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现实的教学中经常出现“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做陪客”的现象,即使是有小组讨论,学生所讨论的内容也缺乏探索性,有时甚至不加思索就能回答,有的问题虽然有思考价值,但教师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匆忙展开讨论,有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分工又不明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引入了一种具有实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而又协调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还存在一些低效现象,如:学生的合作不主动,不会合作;合作学习的内容不合理,教师的任务设置不适当;合作学习时间不充足,学生合作不充分;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合作学习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的评价不全面等.合作学习要取得实效,应该做到: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明确分工;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内容,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相似文献   

3.
徐延根 《考试周刊》2013,(30):72-72
<正>《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活动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下面我结合课堂实践谈谈对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认识。一、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一)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实际工作中有的老师见有人在公开课上使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受到相关人员的肯定好评时,回来后不管教学实际需要不需要,不假思索地照单全收,一股脑地照搬到课堂上,为合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力求在课堂中通过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各抒己见,取长补短,促进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可是,在我们低年级的课堂中,常会见到这样一幕:当老师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有的东张西望,有的趁机做小动作,有的不读给别人听,有的不听别人读,各做各的,没有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那么,如何组织低年级小组合作学习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建议。一、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小伙伴因为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不大会合作,甚至没有合作的意识。班上独生子女较多,娇生惯养,我行我素,认为自己做什么都是对的,不愿与人合…  相似文献   

5.
新的学习方式中,合作探究学习由于在改善课堂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且又易于操作而备受广大师生欢迎,从而得到了大力推行。但同时,有的老师因为对其内涵认识不清、分组不太合理以及滥用合作方式,导致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我认为应当在以下几方面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6.
一、采取合作与交流,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每次刚接一个新班级,我总是从调整学生的座位做起,无论班主任是怎么安排的座位,我都将根据学生英语学习情况重新搭配成"一帮一"合作学习小组,以便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课堂合作学习固然重要,但活动不能只限于课堂,更要延伸  相似文献   

7.
李萍 《江西教育》2009,(5):17-17
在合作学习时,个别学生自我表现欲强烈,只顾自己讲。不听别人讲。而中等生和学困生缺乏思考空间,不得不接受发言者的想法,这样就出现了个别人争场面,大部分人当陪客的现象,合作缺乏协调性。而有的合作学习,大家七嘴八舌乱讲一通,最后小组没有形成一定的结论或意见。不善于交流,不懂得倾听别人的发言,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成效不明显。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是有效合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人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化学实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场面:有的学生不善于深入思考,交流的内容肤浅甚至不涉及主题;讨论时,部分学生各说各的;有的不善于互相配合,不善于尊重别人的意见,也不善于做必要的妥协等等。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下面谈谈本人在实践与探索中的感想和体会。  相似文献   

9.
我认为当前在实施合作学习时存在的误区有: 一、认识片面化1.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小组讨论。只强调学生座位排法与讨论形式,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工合作。2.认为合作学习是万能的学习方式。摒弃所有传统的教学方式,认为任何时候、任何内容都可用合作学习。3.认为合作学习会加大学生的“贫富差距”。认为合作学习将导致“差的更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具体目标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促使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所讨论的问题没有探索性,有时甚至不假思索就能回答;有的问题虽有思考价值,但教师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匆忙展开讨论,学生对不同想法根本无法提出有价值的独立见解;有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分工不明确,或者部分优生"一言堂",或者大家一哄而起……如何克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弊端,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1)选择恰当的合作内容。(2)创设良好的合作情境。(3)培养倾听的学习能力。(4)选择恰当的合作时机。  相似文献   

11.
宋帮文 《考试周刊》2010,(10):228-229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大力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发式。它是在教师的主导下。通过群体研讨、合作交流,实现知识技能互补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单一化、模式化、教条化、静态化的弊端,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实践证明,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下面我简单谈谈我的做法及思考。  相似文献   

12.
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相合作,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我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首先,要让小组合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相似文献   

13.
康杰 《现代教学》2008,(9):70-72
合作学习是目前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信息科技教师在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研究、总结出了一些合作学习的经验、方法和模式,但随着合作学习的广泛开展与应用,与之相关的困难与问题也逐渐产生。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在小组合作中,经常出现有的学生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学生无所事事;有的学生在小组内不被认可,被排挤在外,或者不愿合作,游离在小组外;  相似文献   

14.
郑彦芬 《云南教育》2004,(19):48-49
走进当今的小学课堂,合作学习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但有的教师不清楚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人家搞,自己也搞。有的教师一节课进行两三次合作学习,即只要教师一提出问题,就宣布合作学习,前排的学生很快回过头去,与后排学生组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每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给学生充分合作讨论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正>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然而,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并非尽如人意,反思其运用,我认为存在如下几个误区:一、分组随意,成员搭配不科学对于某一个问题教师要求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最常见的是前后两张课桌四个学生一组展开讨论、学习,课堂立刻活跃起来,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有的小组讨论非常热烈,而有的小组却冷冷  相似文献   

16.
一、要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 结合当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我们会发现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合作学习的任务不明确。例如,有的教师教学一篇课文时。只是笼统地要求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中的某一段,既不给合作学习小组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也不安排合作学习小组自己确定学习任务,学生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显得很盲目,自然难以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小组合作学习"自从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以来,一直被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所谈论,并且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小组合作学习"非常重要,必须落到实处。也有人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课堂上的花架子,这么多年没有"小组合作学习",不也照样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建设者和接班人吗?"小组合作学习"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组织、引导下,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围绕学习任务展开的学习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以来,合作学习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严重影响合作学习成效的达成。影响合作学习的主要因素1.教师指导学生组织合作学习的意识与技能之间的矛盾。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指导是合作学习实施的关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相对较高,但仍有不少教师长期习惯于单向的传授式教学,对合作学习缺乏应有的思考,因此产生了两种情形:一是有激情缺技能,二是有技能缺热情。2.合作学习小组任务的开放性与学校制度和管理  相似文献   

19.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在个人独立学习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合作学习,合作动机与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学习活动的要求。低年级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不一定能够友好相处,有的学生成了“小霸王”,他们大权独揽,垄断了操作任务,不让他人插手;有的成了旁观者,他们不习惯也不善于主动思考,不知从何想,更不知从何说,久而久之,产生了依赖心理,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策略:强化分工意识。一、让学生了解分工的意义。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分工的重要性。例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