪的过程。损人情境是一种道德情境,在这种情境下,个体做出了违背道德准则的不道德行为,个体也会因为其行为与道德准则相悖而体验到消极情绪,从而产生  相似文献   

7.
<正>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存在道德选择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不一致的情况。在考试时,学生能对题目创设的道德情境作出正确选择,写出答案,但并不认可这种选择,更不用说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这种言行不一的现象,源于学生认知上的道德冲突——教材和教师传授的道德知识与学生在生活世界中建构的知识不一致。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课的根本特性。它要求教师关注学生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社会,权利与权利的冲突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公众人物隐私权作为一种新兴的产物,它难免会与公众知情权、新闻自由权产生冲突.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和满足公众的合理兴趣,必须对公众人物隐私权进行限制,特别是针对公众人物的"不道德隐私".比如"艳照门"事件中暴露出来的公众人物的不道德隐私不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此种隐私权应该受到...  相似文献   

9.
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地方性法规是审判"依据",表明法院应无条件适用地方性法规审理行政案件,不能评判其合法性。从国家法制统一来看,行政审判及其法律适用必须维护法制统一,而地方性法规的"依据"适用有悖法制统一。本文认为,法制统一既为行政审判适用地方性法规提供了正当性基础,但也要求有条件地适用地方性法规。因此,有必要引入合法性审查机制,要求法院在合法性审查的基础上适用地方性法规,从而实现维护行政法制统一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社会生活中各种不道德现象屡见不鲜,如诚信缺失、目无尊长、忤逆不孝等等,受这些道德失范现象的影响,青少年的道德现状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局面.200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要求学校"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1.
关于道德悖论属性的思考——从逻辑的观点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逻辑悖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逻辑悖论是指其由以导出的背景知识都是日常进行合理思维的理性主体普遍承认的公共知识或预设,均可通过现代逻辑语形学、逻辑语义学和逻辑语用学的研究使之得到严格的形式塑述与刻画,其推导过程可达到无懈可击的逻辑严格性的悖论。广义逻辑悖论是人们把导致狭义逻辑悖论的"背景知识"的视域由日常合理思维领域拓展到哲学思维等其他领域而发现的悖论。道德悖论是人们在道德思维领域发现的一种广义的逻辑悖论。  相似文献   

12.
道德教育中存在的“假大空”是道德教育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界研究多从道德教育外因开出“处方”试图“根治”,但效果不很明显。文章将道德悖论研究的成果“移植”入道德教育中,从道德教育内因出发,提出重建“公认正确的背景知识”的方法路径,对道德教育未来取向具有方法论层面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逻辑悖论没有被哲学家们禁锢在理论的藩篱中,相反,它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亟需解决的难题。从逻辑悖论的概念和类型入手,分析投票悖论中的公认正确的背景知识,运用自然推理演绎系统进行严密无误的逻辑推导并建立矛盾等价式,从而确证投票悖论是严格的逻辑悖论。  相似文献   

14.
道德悖论既是一种认知结果,又本质地涉及了人的道德实践(行动),因而有其特殊性及由此决定的复杂性:导出矛盾性结果的出发点涉及不同的道德原则;只有将遵从不同道德原则形成的道德判断付诸道德实践,才会产生道德悖论。始终坚持从道德实践出发,将导出悖论性结果的不同道德原则进行辩证把握,既可推动伦理科学的发展,又将在实践层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道德社会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劳动力"这种特殊的商品入手,马克思揭开了剩余价值的秘密,消解了资本生成悖论,实现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的质变性创新。"资本生成悖论"消解中体现的澄清基础理论的核心概念、揭示对立统一的辩证矛盾、创新"公认正确的背景知识"等方法,具有普适的解悖方法论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学生人格不良倾向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时期正处于人格逐渐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时常表现出知识学习和文化修养上的"单面人格"倾向、道德操守上的"双重人格"倾向、自我意识上的"悖论人格"倾向等人格不良倾向。其教育对策是:树立和落实科学的教育价值观,加强引导学生对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关系的正确认识,加强引导学生对人生终极价值的关怀。  相似文献   

17.
傅娇娜 《天津教育》2021,(5):118-119
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一门较为综合的学科,能将思想与知识融合为一,为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有效地树立小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增强小学生对安全的认知,使学生充分掌握保护自己的方法,对小学生树立人生观与价值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休谟在批判理性主义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了情感主义伦理学。休谟认为道德评价导源于情感,情感通过同情心来传递,而理性不能单独影响道德行为。休谟在强调情感在道德评价中的决定作用的同时,肯定了理性的辅助功能,即理性作为手段能为情感指明方向。虽然休谟提出的“超功利”的情感主义面临道德标准缺失的问题,但他关于正义和共同利益感的论述已经暗示了一种前景,即把功利与情感结合起来。对休谟道德体系的改进在于,将其“以情感为主以理性为辅”的原则替换为“以理性为主以情感为辅”。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cognitive processes required for acquiring skill in practical ethical reasoning in a professional domain. We undertook this NSF-supported research project in part to study relationships between case-based instruction in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cognitive analyses of ethical reasoning strategies. Using a web-based experimental design, we report striking differences in the students' and ethicists' use of knowledge and reasoning. Virtually all of the ethicists and some students' protocols made significant use of specialize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also used role-specific content in the ethical principles applied in their responses. In contrast, other student protocols made significantly more use of common knowledge and applied more general ethical principles or appealed to consequences in the justification of their responses. Our analyses show how certain strategies were superior to others in regard to identifying alternative moral issues, assessing the moral implications of actions, and providing alternative practical resolutions to conflicts. The findings point to the importance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role-specific professional obligations in resolving professional ethical conflicts: the same knowledge and "middle-level" principles necessary to comprehend and apply professional codes of eth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