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作文》2002,(Z6)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诗歌大国,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诗歌以其特有的魅力为我们留下了一道道迷人的风景。可以这么说,我们每个人都是饱览着唐诗、宋词的风韵而成长起来的。对于诗歌,我们不仅要具备最基本的欣赏和鉴别能力,而且也要能够写作一些简单的诗歌,并借助诗歌这样一种形式真实地反映我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因此,从本期开始,我们陆续地向同学们介绍一些诗歌的基本知识,希望能对大家写作诗歌、鉴别诗歌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诗歌教学教什么.首先还是应该从诗歌产生的源头开始梳理。只有抓住了诗歌的本质特征,弄清楚诗歌对以往人类社会生活和当今青少年语文学习、情感成长中的独特意义,才能明了诗歌教学的内容。为此,我们首先需要思考下面这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一开始,《新作文·高中版》就带着浓厚的诗歌元素。从孟绍勇,到张剑锋,再到我,无不是从高中或从大学就开始了诗歌生活。工作之后,我们在《新作文》的偶然聚合,加强了这本杂志对于诗歌的诉求和对校园少年诗人的发现,同时,也实践了《新作文》对于诗教传统的传承。从2001年到现在,我们几个人发现并提携了一些热爱诗歌并对其抱有理想的少年:浙江灵溪的戈壁、木崖、炯日,福建的朱琳,湖南的林萧,安徽的胡永刚……他们的出现,对于当下枯涸  相似文献   

4.
同学们,从初中语文第六册开始,我们会逐渐接触到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它们同我们曾经学过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有了一些不同,通过前两个诗歌单元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有了一些感受。同时也会产生一些疑惑:以前我们掌握的记叙文、说明文、议  相似文献   

5.
孙亮 《海外英语》2008,(2):26-27
青春往往如诗般美好,而诗歌似乎已经渐渐在年轻人当中消逝了。感谢孙亮给我们带来这首美妙的诗篇,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做个幸福的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诗歌逐渐从大众的视野中淡出,走向"边缘化"。从文学发展的顺延性关系来看,诗歌的落寞是无法阻挡的,是时代发展与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诗歌的"边缘化"恰恰标志着诗歌开始回到它应有的发展轨道上来。"边缘化"意味着诗歌与主流意识形态逐渐疏离,不再作为政治的附庸而走向独立,是诗歌具有"自觉意识"的肇始。  相似文献   

7.
余红波 《学语文》2012,(4):10-11
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因此,陶冶情操,濡染文化,丰富底蕴,请让我们从赏析古代诗词开始。而且,诗歌是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诗歌从汉代开始明显地分为歌诗与诵诗两大类别。“不歌而诵”的骚体赋是典型的抒情诗,是汉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汉代的歌诗与诵诗,会发现它们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队伍等都有着明显的差异。这要求我们在汉代诗歌研究当中,不但要兼顾到歌诗与诵诗两大基本类型,而且要充分关注这两种不同类型的诗歌所承担的不同的艺术功能和不同的艺术生产与消费群体,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对汉代诗歌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对汉代诗歌的艺术本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外国诗歌是一个庞大的集合,而且,它的量还在不断地加大。学习外国诗歌,从何下手呢 ?  我们必须先在中外诗歌的对比中认识外国诗歌。中国诗歌从一开始就以抒情为正宗,以含蓄为其主要特色。东方诗歌在这方面都差不多。但西方诗歌却不同,它的叙事功能一直很强大。所以,包括中国诗歌在内的古代东方诗歌要比古代西方诗歌优秀。但事情到了 18世纪以后有了变化,其时,东方在封建帝制的统治下已经腐朽,而西方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资本主义阶段──诗歌也是如此,欧美诗歌出现了浪漫派,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诗人,对我们中国影响较大的有英国的…  相似文献   

10.
诗歌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中华民族一直是一个诗的泱泱大国,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名家辈出,精彩纷呈。这些诗歌曾经陶冶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子孙,是前人留给我们无上的宝贵遗产。但是,曾几何时,诗歌遭到了冷落,诗歌的教学严重滞后,诗歌在许多青少年的心里渐渐死去,成了"背诵默写题"的代名词。所幸,语文教学改革的春天真正开始了,一个回归诗性、人性的诗歌教学即将来临,"拯救诗心"的行动得到了广泛而持久的呼吁和响应。  相似文献   

11.
舒婷是朦胧诗创作的核心人物之一。诗歌语言的问题是20世纪中国新诗历史发展中一个相当重要的论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于中国文学和诗歌语言的话题更为郑重地进入了人们地视野。人们开始认识到,正是语言的变迁从根本上改变了20世纪中国文学以及诗歌的面貌。通过对舒婷诗歌的实证分析,我们大致可以看出它的语言体系的现代性,从而感受它在思想上的现代性,正是这种语言本体层面上的提升奠定了新诗新的审美原则,使新诗得到了又一次诗体解放。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学传统中,爱国主义思想一直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汉代开始,内地有不少杰出人才远戍西域,他们中的一些人留下不少描绘西域山水风光及人事活动的诗歌,虽然个别作者在部分作品中曾流露出消极悲凉情绪,但不能否认爱国主义是这些诗歌的主要内容。描绘西域风情的诗歌是我们的一笔优秀的文学遗产,我们应该研究它,继承它,以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和新文学。本文想就这些诗歌中的爱国主义内容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诗歌发展的长河中,诗歌的教化功能向来为人所推重。朝着时间的另一端回溯,从人类的文化源头开始,诗歌便背负着沉重的使命感向我们走来。当它凝结了标志着人生里程中智者风度的“情感”或者“理性”时,诗歌形式作为一种载体又以稳定的物化形态回到人类的精神世界中来,触动人类诗歌意识的觉醒,从而用诗的方式去把握世界。在诗与人的沟通中,诗歌的教化作用具有卓越的价值,从艺术的美学意义出发,向着启悟人类灵性的深层次迈进。  相似文献   

14.
诗歌鉴赏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高考中也占有相当比重。但是一些同学在进行诗歌鉴赏时常常不知从何处下手,笔者觉得这主要是因为同学们还未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下面,笔者试从诗歌的关键词句、诗歌的写作背景、诗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三方面来谈谈突破诗歌鉴赏堡垒的方法。一、从诗歌的关键词句入手进行诗歌鉴赏我们在学习郑愁予的《错误》时,老师都会讲到理解这首诗要从“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句入手,这一句是我们理解这首诗的关键,也是突破口。同样,在鉴赏别的诗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找出这样的词句,有些诗歌的标题本身就为我们…  相似文献   

15.
<正>古典诗歌具有丰富的素质教育价值。中国具有悠久的诗歌教育传统,诗歌展示了良好的教育功能。从春秋时代开始,孔子就开始利用《诗经》进行教育的尝试。历代的教育家都把古  相似文献   

16.
说到绝句,同学们再熟悉不过了,恐怕我们接触诗歌就是从绝句开始的吧!李绅的《悯农》,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绝句》,贺知章《回  相似文献   

17.
李春燕 《考试周刊》2011,(85):43-44
中华五千年,诗歌是经典。从春秋时代开始,孔子就开始了利用《诗经》进行教育的尝试。历代的教育家都把古典诗歌作为教育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过去,“除诗歌外体裁不限”成了高考作文一条死规。近年来的高考作文,文体限制开始放开,有考生开始写诗歌,但从答卷的情况看,得分都不高。今年高考,有一篇题为《选择》(原文附后)的诗歌作文却得到阅卷指导委员会的一致好评,得了满分(60分)。对此,《华西都市报》等社会媒体都对这篇满分高考诗作作了报道,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经过我们确认,写这篇诗作的考生是四川师  相似文献   

19.
<正>从胡适的《尝试集》开始,中国的现代诗歌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发展历程,优秀的诗歌文本浩如烟海,但很多学生却觉得自己离诗歌越来越远,越来越难以读懂它们。纷繁的意象、缠绕的情感、跳宕的语言,使学生望而生畏。不可否认,现代诗歌有其复杂艰深的一面,但并不意味着它是不可解读或毫无路径可寻的。当下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困惑与不解,很大一部分原因源于我们中学诗歌教学的滞后。有鉴于此,本文试图解决诗歌教学中最基础的问题:哪些方法有助于我们  相似文献   

20.
杨洁 《中文自修》2024,(5):21-24
<正>怀乡,是诗歌永恒的主题。从《诗经》开始,就有了怀乡的诗歌。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高峰,无论是初唐、中唐,还是晚唐,都有很多杰出的诗人创作了怀乡诗。他们因各种原因,离开家乡,但无论身在何处,却总是思念故乡,思念亲人。品味这份怀乡情,有助于我们读懂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