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沈阳市交通生态足迹的时间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沈阳市交通足迹总体形势、各种交通工具的生态效率变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沈阳市1995年~2004年交通足迹连年增加,且其增长率高于客运量,环境恶化速度快于经济增长速度;②总的看,沈阳市交通的生态效率有所提高,但近几年出现下降趋势,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对客运量贡献最大的公共交通生态效率这期间出现了下降的趋势;③无论从总量上还是增长率,小轿车对城市交通足迹均有较显著的影响,是对交通足迹贡献最大的交通工具。由于交通生态效率最低、环境压力指数远高于其他交通工具,小轿车对沈阳市交通环境压力的影响和冲击最显著(其他交通工具相对较小)。通过沈阳市地铁工程运营前后情景预测和对比可知,地铁工程将能缓解沈阳市未来交通环境的压力。  相似文献   

2.
柳春图1935年2月出生于江苏镇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力学专业后,在中国科学原理学研究所工作。历任固体力学研究室主任、海洋工程研究部主任、力学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力学研究所学术顾问等。曾兼任国际断裂学会常务理事、副主席,远东及大洋洲断裂学组织副主席,中国力学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北京力学学会理事长等。现兼任中国科学院海洋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断裂学会理事、远东及大洋洲断裂组织常务理事等。培养了3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20余篇,两部专著《板壳断裂力学》、《夹层板壳的变形、振动和稳定性》,均为国际该领域内的第一部专著,后者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  相似文献   

3.
建设低碳社会是人类通往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而低碳城市是低碳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视角,以东北中心城市沈阳为例,指出沈阳市目前低碳城市建设存在城市用地结构与城市交通不协调、交通系统结构不完善,以及缺乏低碳交通的社会意识等三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关系是基础、交通系统整合规划是关键和确立低碳交通的社会意识是根本等解决思路,并分别给出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张东海。1964年出生于山西省五寨县,1985年大学本科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物理系,分别于1988年和1999年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获工学硕士学位和物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山西师范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所长、教授、研究生导师,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省重点建设学科带头人;兼任国际原子核径迹学会委员,中国固体核径迹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近代物理教学研究会理事,山西省物理学会理事、科普部副主任。  相似文献   

5.
大山的儿子     
吴爱祥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1994年晋升教授,1996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澳大利亚矿冶协会会员,中国矿业协会采矿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湖南省金属学会常务理事务、《金属矿山》和《矿业研究与开发》杂志理事。  相似文献   

6.
首先简单介绍了沈阳市交通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了交通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沈阳市交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许宗富,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原中国科学院沈阳专利事务所)经理,专利代理研究员,专利代理人,律师。他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沈阳电子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获辽宁省科技成果奖和沈阳市科技成果奖各2项,并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85年,取得专利代理人资格,1991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和被中国专利局授予全国专利系统先进个人称号。  相似文献   

8.
李长松,硕士,研究员。1982年7月毕业山东农业大学植保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工作至今,1988年,他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兼任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大学农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农业部绿色食品咨询专家、农业部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副主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山东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9.
史旭泰,毕业于沈阳工业大学机械专业.毕业后在沈阳水泵厂作专职技术改造工作.1986年到辽宁专利事务所工作,并于同年取得专利代理人资格,曾任专利代理部主任,多次应辽宁省高级法院、沈阳市中级法院之邀,参与专利案件的鉴定工作;1993年晋升为副研究员,撰写的论文被辽宁省知识产权研究会评为二等奖.2000年组建沈阳亚泰专利代理有限公司,并任辽宁省知识产权研究会理事,个人代理专利申请1300多项,并承担多起无效、专利诉讼等.  相似文献   

10.
张文举,解放军医学图书馆研究馆员。1988年毕业于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获理学硕士。现任全军档案专业评审组成员,国际图联卫生与生物专业组常委、中国图书馆学会理事、中国图书馆学会统计与评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图书馆学会编译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委员、医院图书馆委员会秘书长等职。  相似文献   

11.
陈洪凯,西南交通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重庆交通学院岩土工程及隧道工程教授,重庆交通学院一级教授。担任重庆交通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重庆交通学院地质与岩土工程系主任。陈洪凯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全国优秀教师,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陈洪凯教授为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会员,还兼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地质灾害研究会防治专委会副主任,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重庆市土木建筑学会岩土工程分会理事,重庆市地矿协会环境地质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国土局、移民局、计委专家组成员等,曾获得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优秀科技奖”。  相似文献   

12.
王亚辉,男,1929年生,四川自贡市人,生物学家,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动物系;1962年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发生生理学研究生毕业.1980—1983年赴联邦德国马普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访问进修.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理事长,《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卷编委(细胞学、胚胎学分册副主编),《实验生物学报》副主编,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生物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生物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13.
谢富仁1956年12月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5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现任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地质学会35、36届理事,中国地震学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学会构造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副主编,《华北地震科学》副主编,《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副主编,《地震》期刊编委,《西北地震学报》编委,《国际地震动态》编委。主要从事地质构造、地球动力学、构造应力场和地震区划研究工作。曾获国家科技技术进步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五),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一),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一),发表论文60余篇,1996年入选中国地震局首批跨世纪科技人选,并获人事部授予的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相似文献   

14.
交通工程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工程经济主要是研究交通工程的经济效益及其经济评价,选择最优方案,研究提高交通工程效益的途径和措施,它是交通经济的主要因素,现有交通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深度不能满足交通工程项目决策的需要。期望通过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观念的不断深入,使交通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工作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专家档案马世宁1941年生,北京人。装甲兵工程学院装备再制造工程系装备表面工程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总装备部装备维修工程技术专业组顾问、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兼表面工程分会副主任、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理事及再制造工程委员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16.
陈联寿.1934年3月7日出生,汉族,中共党员。1999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出生于浙江省定海县。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先后担任中央气象台台长、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国家气象局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第一副院长、院长。中国气象学会第21、22、23届天气与极地气象学委员会主任委员、理事、全国台风海洋气象专家工作组组长、国家攀登计划工程与技术科研重大基础研究TIPEX项目首席科学家、南京大学兼职教授。1984~1995年曾任亚太经社理事会/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相似文献   

17.
王峰 1955年生于河南周口,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82年元月毕业于湖南大学土木系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后分配至机械工业部第十设计研究院,1996年5月调至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目前担任全国建筑给排水学会常委、给水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建筑给排水青年工程师协会特聘理事、核心期刊《给水排水》编审委员、《亚洲给水排水》编委、《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二版)主编、广东省给排水学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公安部消防专家库专家、中国水网咨询专家、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委员会给排水分会专家、广州市建设科技委设备专业委员会专家、广东省消防协会常务理事等社会及学术职务。  相似文献   

18.
姚春德,1955年6月出生,博士,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和特聘专家,中国内燃机学会中小功率柴油机分会副主任,《工程热物理学报》编委,《工程力学》编委,是《Applied Thermo Energy》、《Energy and Fuel》等国际刊物的论文评审专家。  相似文献   

19.
<正>专家简介:宋伟刚,1963年生。1984年毕业于阜新矿业学院煤矿机械化专业,1988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1996年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东北大学机械电子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物流学会理事、辽宁省机械工程学会物流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流工程分会常务理事、全国连续搬运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重型机械工业  相似文献   

20.
杨义 《今日科苑》2007,(19):54-56
李子丰,1962年7月生,中共党员、民盟盟员,河北省迁安市人。1983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钻井工程专业;1986年于该院石油机械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1992年于石油大学(北京)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1992年~199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力学博士后:1994年~1997年大庆石油学院副研究员;1997年~1998年大庆石油学院研究员,大庆市政协常委:1999年中国地质大学“211”工程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燕山大学石油工程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在美国路易斯安娜大学做访问学者。兼任SPE Drilling & Completion Technical Editor、河北省学位委员会委员、燕山大学学报编委、石油钻探技术编委、石油钻采工艺编委、河北省石油学会理事、河北省振动工程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评议人、“973”项目评议人。 独立出版专著《油气井杆管柱力学》、《井眼轨道控制理论》,与人合著《小井眼钻采技术》、《井眼轨道实用理论基础》和《石油钻井工程力学进展》。在《SPE Drilling & Completion》、《Journal of Canadian Petroleum Technolog y》、《力学学报》、《工程力学》、《力学与实践》、《石油学报》和《天然气工业》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和EI收录20多篇。[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