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著述思想,是作者对自己著书立说想法的说明。萧统编纂《文选》,不仅为齐梁 文坛一时盛事,而且功在后世。他虽未申明什么是自己的著述思想,但并不等于 他对此没有自己的看法,它散见于其诗文之中。本文的任务,即是要从萧统留下 貌似散乱无序的文字中总结归纳出其著述思想。萧统著述观念之模糊,是由其文 学思想中含有很浓厚的审美意味所决定的。在文学的实用功能、认识功能、教化 功能及审美娱乐功能中,萧统明显向后者倾斜。这就决定了他对文学的基本态度 是欣赏和把玩,在赏玩式审美中潜移默化地获得一种超越世俗欲望的高级精神 愉悦,所谓“炎凉始贸,触兴自高,睹物兴情,更向篇什”(《答晋安王书》),这 种态度是昭明文学观念的精神底色,决定着他对文学的最基本态度,从而也最终 为响到其编纂动机和著述思想。这一点同刘勰等人相比,会看得更加清楚。  相似文献   

2.
文学作为一种精神生产过程,是以现代媒介的物质出版为基础为依托的,两者相互促动,潜移默化的更新和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从而在实现文学的审美功能的同时也完成了文学的文化改造功能。当代传媒的多样化以及文学的物质生产方武的多样化,使得文学的精神生产性实现得更加充分、更加完满。然而在文学的物质生产过程中,出版商的逐利本性对于文学的精神生产以及思想、文化传播都起到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周博 《丽水学院学报》2003,25(3):43-46,50
对教育功能的重视是中国文学的传统,这种传统在极左思潮泛滥的时期被强调到极致,文学因而沦为政治教化的附庸和工具。新时期文学拨乱反正,却又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一些作家和批评家忽视甚至排斥文学的教育功能。需要对文学的教育功能进行重新审视。文学的审美功能固然重要,但它却不能脱离认识和教育功能而存在;文学的教育功能不是游离于审美功能之外,而是寓于审美功能之中;文学的审美和教育功能不是简单机械的相加,而是互相依存、互相渗透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4.
“大学语文”审美教学中必须明确学生作为文学审美实践主体地位。在审美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实践性教学方法,如审美情智的培养,审美感知的启发,审美体验的获得。这些教学手段之间相互联系,共同推进教学的实践效果,促使学生获得审美的享受和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杨辉 《现代语文》2007,(7):91-93
“审美意识形态”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文学理论教材的重要议题,其中钱中文的《文学发展论》、童庆炳的《文学理论教程》及王元骧的《文学原理》先后从各自的立场共同论证了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本质,给予了文学的审美性尤其是情感特质以充分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文学的审美性尤其是其情感因素,是我国文学理论教材“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主要内核。  相似文献   

6.
意境的情与景、虚与实、有限与无限的构成特征已经是学者达成共识的结论。但是作为一种文学体验形态,在文本中,情与景构成接受者体验的审美具象,虚与实构成接受者体验的审美意态,有限与无限构成接受者体验的审美情态。  相似文献   

7.
文学审美教育对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以及人的知、情、意的和谐健康必不可少。本文将从美学、文学、心理学、生命学、语言学等多个角度对文学审美进行探析,从这些方面对文学审美的教育性进行较为全面的说明。  相似文献   

8.
文学审美教育对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以及促进人的知、情、意的和谐健康必不可少。本文将从美学、文学、心理学、生命学、语言学等多个角度对文学审美进行探析,从这些方面对文学审美的教育性进行较为全面的说明。  相似文献   

9.
萧统在《文选》赋类中首次设“情”目,填补了在赋作分类中无“情”类的空白,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入选的赋作代表了萧统心目中“情”类赋的理想面貌,萧统认可的“情”是“止乎礼义”的、为传统儒家思想所浸染的“情”。对赋中女子“中和之美”和赋中故事“以悲为美”的认同和赞赏则体现出了萧统对传统美学观念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0.
曹雪芹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尊重读者的阅读选择,能和读者平等相待。他重视作品的愉世功能和审美功能,体现了“著书当为读者谋”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11.
《寿亲养老新书》是编定于元代的老年养生著作。其内容博杂,在形式上具有多种文体之元素。这与该书的编纂宗旨及广博的征引有关。书中辑录前贤言论者近乎语录,记述奇事佚闻者类似魏晋小说。特别是其中征引了大量宋代笔记,资料性和史料性较强,以散体为主,逐条叙述,堪为宋代笔记余波;又与明季清言在内容、风格和形式上有近似之处,可谓明季清言滥觞。因此,该书的文体在一定程度上是宋代笔记与明季清言之间演变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2.
《切韵》的产生是隋代音韵学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与此相对应,隋代诗人在创作实践中也有意识地追求声韵的和谐圆美。对隋代现存诗歌押韵情况进行考察,总结其押韵特征,从一个侧面揭示了隋诗在古体诗向近体诗过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北宋元祐役法与熙丰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元更化"时期,朝廷采取"差雇兼行"的役法措施,坚持了熙丰役法雇募衙前的做法,但对熙丰役法做了较大的变革,建置鼠尾都簿、减免免役钱和免役宽剩钱以及废除保正、保长代替耆长、户长服役的做法等,减轻了广大役户的负担。  相似文献   

14.
以唐写本《世说新书》部分内容为基础,结合宋刻本,参照杨勇《世说新语校笺》、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等书,运用相关文献资料、工具书对唐写本和宋本的不当之处进行校勘,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15.
《七克》是1600年来华的西班牙传教士庞迪我的中文名作,其内容充分体现耶稣会所制定的"对异教徒进行道德战"的东方传教政策精神.庞迪我从三方面展开其"道德战"的步骤第一,对儒学的迎合;第二,对儒学的补充;第三,对儒学的批评.庞迪我的"道德战"具有两个特点(1)坚持避免与儒学发生冲突的传教政策;(2)坚持维护天主教教义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6.
《玉堂杂记》为南宋周必大所作,是根据他在孝宗朝任翰林学士期间的随笔记录整理编辑而成的。《玉堂杂记》详细记录了南宋学士院建置、典制名物、学士职掌诸情况,以及翰林学士的活动与心态,其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为后世揭示了宋室南渡之后学士院的发展和独特之处,是研究南宋翰苑制度最重要的史料。笔记还保存了南宋孝宗时期政治、制度、人物、诗歌方面的丰富史料,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从明代全真教秘史等若干方面认定,今本《西游记》定稿者“华阳洞天主人”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居于江苏茅山乾元观的全真龙门派道士闫希言(闫蓬头)师徒。  相似文献   

18.
作为记述唐太宗君臣"贞观之治"政治得失的历史典籍——《贞观政要》,自问世以来便受到了后世历代统治者的青睐.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王朝,其统治者高度重视《贞观政要》,学习其治国之道,亦在史籍编纂中频加效仿.  相似文献   

19.
宋元以降,被传为王献之书刻的《保母志》成为鉴藏热点之一,前后共历三次鉴藏热潮,题跋真迹至今犹存。大多古人对此志为"真迹"信而不疑,尤其是南宋姜夔题跋的"七辨",对后代影响甚巨。不过,如果考虑到书写者的身份阶层以及该志作伪的素材来源等细节,则可发现姜氏"七辨"的问题所在,进而说明《保母志》的伪托。  相似文献   

20.
僧璨是禅宗第三祖,上接慧可,下传道信,是宗派传法体系中至为重要的一环,但有关僧璨的事迹却无信史可征。唐道宣《续高僧传》中谈到慧可弟子时不言僧璨,且无“传衣付法”之说;唐代文人所撰碑记中所述禅宗法系又与俗说互有歧异。文献所记僧璨“不出文记”,而又有其所作《信心铭》流传至今。事实上僧璨的来历难以考实,而禅宗为了弘法的需要将之纳入本门谱系,其故事有一个逐渐修饰的过程,最后定型于唐中期后,呈现出明显的附会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