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所有"精神"部必须以"人性"为最基本的底线——学校教育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持孩子善良和悲天悯人的天性,这对于一个人是否拥有终身幸福的精神生活是至关重要的。由有老师担心善良会让学生吃亏,我想到了宁玮等我的学生。我在想,其实"吃亏"与否,关键是看你追求什么?同样一件事,在一些看来"吃亏"了,在另一些人看却谈不上"吃亏"。  相似文献   

2.
国家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呈现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有些地方也在探索"体验式"的教育方法,这些教育理念总结起来就是让学生懂得幸福。明白了幸福的定义,搞清楚了什么是幸福,才知道如何才能幸福,在创造幸福的过程中体验幸福,然后回到幸福是什么上的反思中来。从人的定义来看,人需要幸福;从教育的本质看,要让学生感受幸福。因此,做一个幸福的人,对于孩子乃至成年之后,都是一个永不改变的信念。  相似文献   

3.
正幸福,就是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实践中,由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所引起的愉快感受,以及对这种感受的肯定评价。教坛二十载,春夏秋冬、寒暑易节,从中感受到了无比欢欣和愉悦,下面就如何创造幸福的教育生活,谈谈我的一些看法。一、打造快乐课堂是幸福教育生活的核心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不幸福全在于你自己,同样快乐也是一种感觉,快乐不快乐也全在于你自己。多年来,我一直认为快乐和烦恼全部源于自我,正所谓:"心若喜,看万物皆  相似文献   

4.
我很少吃补品,人家送来的补品我也不吃。从前在银行里,很多人请客,不能拼命吃,山珍海味会吃坏人,瞎吃不好。我想健康最重要就是生活有规律,同时胸襟开朗也是很重要的。健康有物质一方面,有精神一方面。物质方面我们要求不高。不要生气,都是小事情,吃亏就吃亏。  相似文献   

5.
读完《宁玮:当善良遭遇邪恶……》、《英子班的遭遇》两篇文章后,心中的痛便慢慢涌上心头!宁玮,善良、纯真、正直,却遭遇如此厄运;英子班的学生助人为乐,却好心没有得到好报。更令人叹息的是,面对如此的遭遇,二者几乎都采取了同样的态度:忍气吞声,退让顺从。唯一让人有些许安慰的是,英子班的邻班——三班的学生面对不公,  相似文献   

6.
<正>教育应以人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成长和终身幸福奠基,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潜质和个性,使人在职业成长、服务社会的同时,拥有丰富、充盈的精神生活,获得幸福完满的人生。一直以来,我们把"塑造充满教育理想的教师,培养彰显个性特长的学生,建设富有时代特色的学校"作为我校的办学目标,学校办学始终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坚持学生的可持续幸福发展,关注教师幸福指数,构建幸福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7.
人有两个身份:一个是"自然之子",作为自然的孩子,你要顺应自然,让你的生命保持一种单纯的状态;另一个是"万物之灵",人是有思想、有灵魂的精神性的存在,人的精神属性是人之所以幸福的更加重要的源泉。尤其在一个人的基本生活问题解决以后,你幸福不幸福、生活质量怎么样,主要取决于你的精神素质。那么人有些什么样的精神素质?第一个叫做智,智力。第二就是情,情感。人不但有认识能力  相似文献   

8.
人们都渴望幸福,那么什么是幸福?我认为,幸福就是一种乐观的心态,幸福就是一种心境,幸福就是一种视野,幸福更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缕花香,当花开放在心灵深处,只待微风轻轻吹动,便能散发出悠悠的让人陶醉的芳香。人生只要活的真实,用宽容之心待人,心中有爱,幸福就会永远存在,就会为我们的人生续上一个完美的结局。看云卷云舒,我幸福;闻鸟语花香,我幸福;感青葱岁月,我幸福;做平凡工作,我幸福。在"小班化"教学中,身为教师和学生的我们更加感到幸福,且时时品味幸福的滋味。  相似文献   

9.
幼儿园幸福教育作为一种理想的教育形态是造就幸福人生的基石。游戏是幼儿的内在需要,是幼儿精神世界的表达形式。幼儿园幸福教育应始终以维护幼儿天性为本,将幼儿和教师的游戏精神贯穿于整个幼儿园生活中,使幼儿园幸福教育由理想变为可能直至现实。  相似文献   

10.
孟杰 《辽宁教育》2013,(3X):72-72
<正>每个人都渴望拥有幸福。然而,幸福既没有尺度,也没有标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幸福观,教书育人的教师自然也不例外。在工作中,在影响教师人生幸福指数的诸多因素中,所教学生的学业是否成功,学习生活是否幸福,教师本身的工作是否愉悦,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正如宝秀华老师在"做幸福的教师,教快乐的学生"的讲座中所说的:"把方法付诸行动,并坚持下来。"坚持了就一定有收获,幸福感也会随之而来。教师的最高境界,其实就是持续不断地培养出在今天能够享受幸福的学习生活,明天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的学生。  相似文献   

11.
何海江 《学子》2014,(2):40-41
<正>幸福是人生的主题,人的生活以幸福为目的。幸福是一种追求,幸福是一种意识,幸福是一种存在,幸福是一种渴望,幸福更是一种信念。幸福教育就是以人的情感培养为目的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能够创造幸福、拥有幸福的人。我们不仅要给予孩子一个幸福童年,还要给予孩子一个幸福人生。"教育是一项职业,也是一项事业,更是一种生命历程;我要感受到教育的幸福和快乐,并把它传递给我的每一名学生。"这是我的座右铭,"让每一位师生都享受教育的幸福"是  相似文献   

12.
杨学刚 《天津教育》2014,(21):114-115
"一副俊朗的外表,一身渊博的学识,一手隽秀的毛笔字,一副清亮的嗓子,一腔献身教育的热血,一颗诚挚善良的爱心,一脑子新奇别致的想法,他是我的班主任赵军玉.一个把民族传统思想精华和现代人创新精神结合起来的好教师,一个把外在美与内在美完美融合的好朋友."这是赵军玉的学生曾经写的一篇题目为《我的老师》的作文片段,这就是学生们心目中的赵军玉.  相似文献   

13.
一如今是"利益原则"至上的年代。经商的人把利润置于首位,并为此拼搏。不经商的人在这种社会氛围的笼罩下,也把利益上的得失作为思考的砝码。在这种情形下,如果哪一个人偶尔提到了"善良"这个词,会使许多人感到意外:善良?什么是善良?人们对善良也感到陌生了。但是,在表面上看起来排斥善良的时代,肯定是人们最需要善良的岁月。虽然有人说"如果我善良,肯定会吃亏",但稍稍想一  相似文献   

14.
正幸福是人生的主题,人的生活以幸福为目的。幸福是一种追求,幸福是一种意识,幸福是一种存在,幸福是一种渴望,幸福更是一种信念。幸福教育就是以人的情感培养为目的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能够创造幸福、拥有幸福的人。我们不仅要给予孩子一个幸福童年,还要给予孩子一个幸福人生。"教育是一项职业,也是一项事业,更是一种生命历程;我要感受到教育的幸福和快乐,并把它传递给我的每一名学生。"这是我的座右铭,"让每一位师生都享受教育的幸福"是  相似文献   

15.
托尔斯泰理想主义的核心就是平等博爱精神,具体表现为"不以暴力抗恶"和"全人类普遍的爱",是善良、爱和自我牺牲.它是评价生活的道德标准和生命的意义所在."托尔斯泰理想"实际上是人类对美好的生活的企盼,只是由于有了它,尘世生活才获得了自我超越的精神动力.短篇小说<舞会以后>表现了托尔斯泰对"人"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16.
一、对提升学生幸福度的理性思考 教育是人类精神层面上的代代相传。这里的“精神”,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相对“物质”的“精神”,是一切文化的总和;二是相对于“肉体”的“精神”,是人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前者属于“教书”,后者属于“育人”。无论是知识传授,还是道德熏陶,都必须要有一个让人愉悦、让人快乐的环境。就学校而言,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幸福指数”也称“幸福度”,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学生如果有了轻松的心理、乐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追求幸福是人的本性,正如费尔巴哈所宣称:"一切有生命和爱的生物、一切生存着的和希望生存的生物之最基本的和最原始的活动就是对幸福的追求.人也同其他一切有感觉的生物一样,他所进行的任何一种意志活动,他的任何一种追求也都是对幸福的追求.[1]"幸福是人生活的永恒目标,而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事业,其直接目标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其终极目的则应为了人幸福地生活.这其中的"人",不仅包括学生,也应包括教师.教育丰富的主客体内容使得教师这一职业拥有其他职业无法比拟的情感体验,其中,幸福可谓最为基本.  相似文献   

18.
毕淑敏在《破解幸福密码》一书中说道"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他一定要为生活找点意义。生活本没有意义,所以我们要让它变得有点意义。生活本身并不幸福,所以我们要幸福的生活。"我们要幸福的生活,那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就是做幸福的阅读者。教师的幸福,就是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与学生共同阅读;学生的幸福,就是在学校里能够  相似文献   

19.
我的母亲是位地道的农家妇女,目不识丁,但是,她通情达理、勤劳善良、永不服输。她一生把十几个孩子拉扯大,靠的就是这种精神。母亲有许多"格言",诸如"人争气,火争烟""人无面皮,贼也可做""天上落油饼,还要起得早"……对我的成长起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那句"天上  相似文献   

20.
邓达教授的新著《学校德育课程的精神视界》在对德育精神研究的文献梳理和当前青少年学生精神生活调查的基础上反思时代挑战,提出德育课程精神转向问题。着力解决"学校德育课程的精神关怀转向"问题,主张精神关怀道德教育必须面对"被关怀者"的现实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强调成就幸福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体现了基于人性之本体关照与超越人性之品格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