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阅读是个泛化的概念,指向青年语文教师学科专业发展的阅读则是一个界限相对清晰的概念。这种阅读有特定的范畴、方法、路径,因何读、读什么、怎样读,是青年教师专业阅读需要明确的问题,对此进行探讨,对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应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语文要素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单元教学的重要部分,指导方法的学习与运用。要教好语文要素"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就要先弄清楚什么样的词句是有新鲜感的,这样的词句用什么方法体会,教学时又需要注意些什么。"新鲜感的词句"指向学生阅读时的个性体验,教师要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同时也需要适时引导点拨。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在教学一线亲身上过无数次课,也听别人上过无数次课,总有一个想法在脑海里盘旋,一篇阅读课文,读到什么程度,就算到位?教到什么范围,就算到,边?语文阅读教学到底有没有轨迹可循,有没有评定阅读教学的客观标准?1988年,撰写《中学语文教学法》的作者朱绍禹先生指出:“为使学生的读文能力达到更高水平,语文教师需要了解阅读水平可以分几级,在什么情况下达到哪一级才算实现阅读教学目标。这是个衡量阅读能力的标准问题,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和以后的发展关系极大。”基于此,朱先生在其著作中首创性地将阅读水平分为复述性、解释性、评价性、创造性四个层次。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往往只重视教师讲解和学生书面练习,重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口头阅读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阅读素质的提高。有的同学阅读课文结结巴巴,简单语句都读破了;有的同学阅读课文声音太小,别人无法听清;有的同学唱读课文,把握不住阅读的重音和节奏。我们知道,指导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阅读应该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不能以自身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因此,"个性化阅读"已渐渐被语文老师重视起来。教师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一、吃透文本,引领个性化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顾及每个学生的阅读心理,让学生以自己的阅读表现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文本  相似文献   

6.
龚蕊 《教师》2015,(17)
语文教师在自我成长过程中修养的体现离不开阅读.教育类的阅读、学科专业的阅读以及其他百科知识的阅读都可促进语文教师修养的提升.而教师的修养不仅仅需要阅读,还需要自身的实践、与优秀教师及学生的交流,从中不断获取知识与经验,促使自己有更多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面对“小学语文阅读到底该做些什么”,我的回答是:教大气的阅读,我的阅读我做主。  相似文献   

8.
时尚阅读是指教师、学生对时尚文学的感知、理解和建构。它是一种课外阅读。而课外阅读质量的好坏切实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本文就时尚阅读对学生语文阅读质量的影响做些探讨,以求共勉。  相似文献   

9.
在强调学生大量阅读的今天,一个不引导学生读书的语文教师肯定不是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而一个只叫学生阅读,而不关注学生读什么书,不关注图书馆的语文教师同样不能算是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目前,肖阅读观念牢牢地根植于学生的心中,并外化为阅读行动时,图书的来源问题成为了阅读的瓶颈。这一瓶颈如果解决得不好,必然加重学生购买图书的经济负担,而且严重制约着学生的阅读的品质、效果和阅读氛围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正阅读,从大处说,"一个多读书的人,其事业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从小处说,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都是至关重要的。面对一年级的新生,关于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的培养,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学期初,学校对一年级新生作了一次起点研究,作为语文教师,我最为关注的是学生已有的语文知识与能力。在42位参与调查的学生中,会读单韵母的有38人,占总数的90.5%;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积累,对学生的阅读量还作了明确的规定。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为学生做些什么呢?我觉得至关重要的就是激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指导孩子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孩子们导航,让孩子们在  相似文献   

12.
以前,我一直认为,一个好的教师,与他的知识面并无太大的关系,只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备课认真,指导学生学习有方法,就是个不错的教师了,不需要有什么阅读的要求,不需要拓展知识,就算不看书也不会影响教书。可是,在新课程的环境下,我却发现,仅仅是这些,离一个好的语文教师的标准还太远,因为新课程对语文教师提出的要求有了变化:首先的一点就是教师应当知道课堂中的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是什么关系,这就需要广泛地阅读,  相似文献   

13.
阅读能夯实语文教师人文底蕴,是语文教师提高自身人文素养的条件;是辨别文化,启迪学生认识的前提.作为一名致力于专业发展的语文教师而言,需要阅读的途径主要有: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这些知识性储备阅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经典、时文美文阅读这些拓展文化视野的背景性知识阅读.  相似文献   

14.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推行、落实,如何培育、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知识,还需要让学生沉浸在“悦读”氛围之中,让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阅读课文的乐趣,获得学习成就感。另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制定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案,可以通过对比阅读、创设阅读情境、亲子阅读、个性阅读,为学生营造趣味阅读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不断成长。本文主要对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展开分析,希望能够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些教学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多读书、读好书,这是学好语文的不二法门。学会主动阅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阅读。这就要求阅读时学会思考与提问,学会诵读,学会做笔记,同时注重教师的引领。  相似文献   

16.
《早期教育》2007,(3):40-43
幼儿的早期阅读需要温馨幽雅的阅读环境。幼儿坐在什么上面阅读、将书摆放在哪里以及如何爱护图书,是需要教师们重点考虑的问题。[编按]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故事教学要整合多维视角,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课堂上得到更好的发展。《爱迪生救妈妈》是一篇阅读课文,在梳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从不同维度来指导学生阅读,首先要有儿童视野,其次要有语文视野,再次要有教师视野。  相似文献   

18.
阅读文本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而且是语文教帅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都会要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且要求他们读懂课文,弄清文意,然后做一些相关习题。如果能够独立完成这些问题,教师就会认为他们已经读懂课文,进而认为自己已经完成教学任务。至于学生是否理解课文,或从阅读中是否学得读书方法和写作方法就不得而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现阶段,以前的阅读方法已远远不能够满足需要。历史赋予教师去探索新教法的任务,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入手,授学生以渔。笔者在教学中常用“五读法”,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在阅读教学中,对一些篇幅较长的课文,应做到有重点有目的地读,有重点有目的地去教.长文短教,长文细教,一直是我们一线语文教师的难题.精读细教不仅为学生阅读课文提供方法和技能,还关系到语文教学中重难点的有效处理,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精读细教,可以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打造出语文的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的精读细教该怎样做才能抓住重点呢?  相似文献   

20.
感悟是连接生活,阅读和写作之间的一座不可逾越的桥梁,没有感悟就不会写作,所以说,感悟是写作的生命。那么,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感悟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