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颐和园》是一篇看图学文,图文展现了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初读课文,理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了解作者在各观察点上看到了些什么,初步感受颐和园的美丽。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可紧紧抓住课文  相似文献   

2.
《颐和园》是第三组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作者按照游览颐和园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阁榭、长廊石桥等优美图景,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述的,以此来启迪学生想象景物之貌,感受景物之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一、理清顺序,掌握课文脉络 课文是按照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记叙的。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读全文,以获得对课文整体的初步印象,在此基础上,可按以下的步骤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掌握课文的脉络:第一步,弄清作者是按怎  相似文献   

3.
一堂语文课的导入就像一篇作文的开头一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精采的.有吸引力的课堂导入会使整个教学进行得顺利、和谐、自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现介绍几种常见的导入模式。一、概括式对于一些比较长、学生又不易掌握的课,可采取概括式导人,接顺序概说课文主要内容,有助于学生清晰地掌握课文。例如教《颐和园》一课时,我这样设计导人:《颐和园》的作者以自己的旅行踪迹为序.依发描写了长廊内外的景物,万青山上的亭台阁榭、万寿山前的景致和昆明湖上的景色。把颐和园这个美丽的园林,生动地展现在了我们眼前。好,现在让…  相似文献   

4.
教学《林海》,旨在让学生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兴安蛉、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在学生对课文进行充分预习,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可采用如下导学设计。一、引言导入,激发兴趣教师可采用如下引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林海》一文。在预习时大家知道,这篇  相似文献   

5.
教材与学情 本篇课文文质兼优,注释较详细,学生借助注释可以理解文意;但文言句式多变,学生通顺翻译有一定难度。本文记事写人说理章法典范,技巧高妙,是学生阅读鉴赏的好范文,值得认真学习。导学目标 1.掌握翻译的要领和方法,能准确地翻译全文。 2.学习工于对话、巧于设喻、精于对比、善于铺垫和侧面表现等技法。导学时间 2教时导学策略 建构问题,授之以法,放手自学;设置坡度,循循善诱,拾级而上。导学过程第一教时 学习翻译一、辨体析题1.出示课题2.辨体 问学设计:阅读“自读提示”,完成下列填空(投影)《战…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开发学生智力 的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加强理想教育和科学兴国教育,培养劳动为荣、尊师守纪、助人为乐、拾金不昧、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道德。 品味重点词句,增强爱国意识。通过字、词、句辐射,讲明课文的内在思想性,使学生由技能的学习提高,直至思想的升华。如教《颐和园》这一课时,上课伊  相似文献   

7.
“九义”教材六年制第七册第10课《颐和园》是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按参观顺序,叙述了游览颐和园的经过,描绘了颐和园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赞美感情.我们要通过讲读,让学生感知公园的美丽,把握观察的顺序,体会文章的韵味,临摹课文的章法.  相似文献   

8.
该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0课《颐和园》的第二课时,学生对颐和园的美已经有了比较深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利用校园网、互联网络自主查寻收集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进一步增强对颐和园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教学目标】感受颐和园长廊美丽的景色,掌握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教学流程】一、导入课题师:在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生齐读课题)它可是一座具有皇家气派的园林,里面的宫殿金碧辉煌,树丛葱郁,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相似文献   

10.
《颐和园》是一篇散文 ,全文通过对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这几处景点的细致描绘 ,体现了颐和园的壮美 ,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如何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同时达到训练重点的要求呢?导读引路 ,简介挂图。“导读” ,简要说明了该组教材的组成、课文的特点、语文基本功的训练重点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因此 ,在全面理解课文内容之前 ,若引导学生对导读进行学习 ,学生对整体教材就有一个大致了解 ,读才有方向 ,学方有所得。《颐和园》是七册第七组的第一篇讲读课文 ,引导学生对“导读”的学习 ,学…  相似文献   

11.
高中化学教学课时少、新知识多。增加课时显然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为此,我充分利用新课本图并茂、可读性强的特点,尝试以学案导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理清顺序抓住特点展开想象──《颐和园》一课的教学思路山西杨锡祉《颐和园》是六年制第八册语文教材安排的两篇“看图学文”中的一课。课文侧重写景,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观察图画要有一定的顺序,并注意观察点的转移;同时还要注意作...  相似文献   

13.
不仅……还……篇:前后连贯、首尾呼应教学方法:读读,讲讲(通过指导学生认真读书,熟悉课文、领会精神,着重分析论说方法)。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指导朗读,扫除文字障碍; 学生阅读,找出各段及全篇中心;编写内容提纲,归纳论说方法。第二课时细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论说具体及用语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马爱莲 《现代语文》2005,(10):89-91
母语教材的导学系统是指编写者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而编写的学习目标、预习提示、课文引语、评点注释、学法指导、参考资料、教学图表、课文插图等.导学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读懂课文,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无师自通.从教材的导学系统,我们可以窥见一套教材的基本理念,教与学活动的基本模式,人才培养的基本格局.因此,它在教材内容结构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教材编写者无不对此细心揣摩、精心编制.  相似文献   

15.
《颐和园》一课教案设计东北师大附小王显才教学目的:1.通过本文教学,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颐和园的美,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园林的思想感情。2.通过本文教学,理清作者的参观顺序、学会给课文分段。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体会颐和园的美....  相似文献   

16.
《颐和园》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通过具体描写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高度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围绕着这个中心 ,课文分三大段来写。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作者总的印象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的特点。第三段(第6自然段)总结全文 ,赞叹“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这样既突出了主要景点 ,又概述了全貌 ,使颐和园的美丽景色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全文中心明确 ,条理清楚。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写文章要有中心”…  相似文献   

17.
《颐和园》这篇精读课文,作者按参观顺序,叙述了游览经过,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为了让学生把握课文的重点,感受公园的美丽,学习课文的写法,在课堂上我们通过创设情境,紧紧围绕“美丽”进行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张蓓 《四川教育》2008,(6):28-29
依据小学三年级的学情、教学要求和课文特点,我在执教《惊弓之鸟》时,对第二课时进行了如下设计:一、初读。整体感知1.学生快速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故事。(生读书,师巡视。)2.学生回答课文讲了什么。  相似文献   

19.
说明:这篇课文共三课时教完。第一课时教学生字新词,指导学生初步读懂课文,给课文分段。第二课时重点讲读第三段,半扶半放第一、二段;理解课文内容,进行朗读、语言训练。第三课时让学生讨论比较第一、二、三段在写作上的异同,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写。下面是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相似文献   

20.
一、依据课文特点,选择阅读的审美视角 解读文本一定得先解读一组课文前编者所撰写的导学提示。选文精、容量大、编排巧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的特色,本组课文尤为鲜明。导学提示中有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