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现代家庭伦理与传统亲子、夫妻伦理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是否应当以及如何继承、发扬传统的家庭美德,这是当代中国家庭伦理建设所必须回答和解决的一大课题。本文以现代家庭伦理成因的“源原之辨”立论,认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家庭伦理,应立足于家庭关系变革的现实(“原”),扬弃历史地形成的家庭伦理传统(“源”),根据“原”的要求对传统家庭伦理进行“现代价值”再创造,从而实现“原”“源”的现代整合。并就“代际”关系危机和婚姻关系情、理失调的现状,具体阐释了传统亲子伦理和传统夫妻伦理在建设现代家庭伦理中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明代的五伦关系中,正在逐渐演变为以夫妻一伦为重;而在夫妻一伦中,夫妻关系正在被夫妾关系所取代.这是一种新型的夫妻情感伦理关系,是儒家伦理文化氛围中的明清家庭伦理关系的新变化.文章通过对传统儒家伦理中的"义"、"义夫"进行适当的辨析以及对明代四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男女哀情故事的举例,借此说明在传统的礼制下,夫妻之间是一种"终身相倚"的关系.这种终身相倚,仅仅是妻子对丈夫的依赖,并非丈夫对妻子必须忠诚.明代大量出现的义夫以及传统士人对义夫现象的宣扬与鼓吹,不仅仅是对原始儒家伦理观念的一种复兴,而且是情感逐渐取代伦理的新反映,是基于新的社会土壤之上伦理关系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3.
在明代的五伦关系中,正在逐渐演变为以夫妻一伦为重;而在夫妻一伦中,夫妻关系正在被夫妾关系所取代。这是一种新型的夫妻情感伦理关系,是儒家伦理文化氛围中的明清家庭伦理关系的新变化。文章通过对传统儒家伦理中的“义”、“义夫”进行适当的辨析以及对明代四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男女哀情故事的举例,借此说明在传统的礼制下,夫妻之间是一种“终身相倚”的关系。这种终身相倚,仅仅是妻子对丈夫的依赖,并非丈夫对妻子必须忠诚。明代大量出现的义夫以及传统士人对义夫现象的宣扬与鼓吹,不仅仅是对原始儒家伦理观念的一种复兴,而且是情感逐渐取代伦理的新反映,是基于新的社会土壤之上伦理关系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维吾尔族文化的视角,将其对人性价值的判断略作归纳,即以"善"为根本,与尊重生命、崇尚生命的道德行为相结合的伦理道德观。对维吾尔族传统家庭伦理思想的内容、基本特点及其现代价值略作讨论,其主要内容包括:以"爱"和"敬"为主要道德规范的夫妇之伦;以"慈"与"孝"为主要内容的亲子之伦;以"宽"与"忍"为核心的长幼之伦。并指出维吾尔族传统伦理精神在指导、规范和协调社会成员的日常行为方面的现代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家庭同一性解构的深层次根源是“伦”的退隐以及关于“伦”的观念的淡化,其直接原因是“理性”对“精神”的僭越.理性主义、个人主义将家庭成员解构成孤立的原子式个体,家庭成为个别性家庭成员“利益的战场”.应对家庭同一性解构的伦理路径是:以生态哲学的方法,通过中西方伦理资源的互释以及对当前中国伦理关系“新五伦”的把握,以其共同倡导的“伦理性的爱”为切入点,实现家庭伦理关系的生态整合;以精神哲学的方法,揭示“理性”对“精神”的僭越,还原家庭伦理精神而不是理性在家庭伦理观念中的地位,从而在意义世界使家庭真正成为家庭成员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6.
《淘金记》《困兽记》与《还乡记》通称"三记",是沙汀个人创作历程中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收获。既有的"三记"研究,侧重于人物形象刻画、思想内容、艺术形式以及作者的创作风格等方面。其实,沙汀这"三记",在客观上呈现出了1940年代川西北农村地区的家庭伦理关系。通过对父子伦理、婆媳伦理、兄弟伦理、夫妻伦理的分析,文章认为,沙汀在"三记"中既有对旧时代影响下不合理的父子伦理、夫妻伦理的批判,也有对新时代的婚姻伦理、朋友伦理的肯定,还有对旧时代背景下婆媳伦理的深沉思考。沙汀对家庭伦理的强调,真实地反映了1940年代中人性的复杂,真切地体现了他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7.
汉调二黄《五女拜寿》是一部劝孝诫逆的家庭伦理剧。以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规范为参照,可以发现该剧折射出传统家庭在亲子伦理关系、夫妻伦理关系方面存在的部分疾症。梳理并揭示出这些疾症,对促成传统戏曲《五女拜寿》在当下文化语境中的意义再生,对探索传统家庭伦理完成现代转型的路径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2004年11月27日,中国伦理学会、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在京共同举办了主题为“中国传统伦理与家庭道德”的第四届海峡两岸伦理学术研讨会。来自内地与台湾中华伦理教育学会的共70多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围绕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伦理与家庭道德的关系以及新时期如何传承传统伦理精华、加强家庭道德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现将会议研讨情况综述如下: 一、关于传统伦理与家庭道德在现代社会变迁中的现代诠释与价值提升问题 与会者认为,在当代中国,传统伦理和家庭道德仍有其现…  相似文献   

9.
加强现代家庭伦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家庭也由传统走向现代.我国传统的以父子关系为主轴,以“孝“为核心的传统家庭伦理发生深刻变化,取而代之的是平等的夫妻关系为中心的现代家庭伦理.在现代家庭伦理建设中,既要发掘蕴含于传统家庭伦理中优良的人文资源,更要与时俱进,对之进行现代价值的再创造,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重构现代父子伦理和现代夫妻伦理.  相似文献   

10.
冲突与融合——现代家庭伦理教育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家庭伦理教育出现了功利化倾向、代际关系错位等问题。这些问题与中国正处于家庭伦理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特殊时期相关;也是代际伦理日益显露的结果;并且更与家长自身的素养息息相关。作为家长,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营造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有助于使家庭伦理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由于统治者的重视以及北方、中原人民南迁,南宋江南地区出现了城镇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城镇的数量增多、市场化水平提高,城乡之间、区域市场之间的联系加强,农村经济活动与市场联系加强。江南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和城镇以及城镇之间的人口流动加快,城镇居民结构发生了很大改变,贫富差距拉大,江南农村的生活方式、社会文化、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等也发生了与传统社会不同的改变,固有的宗法宗族制受到冲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血缘关系、地缘关系转变为业缘关系,新的社会组织日益取代旧的群体组织,货币关系发展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主要形式之一。但是南宋江南城镇化过程中,因固有乡村生活的整体平衡被打破,社会结构失去原先的平衡与相对稳定性,造成社会结构失衡,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我国新时期的城镇化建设,应吸收传统中国和西方国家的经验教训,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传统孝道是中国传统伦理规范的重要内容,物质赡养、精神敬养、健康关切等道德内涵是孝道思想的精华,它们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庭养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随着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农村家庭规模和价值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地变化,农村养老问题凸显。弘扬传统孝道规范中的道德精华,对于有效应对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挑战,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使农村代际关系出现权力下移,老年人权威全面丧失,中间一代责任缺失明显,代际关系朝理性化方向发展。传统法律政策的废除、道德力量的削弱以及村庄舆论的解体,是代际关系失衡的主要原因。重新建立稳定和谐的的代际关系,应逐步推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农村社区养老建设,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家庭代际伦理。  相似文献   

14.
传统社会伦理与家庭伦理具有同构性。在社会转型之际,社会伦理应再造,家庭伦理也应重新定位,它们各有自己的特质。  相似文献   

15.
晚清以来社会剧变,在小农生产方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传统家庭结构随之发生变化。复合家庭减少,核心家庭增多,家庭规模减小。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结构的变化势必给农业生产工具、农村家庭功能、家庭关系、农村人口城镇化以及近代手工业技术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面子”是中国人的外在形象,中国人历来看重“面子”。“面子”思想根植于传统社会制度和礼仪文化之中,尤其深受传统儒家礼教的影响。传统儒家礼教中所蕴含的“面子”思想相当丰富:既包括“有德之人”的道德“面貌”,也涵括“有位之人”的身份“定位”。“面子”在礼教中表现为社会礼仪上的宁俭毋奢、宁恭毋滥,人伦义务上的孝悌忠信以及人际关系上的依礼而行。肯定传统儒家的“面子”思想,其目的在于丰富人的内在德性与外在德行,为当今道德教育和人格修塑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以文化研究为视角 ,近二十年的中国当代家族小说可划分为两大基本类型 :“社会、历史、文化”型家族小说和“个体存在、心理、文化”型家族小说。“社会、历史、文化”型家族小说着眼点在对家族文化的思考 ,对传统家族伦理道德、文化人格持矛盾心态 ,肯定其凝聚力 ,否定其负面作用。“个体存在、心理、文化”型家族小说则从人本主义角度出发 ,关注个体在家族中的命运及个体独特的生命体验 ,表现出传统家族的解体以及传统伦理道德的丧失 ,对传统家族文化扼杀人的生命力、创造力持积极的批判态度。两类家族小说对传统文化、人性的新思考折射出近年来人们文化思考的活跃和时代、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重视与维护传统家庭,尊重和关心老年人、孤寡者等社会弱势群体是我们东方人的传统伦理观念.新加坡和香港充分重视这些传统伦理,并把它们融入到公共住房政策中.这既体现了对传统文明的继承,又体现了社会创新,有利于转型期社会的和谐发展.目前我国的住房保障体系还缺乏对这些东方传统伦理的重视与运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保障住房供求失衡,加剧了社会养老压力,也不利于我国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不利于社会和谐.因此,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中应重视东方传统伦理的融入.  相似文献   

19.
《礼记》的家庭伦理思想论及父子、兄弟、夫妇等家庭人伦,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儒家孝道理论,并着力论述了为妇之道,其内容与儒家其他典籍的论述存在诸多相通之处,集中体现了儒家传统家庭伦理的特质。《礼记》中繁琐的孝行与妇道也表明,其家庭伦理开始走向僵硬化、专制化。  相似文献   

20.
浅谈谚语中的汉民族家庭伦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家庭人际关系,家庭义务、家庭教育三个不同的角度,初步探讨了谚语中反映出来的汉民族家庭伦理观念,并从经济形态、社会关系、化价值三方面阐释其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