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信陵君窃符救赵》:“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对此《教参》译为:“在这时,魏国的将军、相国、宗室等宾客坐满了厅堂,等待公子开宴。”《教参》认为“宾客”指的是“将相宗室”,泛指信陵君家中的客人,误矣。其一,“将相宗室宾客”说的是三个方...  相似文献   

2.
罗献中 《学语文》2004,(3):17-17
《信陵君窃符救赵》塑造了信陵君礼贤下士的形象。在叙述信陵君宴请隐士侯生这个故事时 ,有这样几句话 :“至家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遍赞宾客 ,宾客皆惊。”其中“遍赞宾客”一句是什么意思呢?课本作注曰 :“(向侯生)周遍地介绍客人。”笔者认为此注正好说反了 ,不合情理 ,应该  相似文献   

3.
《信陵君窃符救赵》有云:"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2002年10月第1版)注释道:"[遍赞宾客](向侯生)周遍地介绍客人。赞,引见、介绍。"现在有很多人认为,上述注释很不妥当,"遍赞宾客"应理解为"遍赞(侯生)(于)宾客",即"向周围客人一一介绍侯生"或"把侯生一一介绍给周围的客人",如韦家定《"遍赞宾客"辩证》(《语文知识》1998  相似文献   

4.
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结尾是“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栩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之至此”,一般均释为“宽容(宽恕)我到这样的地步”,《教参》的译文也如是。这样翻译是很有根据的:“宽”,《辞海》(词语分册)释为“宽大,宽容”,《康熙字典》释为“宥也”,并均引本句为例;“之”用作第一人称代词,亦属常见。我以为并非确诂。因为这样解释——不符合作品所规定的情境。从文中可知,廉颇是听说了蔺相如的一番话之后才登门谢罪的。那么看一看蔺相如究意说过些什么。蔺相如同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第六册《信陵君窃符救赵》(人教版)文下有一注释是这样的: [遍赞宾客]:(向侯生)周遍地介绍客人。赞,引见、介绍。  相似文献   

6.
人教社高中语文第六册《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中,对“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中的“一介之使”的注释为:“一个使臣。介,个。使,名词。”  相似文献   

7.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蔺相如“使其从者”“归璧于赵”后被引自秦廷,他如是自辩道:“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相似文献   

8.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之语,其中的“以相娱乐”一句,包括教参在内的诸多版本均将其翻译为“以(借)此互相娱乐”。笔者认为这样的翻译不仅未能准确地传达司马迁的本意,也未能完全表现出蔺相如不畏强暴、针锋相对、轻巧腾挪、化被动为主动出击的大智大勇。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长福 《学语文》2012,(4):27-28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和原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屈原列传》中的“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和“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夺之。屈平不与”两句在理解上颇多异议。  相似文献   

10.
“之”作人称代词多属第三人称。但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之”也用如第一人称,从教材选文来看,每当某人所叙述的动作行为的对象是他自己时,充当宾语的“之”便用为第一人称。如: ①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②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蔺列传》)  相似文献   

11.
《咬文嚼字》2012年第4期《又见“夯货”》中,有一个“无独有偶”用例。为说明问题,恕笔者详引原文: 曾陪十岁的女儿看张纪中版《西游记》……只听悟空劈头骂道:“你这夯(hang)货!”……  相似文献   

12.
汪洋 《教育文汇》2013,(16):41-41
《教育文汇》2013年第10期刊发了张璞老师的文章《无法预约的精彩》。作者在上《将相和》一课时问学生:文中的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大多数同学顺着文本的意思说喜欢蔺相如和廉颇,有一个同学却偏说喜欢秦王。于是,老师布置作业,让大家回去查找有关秦王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高中教科书(必修)《语文》第六册(人教版)《信陵君窟符救赵》一文中“留军壁邺”的“壁”,课文注为“驻扎”是不准确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解释“壁”为“军营”.《辞源》释“壁”为“军垒”:此处应为名词动用.是“筑起壁垒”或“筑起军营”之意古时说军队驻扎用“军”或者“屯”,  相似文献   

14.
"一介之使"注释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教社高中语文第六册《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中,对“一介之使”的注释为:“一个使臣。介,个。使,名词。”此条注释,我认为不甚妥当,今不揣固陋,略陈一二,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5.
《信陵君窃符救赵》中“遍赞宾客”一句,教材注为“(向侯生)周遍地介绍客人”。愚以为不妥,理由如下: 侯嬴为“隐于市”的一代高士,对宫廷机密(如兵符存放处,赵王宠如姬等)尚且清清楚楚,对有影响的人更是深有研究,如能预知公子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2008,(4):51-51
问: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将相和》中蔺相如的“相”宇应该读xiāng还是读xiàng?  相似文献   

17.
在人教版课标本高中《语》(必修5)的《教师教学用书》第27页中,有这样一段关于《边城》的“整体把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渑池之会”一节里,蔺相如为维护赵国尊严而跪请秦王为赵王击缶,“缶”为何物?教材如是注释:“缶,盛酒浆的瓦器。”笔认为此注不妥,“缶”应是瓦制打击乐器而非盛酒浆的瓦器。其原因有四。一、“缶”在古代汉语里有三种意义:①瓦器。圆腹小口有盖,用以汲水盛流质;②古乐器名。瓦制的打击乐器;③古容量单位。一  相似文献   

19.
《史记·魏公子列传》,好几种选本选了,有的选了窃符救赵部分。史文里“遍赞宾客”,《史记索隐》的解释不对,我看到的一些选本的注解也都不对。《索隐》: 赞者告也。谓以候生遍告宾客。选本注解: 赞,称赞,介绍。意谓向所有的宾客称赞侯生。(《中国历代散文选》) 赞扬地加以介绍。(《历代文选》) 一一向贵客介绍侯生而盛称他的贤德。(《史记选》) 向宾客一一介绍侯生并称赞他的德行。(北京市《语文学习讲座》) 遍赞于宾客,把侯生向一个一个客人介绍。(《古代散文选》) 把侯生向一个一个客人介绍。《一九六零年编》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从这些注解可看出转相袭用,以讹传讹。按:(一)赞不是称赞、赞扬。史文“宾客”是动词“赞”的宾语。以赞为称赞.赞扬,成了称赞(赞扬)宾客,这就跟事实相反。注者也知道必然不是称赞《赞扬》宾客,便转而说是称赞(赞扬)侯生。可是史文明说“赞宾客”,又怎样解释得通呢?(二)赞不是告。《索隐》以赞为告,所以说以侯生遍告宾客。宾客已经列坐于堂,若是以候生告宾客,一告就举座周知,哪用着得遍告?(三)给双方介绍,一定应当把  相似文献   

20.
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出现了这样一个断句的难题:以戏弄臣。这句话历来有两种断法:“以戏/弄臣”和“以戏弄/臣”。更有甚者认为这两种断法都可以,说是此语双关。这一说法,我认为不妥。因为这句话是蔺相如斥责秦王的,所以他在说的时候肯定只有一种停顿法,因而所表达的意思也只有一种。而且双关的几种情况(语意双关、谐音双关)中也不包括停顿双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