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资本市场近几年出现的公司丑闻都与盈余管理有关,以我国上市公司2008~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遵循"股权结构-盈余管理行为-股票价值"的研究思路,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入手,分析我国资本市场对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定价能力。实证结果显示,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与股价正相关,能被市场正确识别并定价;股权适度集中会增加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股价信息含量;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度对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股价信息含量有显著负影响;终极控股股东性质对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研究者广泛认为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之一是与会计指标相关的高管薪酬制度安排。但关于盈余管理是否能提高公司高管薪酬的研究相对缺乏。本文使用中国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考察盈余管理对高管薪酬的影响,并尝试使用分位数回归弥补传统OLS回归分析可能带来的估计偏误。检验结果表明在控制非操控性应计和现金流量等其他因素影响下,盈余管理能够显著提高公司高管薪酬;而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传统OLS回归会低估这一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者广泛认为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之一是与会计指标相关的高管薪酬制度安排.但关于盈余管理是否能提高公司高管薪酬的研究相对缺乏.本文使用中国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考察盈余管理对高管薪酬的影响,并尝试使用分位数回归弥补传统OLS回归分析可能带来的估计偏误.检验结果表明在控制非操控性应计和现金流量等其他因素影响下,盈余管理能够显著提高公司高管薪酬;而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传统OLS回归会低估这一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前大多文献都集中于运用传统应计模型来研究企业盈余管理。然而,传统应计模型忽视了企业自身的生命周期等因素的影响。本文在传统应计模型中加入企业生命周期因素,运用上市公司1992-2010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在企业不同生命阶段企业盈余管理呈现出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2013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多元方差分析实证考察了公司高管变更如何同时影响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同时存在利用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高管变更对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同时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笔者从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限制和新会计准则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留下的弹性空间两个方面阐述了新会计准则与企业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认为我国新会计准则一方面堵塞了我国原会计准则的一些漏洞,另一方面又为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留下了更大的弹性空间。  相似文献   

7.
论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颁布实施给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盈余空间、盈利能力和决策行为带来了重大的影响。本文对新旧会计准则存在的差异进行主要的归纳和描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实施新会计准则的重要意义及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最后提出在新会计准则下,必须健全和完善法律制度,加大违法惩罚力度;针对新的利润操纵空间重点控制和加强经营者和会计人员的素质教育,从而保障新会计准则得到顺利的贯彻和实施。  相似文献   

8.
盈余管理一直是我国会计实证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文中介绍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对公司盈余管理的限制和新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的可能途径。并提出正确规范、运行盈余管理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颁布的39项会计准则涉及不同行业,不同业务和不同事项的确认、计量、报告等各个方面,极大地改变了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上市公司利润也将短期内发生剧烈变化,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房地产行业和金融企业。新准则的实施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计量模式、会计核算、损益确认、纳税调整、财务报表等都发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我国连亏2年、3年又扭亏的10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构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总结出对亏损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结论,亏损年公司在亏损年利用经营活动应计利润调减净利润,大亏一把,在扭亏年利用经营活动应计利润调增利润,实现扭亏为盈,避免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指出盈余管理实质上违背了中立性原则,会误导利益关系人的相关决策,阻碍资本市场的发展,并提出几点建议以缩小其空间范围,以便为证券监管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1.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人员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之内,为了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或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做出的会计选择。文章首先对盈余管理的涵义进行界定,然后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行为动机,最后结合我国新会计准则下上市企业盈余管理的手段,提出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2006年2月颁布的会计准则体系中,"资产减值损失一经计提,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一规定,在专业理论界和实务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评论,不少学者认为其将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和资产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在降低企业利用减值准备进行盈余操控的空间方面。实践中新资产减值会计政策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遏制作用、作用程度等,有待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基于盈余管理视角的资产减值会计变革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财政部2006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实施为背景,首先从理论层面阐述新资产减值会计的变革对于企业管理当局行为的影响,然后分析我国A股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的历史趋势,并选用2005年和2007年深圳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单样本T检验和多元回归检验分析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实施的效应,进而得出结论:在新资产减值会计变革的影响下,企业管理当局倾向于减少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尤其是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作为盈余管理的手段,同时并没有增加流动资产减值的应用;而且,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行为趋于理性,会更多地考虑经济因素,新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变革有着较好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14.
论现行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利用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漏洞或未涉及的领域以及会计原则的可选择性,有目的地选择更有利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导致财务报告不能公允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现行的会计准则在制约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同时,也给企业盈余管理提供了新的空间。为此结合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运行的现状,提出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盈余管理关存在有其必然性,可以使信息使用者更好地解读会计盈余,本文首先从经济学和会计学两方面分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最后,就如何规范盈余管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每股收益是衡量公司业绩的基本指标,我国在广泛借鉴美国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实现了与国际及美国准则的趋同。但在基本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和列报等方面都缺乏详细的规范和示例,操作的科学性、合理性也有待提高。因此,我国应对每股收益准则加以改进,以提高每股收益指标的价值相关性,给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合理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7.
过度盈余管理会产生不利的经济后果,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对公司、中小股东、债权人、政府相关决策、资源有效配置、供应商和客户都产生负面的影响。分析上市公司通过变更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和调整非经常性损益来改变盈余数字,以掩饰企业财务的真实状况误导投资者等利益相关人,提出近年来对过度盈余管理现象愈演愈烈之势的警示。  相似文献   

18.
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6—2008年经验数据,运用完全信息非对称动态纳什博弈模型,考察了公司客户在诉讼风险约束下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溢价的作用机理。实证结果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后,诉讼风险不对称性会导致上市公司减少(增加)收入的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溢价负(正)相关,正向盈余管理比同幅度负向盈余管理产生较弱的审计费用溢价效应,高增长型客户正向盈余管理导致的审计费用溢价效应在诉讼风险环境中被扩大。这表明审计师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充分考虑了公司、诉讼风险的不对称性,修正了审计的风险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