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芮成钢  江芬 《大学生》2012,(21):56-57
碎片化传播的时代有人做过测算,现在中国人平均每90秒钟就要看一次手机。但是手机屏幕很小,每个人看手机的时间也很短,所以说新的传播方式,比如手机报、微博,篇幅都很短。这使得人们的注意力变得越来越短,我们很难有耐心去看完一本书,更多的耐心可能就集中在20秒看一个东西。所以,有人说,我们进入一个碎片化传播的时代。好现象是人们的信息量扩大了,特别是出现社交  相似文献   

2.
碎片化传播的时代有人做过测算,现在中国人平均每90秒钟就要看一次手机。但是手机屏幕很小,每个人看手机的时间也很短,所以说新的传播方式,比如手机报、微博,篇幅都很短。这使得人们的注意力变得越来越短,我们很难有耐心去看完一本书,更多的耐心可能就集中在20秒看一个东西。所以,有人说,我们进入一个碎片化传播的时代。  相似文献   

3.
韩震演讲 《大学生》2013,(17):58-59
正互联网时代的教学相长如今,知识的数字化和互联网改变了人们去获取知识的渠道。信息已经全球化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也多样化了。我们过去买本新书都很困难。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位老师上课讲得不生动,但是他讲得挺深刻、系统,后来我到北京来读研究生,买了一本书一看特别熟悉,发现就是老师讲的。他提前买到这本书,我们见不到,他就念这本书。现在就不行了,信息化时代,老师再这样干,肯定被学生哄下台去了。现在互联网、iPad、手机都具有学习功能,知识产业和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最近看了中国青年报上的一篇文章《一个人的网络学院教学震动了世界》,一个美国人创办了可汗学院,  相似文献   

4.
我的信仰     
何炅 《中学生百科》2012,(27):53-54
我的信仰最近总是看到有人谈论关于信仰的问题,就对这个事情特别好奇,有人跟我说信仰是一个人应该一直追逐的东西,我听完了还是搞不清楚,所以就想问问您,您觉得是这样吗?那您的信仰又是什么呢?——天夕雪影何炅回复信仰是一种安全感。就是不管在什么情况都可以用它来解释来指引,也可以带领我们去到更好的地方。既然是这么好的东西,要拥有它当然就要付出代价。拥有信仰不容易,拥有了之后要坚持也很难。因为有很多时候,是非因果  相似文献   

5.
当我们在一起讲理想的时候,犹如在山下散步,每个人都信誓旦旦地说“我要登上山顶”。大家仔细看,走一会儿,就剩下一半人了,再走,到了最后,就剩五六个人了。其他人都不知道跑哪儿去了。或许在半山腰上,有人会说风凉话:“上去干吗,上去也得下来,有这工夫,不如去看个电影谈个恋爱旅旅游。”许多人都在给自己找理由。最后就剩下一个人,登上了山顶。这个人告诉大家,我看见了很多风景。但也许仍有人不以为然,说照片怎么跟你说的不一样,要不就说,我没上去,不信你看到的。  相似文献   

6.
沈昌剑 《课外阅读》2011,(3):231-231
有人说,我们要学会用放大镜去看学生的优点,用显微镜去看学生的缺点。说得真好!作为教育者,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会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优点,他们都有各自独特的美丽之处。  相似文献   

7.
正Preface遇到孩子成长过程中不顺利的时段,总会有人跑出来说:别着急啊,孩子再长大些、懂事了就会好的,要耐心等待。基于这种论调,好像父母什么都不用做,光是训练自己的耐心、光是等着就可以了。这完全不合逻辑啊!所以我想具体来谈谈,在"貌似等待"期间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家长参与越多,孩子成长得越好我是属于那种遇到麻烦,一定要去看清其本尊,及设法寻找一些具体的应对策略的人。在孩子的教养过程中也是  相似文献   

8.
刘芬 《科技文萃》2005,(2):79-80
"我怎么觉得外国人长得都是一个样子?"经常听到人们这样说. "生活中,我们的确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实验室主任罗跃嘉博士告诉记者,"人们在看电影的时候,如果我们看的是国产片,自己民族拍摄的,我们会很快判断出影片中人物的角色特征:是一个刚正不阿的正派人,还是一个缩头缩脑的小人,是20岁的小伙子还是40岁的中年人.我们也能很快判断出人的性格以及职业等.但是如果我们看的是国外的影片,识别起来就相对困难,特别是那些和外国人接触比较少的人,识别起来就更困难.当然,国外的人看我们国内的影视剧,也会有同样的现象出现."  相似文献   

9.
奇特的惩罚     
<正>公元2314年,物质生活非常丰富,人们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想玩就玩。然而,就在这样美好的时代里,有一个叫曾奇怪的人居然抢了邻居家的一个花瓶。照理说,抢一个花瓶算不上什么罪。可是在这样美好的时代,已经有几十年没有人犯罪了,所以抢一个花瓶可就不是一件简单的小事了,这绝对是人们无法允许的。曾奇怪成了一个罪不可恕的人,人们纷纷要求给他惩罚,有人说最好把他关到监狱里去。提到监狱,大家都傻了眼,这世上哪里还有监狱啊。据网络上的消息说,最后一座监狱已经在50年前就被推倒了。难道为了曾奇怪一个人,要去修一座监狱吗?这  相似文献   

10.
大学之大,在其精神之挺拔。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立校之本和奉行的精神原则,那就是他们的校训。可以说,每所大学的校训都是这所大学当初提出的一个目标,并经过多年的积淀而成为该校的精神象征。所以,有人说,看大学的精神,就先看校训。此话理由充分。同样,我们要了解一所大学,也可先从其校训中去体会她的风韵。  相似文献   

11.
随班就读的学困生,成绩不好不能就全盘去否定他们,有人说过"天生我材必有用",那么应该是有几分道理的,至少他们也是金子,他们也有他们闪光的一面,只是需要我们老师用细心、耐心、责任心去发现,所以,老师们请多关注这些被你遗忘的孩子吧。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一些老派的绅士看来,手机和社交网络正在扼杀传统礼节和优雅的举止,礼仪就像厨艺、缝纫和织毛衣的技巧一样,并没有从上一辈身上传给今天的年轻人。但同时,年轻人也觉得每一个刚刚学会使用智能手机的长辈都像闯入现代社会的野蛮人:他们会不分时间场合地通过社交工具发来一条冷冰冰的"问候"——"你今天和谁一起吃饭?"对于什么是科技时代的礼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是吃饭时不能看手机;有人认为是在你边吃饭边看手机时不要告诉你  相似文献   

13.
关系,是我们每个人,每个团体、每个国家都要搞的,而且要搞好,因为关系牵涉到自身的存在与发展问题。没有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家能完全地“独立自主”的。人本来就是联系着的。团体、国家都是关于人的组织。特别在当今时代里,市场经济竞争的挑战性,愈来愈促使人们去发挥联系的作用,发挥借用的本领,以此壮大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力。可以说,没有关系,也就没有了自己;不搞好关系,也就没了发展。我们要很好地研究关系学。不过,有人,可以说有不少人,对“关系”的研究达到了一种令人发指的地步。“关系”在他手中发生了种种变化,…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21世纪是一个网络的时代,脱离了网络便等于脱离了一个世界。其实,在这个数字化生存的时代,这句话一点也不过分。网络的出现的确为我们勾画了另一个神奇的世界。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为我们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广阔前景,它把人和人、人和信息紧  相似文献   

15.
我们很难靠说服去改变一个人,因为每个人都固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这个门只能由自己去打开。一个人无论做什么,都可能形成习惯。有的人怕干活,时间一长,就会变成习惯性的懒惰;有的人遇上稍不顺心的事就大为烦恼,时间一长,就会变成习惯性的烦恼;有的人遇上一点小事爱忧虑,时间一长,就会变成习惯性的忧虑……通常人们只是把  相似文献   

16.
iPad能否成为报刊杂志救世主? 当iPad首次出现在荧幕上时,很多报刊杂志都将它视为拯救者:增加收入,与当前互联网“信息免费”的局面相对抗。最新数据则显示消费者订购网络杂志服务的热情正在消退。一些出版社开始认识到简单地使用一个iPad程序算不上是数码内容战略。有风险投资家表示,除了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这样著名的刊物外,很难认为一个平板电脑这个新的平台就能改变当前互联网上报刊杂志免费的状况。既然人们不愿意在网络上购买新闻,那么通过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平台购买的可能性也不大。  相似文献   

17.
我爱看人     
我一直有个习惯——看人,尤其是好看的人。不是粗略地看,而是专注地看。有时发现自己太"直视"了,才伪装"不经意"地看。所以有人——特别是年轻的女孩——走进我们的办公室,我一定抬起头盯着瞧;等她走了,我还要掉转头去看。走在马路上,我也常这样,从迎面远看到近看到扭过头甚至转个身去看。反正女子看女子,相信不会有人觉得我"恶形恶状",我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合礼节。  相似文献   

18.
你知道4G吗     
正2014年,我国部分城市开通4G移动通信业务,4G手机也纷纷上市。"4G"具体指的是什么呢?有人说,G是一个表示信息容量的单位,相当于10亿个比特,6700万个汉字,"4G"表示每秒钟可以传输相当于2.7亿个汉字的信息量,所以速度特别快,下载一部电影就是眨眼的工夫。也有人说,"4G"是手机的储存空间;还有人说它是手机的内存。其实,有些理解是错误的,此G非彼G,"4G"手机中的G,是英文Generation的首字母,是"代"的意思,4G表示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与表示信息容量的"G"无关。  相似文献   

19.
难题解析     
编辑同志: 我有一个初中一年级的女儿,这孩子小时候特别听话,是个人见人夸的乖乖女,可是从今年春天开始,我发现她变了,对大人的话再也不像以前那样言听计从了。本来我家离学校特别近,为了方便对她教育,我们。直让她走读(她班里的同学大部分都是寄宿),可现在她却闹着要去寄宿,我们不同意,她就在家里处处和我们顶牛,我们说什么她都要和我们争论一番。给她买回的衣服她说不喜欢,说什么也不肯穿;节假曰让她和我们一起去走亲访友她不肯去,宁愿自己一个人闷在家里看书、看电视;还经常把自己的小屋反锁上不让我们进去,说不能随便侵犯她的隐私……弄得我和她父亲都头疼不已,真不知道这孩子是怎么了?是不是人们常说的青春期的“逆反心理”?我们该怎么办才好呢?  相似文献   

20.
<正>你觉得《红楼梦》闷死人吗?我到现在都还是觉得《红楼梦》很闷,更不用说小时候了。有人跟我说《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对付人的手腕特别厉害,我都很困惑:王熙凤这样就很厉害吗?有比妈妈的那些朋友厉害吗?大概因为我家里常常有很多"王熙凤"进进出出,所以我看《红楼梦》时,就觉得王熙凤还算"蛮正常"的嘛!也有人跟我说《红楼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