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感受唐诗     
活动目的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背诵唐诗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唐诗的能力 ,感受《唐诗三百首》的魅力。活动准备 :每生一本《唐诗三百首》 ,画笔、颜料、纸和奖牌。活动过程 :古诗是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诗更是中国文化的精华 ,俗话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读《唐诗三百首》 ,不仅能开阔我们视野 ,还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唐诗三百首》吧!1 背一背《唐诗三百首》。按《唐诗三百首》的编排顺序 ,五分钟看谁背得多 ,背多者获胜 ,并颁发“记忆电脑”奖牌。2 画一画《唐诗三百首》。在《唐诗三百…  相似文献   

2.
《唐诗三百首》、《唐诗六百首》等许多选本,对杜甫的长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释义为“一边是帝  相似文献   

3.
许多教师外出听了许多课,但自己的课涛声依旧。基于这种情况,一些学校逐渐不派教师外出听课了。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听了许多课为何还是不会上课?这是因为不会“学课”。那如何“学课”呢?
  许多教师外出听了许多课,但自己的课涛声依旧。基于这种情况,一些学校逐渐不派教师外出听课了。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听了许多课为何还是不会上课?这是因为不会“学课”。那如何“学课”呢?  相似文献   

4.
《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首联出句“城阙辅三秦”,不少唐诗选本把“城阙”注解为长安。如:喻守真编注的《唐诗三百首详析》、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的《新选唐诗三百首》、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注释等。我认为这注释不妥,此处的“城阙”并非指京城长安。唐诗中“城阙”一词出现较多,有的作京城解,有的并不作京城解。  相似文献   

5.
唐诗中的月     
《唐诗三百首》(长城出版社出版)中有77位作者80余首诗写到了“月”。许多诗人喜欢以“月亮”为吟咏对象,是因为月亮是美好纯洁  相似文献   

6.
古艳的红色布纹封面,18开本,《唐诗三百首全解》似春风,悄然“潜入”书市,吹皱一池春水。2006年9月,《新闻午报》根据上海书城、季风书园销售排行整理的畅销书榜单,《唐诗三百首全解》排名“综合类”前十。这是开学的第一周,此前数周早已“榜上有名”的这本全新解读《唐诗三百首》、今年7月初版的新书,甫一问世,已成为诸多学子的热门之选。赵昌平老师,“全解”的作者,在书的“大陆版序”中,真诚而自信地说:“这倒不仅因为海外版的反馈信息给了我信心,更重要的是,当前的阅读倾向,使我深感,一种认真而有新意的详解本,实属必须。”9月里一个晴好的上午,在上海古籍出版社赵昌平老师的办公室,这位著名的唐代研究学者接受了本刊的采访。  相似文献   

7.
崔颢《黄鹤楼》一诗的首句,或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或作“昔人已乘白云去”。作“黄鹤”者如《唐诗解》、《唐诗别裁集》、《唐诗三百首》等。作“白云”者如《全唐诗》、《唐诗正音》、《又玄集》、《才调集》、《河岳英灵集》《国秀集》等。孰是孰非,意见纷纭,莫衷一是。持“黄鹤”说者,理由有:一、“乘黄鹤”、“乘白云”二者比较,前者说法较为常见。古诗中未见用  相似文献   

8.
王维的《归嵩山作》一诗 ,曾被选入《唐诗三百首》和今人的《唐诗鉴赏辞典》 ,也算是他的名篇了。诗评家一般都认为 ,这首诗是写作者辞官旧隐时“闭门谢客” ,“不想再与闻世事”的心情 (《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年 2月版 )。作者之所以退隐 ,“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 :诗中表达的“由安详从容 ,到凄清悲苦 ,再到恬静淡泊”的感情变化 ,“说明作者对辞官归隐既有闲适自得 ,积极向往的一面 ,也有愤激不平 ,无可奈何而求之的一面”(《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海出版社 ,1985年 6月版 )。其实 ,这首诗表达的 ,就是那么一…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浅显易懂的古诗词,但是相对于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来说,还远远不够。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注重课外阅读教学,为学生选择适合其自身阅读需要的书目。毫无疑问,《唐诗三百首》就是最适合不过的了。古典诗歌发展至唐,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全唐诗》录作家两千余人,诗近五万首。从唐至今,唐诗选本众多。清代孙洙(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是近两百年广泛流行的一种选本。此书以清代前期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为蓝本而再作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修订版 )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 150篇”,同时,还附有 80首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古诗博大精深,凝练含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儿童诵读古诗既是人文精神的熏陶,又是古诗语言的积累。为此,笔者自三年级上学期起,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开展每周诵读古诗一首的活动。   一、规划诵读内容   每周的诵读内容切忌信手拈来,临时准备。在活动前,教师应当整体规划诵读内容,做到心中有数。首先,参考《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看图读古诗》、《儿童启蒙古诗三百首》等古诗蒙学书籍,选…  相似文献   

11.
一、诵读——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诵读,作为一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墨子·公盂》载子墨语:“或以不丧之间,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五百。”  相似文献   

12.
李雪连 《英语广场》2020,(27):18-21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唐诗选集,流传广泛且影响深远。《唐诗三百首》的译作可以弘扬中华文化,帮助国外友人更好地了解中国辉煌的历史文明。本文从刘宓庆翻译美学出发,通过形式系统中的语音层、词语层以及句段层和非形式系统的"情"与"志"、"意"与"象",对《唐诗三百首》许渊冲译本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的写作时间,几部新编唐诗选本有不同意见。《新编唐诗三百首》注为“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时张九龄正居相位。”;《唐诗鉴赏辞典》以为“开元二十一年”;霍松林先生主编的《唐诗探胜》一书所选的一篇文章中又说  相似文献   

14.
    
主题植物特写标题标题均采用《唐诗》所录古名,今名则列于标题右下方。同一植物称法若有不同者,则以“古又名”方式另外标出其他名称。诗篇引文选录的诗作原则上以《唐诗三百首》为依据,文长不及备载者均节录之,读者可于书末的附录中找到全文。非《唐诗三百首》者,于篇章名后加“★”注明。  相似文献   

15.
李丹凤 《广西教育》2012,(13):22-22
小学语文教材有许多课文渗透环保意识。利用小学语文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可采取如下方法:一、古诗+演讲《唐诗三百首》中很多诗歌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自然环境的美好,如李白《春思》中"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课本及《唐诗三百首》、《唐诗一百首》等选本均选入了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确实是脍炙人口的。我在备课中发现多种版本的语文教材,对诗中“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里的“巴峡”  相似文献   

17.
《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认识中华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化智慧,关心当代化生活,尊重多样化,吸取人类优秀化的营养。”同时,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150篇(段),还特别推荐了70首古代诗歌。面对大容量的古诗,许多老师感到困惑。虽然“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传  相似文献   

18.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这是李白《月下独酌》的两句诗。注解有三类:一、《唐诗三百首》喻守贞本注:“无情,忘情的意思,是说月亦忘其为月,我亦忘其为我,永远结为忘情的好友。”金性尧本注:“意谓只有将来远至天上,才能永远尽情而游,不再分散,无情犹尽情、忘情。”(于民雄本注译同)赵山林本注:“无情,犹言尽情”。二、《唐诗三百首》张忠纲本注:“无  相似文献   

19.
许多文学爱好者的创作都是从写诗开始的。我也如此,最早的“创作”是诗,新诗。其实,对旧诗并不讨厌。因为父亲常要我背《唐诗三百首》,我厌烦,反而对旧诗疏远了。最早是从解放前出版的《中学生》  相似文献   

20.
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虑,良人罢远征?”金性尧的《唐诗三百首新注》第46页说:“(?)衣,即将洗过的衣服。放在砧石上,以木杵(?)去碱质。”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的《新唐诗三百首》第22页说:“秋季天气渐冷时,北方妇女将衣絮放在砧石,加工捶打,使能御寒,以备过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