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消费社会里,女性似乎被赋予了天然的主角地位,但是,这个主角的地位是可疑的。卫慧、棉棉的写作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女性写作的境遇:一方面,女性写作为了揭示真实的人生而大胆袒露自己;另一方面却无意之中掉进了消费的陷阱。她们在欲望的怪圈里绕来绕去,最终走向精神的虚无。  相似文献   

2.
李艳 《现代语文》2010,(6):84-86
苏青的写作,以个体的经验和遭遇,表达了都市女性的人生态度及生活方式。她以纯粹的女性视角和自觉的女性立场,表现出她身为女性对自身命运的思索和追问。她散文的日常化写作在某种意义上拉近了文学与生活、作品与读者的关系,因此,其文学创作是都市人生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在湖北青年女作家的写作中,首先值得关注的是一批高扬女性人生价值的作品。这批作品主要取材于当下社会转型期低层女性的生活,表现这些低层女性在遭遇人生挫折与不幸时坚韧不拔的生活勇气,赞美这些女性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所做出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及她们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可贵奉献与牺牲精神,给人一种感奋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季季在20世纪70年代的台湾文坛上,是最有希望突破女性写作困境的实力派作家。一方面,她以现实参与精神,关注转型时期的台湾社会与人群,借小说笔墨演绎世态人心变迁,见证人性批判的深度。另一方面,她坚持女性本位的写作立场,以温和、迂回的抗衡方式和宽厚的母性色彩,观照台湾女性的当下生存境遇,通过人生的怀疑与疏离、生命的感念与超越、女性的互助与救赎等角度,传达了自己对女性的悲悯情怀和书写理念。季季对女性写作空间的开拓,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5.
当代女性写作是一个流动的、不断生长的过程,以异质性的声音改写了传统的文学成规,为文学增添了新的因子。女性诗歌作为女性心灵的一种呈现,丰富了当代的诗坛。女诗人们以其鲜明的女性视角、独特的书写方式把她们的生命体验和人生感悟倾泄出来,在当代诗坛中竖起了自己的诗歌大旗。本文从两方面阐述当代诗歌中的女性意识:一是女性躯体写作的定位;二是女性视角的定位:男人、女人和世界。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90年代文坛上兴起的女性文学创作新潮流中,林白以她特有的女性写作立场、极端个人化的写作姿态凸现出非同寻常的意义。她以充满强烈的女性意识的言说策略和生动的笔触述说着当代女性努力摆脱被男权文化叙述的命运、实现女性本我价值的愿望。她依仗自己特有的人生体验对女性生命世界进行个人主义的哲学关照,并由此形成其独特的主题话语和审美品格:遵从内心的声音,只为心灵写作。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90年代文坛上兴起的女性文学创作新潮流中,林白以她特有的女性写作立场、极端个人化的写作姿态凸现出非同寻常的意义。她以充满强烈的女性意识的言说策略和生动的笔触述说着当代女性努力摆脱被男权文化叙述的命运、实现女性本我价值的愿望。她依仗自己特有的人生体验对女性生命世界进行个人主义的哲学关照,并由此形成其独特的主题话语和审美品格:遵从内心的声音,只为心灵写作。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伊始,中国的女性创作呈现多姿多彩的话语表现形式,这既是对超性别写作理论的接受与发挥,也是女性写作走出传统女性主义阴影,向多元化、差异化、立体化转型的标志。在新的文化结构中,多角度、多视点地表现当代女性的起伏、多变、矛盾的主体位置,对悟解女性丰富的人生与流动的身份,无疑有着透视的作用。极富当代气息的新的话语表现,已为女性创作拓展了新的视野与空间。  相似文献   

9.
三毛的创作姿态与文体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台湾女作家三毛而言,写作构成她独特的生命方式。与那种负有严肃使命感的作家不同,三毛是以自由自在的“游于艺”姿态从事写作的。她所采用的“私小说”文体,在人生经历的写真实录,自我灵魂与生命个性的张扬等方面,更具有女性文体的写作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文学初期的女性小说作者的成名作和成功作品都采用"自叙传"的写作方式。庐隐作为自叙体写作的代表作家,更是以她的人生经历,情感体验倾诉了"五四"时期中国女性意识的青春期迷惘的感情。通过作品中女性内心世界情感诉求,印证了"五四"时期知识女性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以及在探索自身解放之路中的迷惘。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paper I explore how women’s thinking subjectivity is structured by a need to negotiate between identifying with and repudiating our mothers. Oriented by Melanie Klein’s theory of matricide which posits that an infant’s capacity to think for herself originates in her need to separate from her mother, I consider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structure for women’s gendered experiences of intellectualism. To examine how this dilemma of matricide animates women’s thinking lives I read Helen M. Buss’s criticism of Carolyn Kay Steedman’s memoir Landscape for a Good Woman. I argue that Buss’s criticism of Steedman is symptomatic of her ambivalent relation to the problem of identification and repudiation that drives her own intellectual labour. I then turn to a scene in Buss’s memoir, Memoirs from Away, to examine how the matricidal dilemma resonates through her work of reading other women’s memoirs and of writing her own.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奥康纳经典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中出现的几位女性角色,例如老祖母、孩子的妈妈和萨米老婆,观摩文本中作者对这几位女性角色的处理,从而得出奥康纳在这部短篇小说中体现的矛盾的女性观:一方面她反对南方社会的女性观和女性的社会行为规范,对这些传统的行为嗤之以鼻;另一方面她的作品中也反映了她内化了的父权制影响,对女性被压制地位表现出冷漠的态度。最后,从奥康纳的职业作家身份和"南方淑女"身份分析奥康纳矛盾女性观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狄金森的一生与花草有着不解之缘,她的园艺生活是其诗歌创作中永不衰竭的源泉。狄金森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扩大和丰富了花草意象的象征意义。狄金森诗歌中的花草意象与其特定的社会环境紧密相关。她以花草象征美丽的女性,男权社会之下女性低下的社会地位、女性坚毅的品格。她还用花草象征自己鲜为人知的一生、反叛精神、不朽的作品、创作风格以及自己的审美趋向等。  相似文献   

14.
周喜俊作为女性作家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乡村女性形象。她的作品是对当代中国乡村妇女生存境遇的书写,透露出浓郁的女性意识内涵。她笔下的乡村女性坚忍不拔,自强自立,精神独立,表现出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觉醒。这种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与周喜俊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也确定了其在当下文学创作中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5.
美国作家赛珍珠一生关注妇女问题,对女性的命运与遭遇始终保持敏感。不寻常的童年经历和在华生活的记忆奠定了她为中国女性写作的基础。在《东风·西风》中,赛珍珠以其特有的双重文化背景和宗教立场,对时代变迁中的中国女性命运做了深刻而细腻的分析。作家通过批判旧礼教下妇女的"无我"婚姻,构建中西融合的新式婚姻,集中表达了自己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对赛珍珠女性主义意识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全面而客观地评价作家的人道主义思想和文化融合观;有助于我们反省现代女性在社会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更好地聆听她们内心的真实需求。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article, a biographical overview is offered of the life of [Estelle] Sylvia Pankhurst (1882–1960), suffragette, political activist, artist and writer, in order to provide a context for her 1959 proposal for an Ethiopian women’s college, which is publish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is journal. Sylvia, one of five children born in Manchester, England, grew up in a radical household where she not only attended political meetings but was exhorted to work for a more equal society. As a young woman, she trained as an artist but was soon drawn into the Women’s Social and Political Union (WSPU) founded by her mother in 1903 to campaign for the parliamentary vote for women. Sylvia, a socialist feminist, often found herself at odds with the radical feminist, women‐centred views of her mother and her elder sister, Christabel, the Chief Organiser of the WSPU and their mother’s acknowledged favourite. The tensions between Sylvia and her relatives intensified during the First World War which they supported and she opposed. During the 1920s she became more revolutionary in her politics and in the 1930s increasingly involved in campaigning against fascism, especially in Ethiopia. After Ethiopia was liberated, she went to live there permanently with her son, Richard, in 1956. A crusader all her life, as well as a prolific writer, the publication of her proposal for an Ethiopian women’s college reveals yet another aspect of her diverse interests.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以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诗歌意象,通过凸现女性的叛逆和自救以及颠覆传统男性权威,超前地向世人展示了女权主义思想及女性新形象,从而建构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观,这比20世纪60年代的女权主义的兴起早了一个世纪。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女权主义作家贝弗利·法默的短篇小说《格洛提萨》关注女性自己的人生体验,以意识流的创作手法展现了一位老年知识女性格洛提萨抚今追昔的感慨和哀伤。格洛提萨对自己青春时代的缅怀、对两任丈夫以及画家情人等的追忆以人体油画、镜子和写作贯穿始终,呈现了女性在男权社会里作为客体和他者的命运,同时也揭示了知识女性矛盾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9.
吕碧城是中国近代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在她的诗文创作中体现了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文章主要从女性自主权利的呼唤、创办女学发展女子教育,宏伟远大理想志向的树立及狂放张扬的女性个性几个方面分析了吕碧城诗文中女性主体意识的表现,并阐释了吕碧城诗文中女性创作主体意识的价值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江西新写实主义女作家阿袁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跻身文坛,进入不惑之年的她以对女性暮春悲凉的深刻洞察和感受,凄迷地诉说了一个个在爱情和婚姻的漩涡中打转的女性的故事,不管是学院派的知识女性还是小城镇的青年女子,在作家冷眼搭建的戏台上,演绎了一段段悲情人生。在男性主权的社会意识形态下,女性所谓自我解放的革命只不过成为一场欲望的悲剧;在男男女女围筑成的"镜城"中,女性在围困中的突破只能是徒劳;在作家放大的"第二性"的叙事安排下,女性的命运注定是悲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