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年的味道     
生活中人们常说:“一年一个味,每年过年都有不同的感受.”可是在王小林看来,每年的味道却都是一样的. 王小林的父母外出打工已经有八年之久了,而这八年来他的父母从来没有回家陪他过过一次年.打小他就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他的内心,他多么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像别的孩子的父母一样陪在自己身边,特别是每到过年的时候,他就越加渴望父母能回家过年,哪怕他们只在家里吃顿团圆饭.  相似文献   

2.
在《小麦进城》这部电视剧中,看到这样几句父母有关孩子问题的对白,感觉非常受益.妈妈说:"做父母的管孩子也都是为了孩子好,自己吃过的苦不想让孩子再吃,自己受过的罪不想让孩子再受,自己走过的弯路不想让孩子再走.他们怎么就不懂做父母的心呢?"爸爸说:"该经历的就得让他们经历,他们有自己的路要走,说不定他们会生活得比我们更好.  相似文献   

3.
谭星信箱     
海南省文昌市华侨中学FXZ:姐姐,我读小学时住在家里,上初中开始寄宿.可是我一进宿舍就很伤心,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没离开过父母,一下子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真的不是滋味.我怎样才能克服对宿舍的害怕心理?  相似文献   

4.
刘燕 《家庭教育》2020,(1):88-88
我的父母都是农民,没有多少文化.也没有任何手艺,就靠种几亩薄田维持生计。因此,小的时候我吃了许多苦。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懂事早,这句话一点也不错,在我6岁时.我就懂得了生活的艰辛,并暗暗发誓.长大后一定要挣很多很多的钱,让父母都过上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2004年7月—10月,我随宝安区骨干教师培训班在英国达勒姆大学学习。学校安排我住在hom estay(即在当地人家里住)。那段时间里,我慢慢感受到了英国人不同于中国人的家教观。一、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在英国学习期间,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我都强烈地感受到英国人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从一个孩子呱呱落地之日起,他就被当成一个独立的人看待,父母从不勉强孩子做什么,而是按照孩子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去做应该做的事情。一岁多一点的孩子,当他们能自己拿起叉子吃饭时,父母就鼓励他们自己吃。孩子吃完了,衣服上和脸上都脏兮兮的,父母不会责备…  相似文献   

6.
鲇鱼汤     
“万善孝为先”,这句话的含义是指:一个人的本性再善良,孝顺父母也是第一位的,这是人最基本的品德。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更谈不上爱别人。我的爷爷在他的一生中体会到了父亲的孝顺。我们张家世世代代生活在山东农村,爷爷打小就爱吃鱼,这是爷爷惟一的嗜好。爸爸从小就很调皮,没少挨爷爷的打。但是一有鱼吃,爷爷宁愿给爸爸吃,自己一点也不沾。当时生活越来越艰难,爷爷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不得不白天黑夜地在大队里挣工分。一天,爷爷正干着活,突然昏倒了。家里惟一的劳力病倒了,在这样恶劣的情况下这不是雪上加霜吗?虽然爷爷打过爸…  相似文献   

7.
杨均  万兆芳 《教育艺术》2008,(1):39-39,42
"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不知道什么是父爱母爱,就连他们的样子都记不清了.我早上煮了一锅稀饭,能吃一整天,从来都是自己洗衣做饭,而且还承担了家里相当部分的农活.我考试从来都不及格,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上学期我考了最后一名,这学期我不想考最后一名了."这是一个留守儿童的日记.  相似文献   

8.
高媛 《宁夏教育》2008,(4):77-77
美国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竞争激烈的制度下,父母从小就着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独立性格及竞争意识。在幼儿时期,父母就开始放手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独立活动,一岁多点的孩子基本上都自己吃饭。父母把孩子放在椅子上,把食物放在他面前的小桌上,让孩子自己动手吃。如果孩子不想吃,父母决不喂。饿了,孩子下一顿就吃光了。绝对看不见父母端者饭碗追着孩子喂饭的情景。  相似文献   

9.
是的,没什么丢人的,我就是那只住在井底的青蛙.当我还是蝌蚪的时候就生活在这里,我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的,不知道我的父母是谁,他们在何方.但我并不怨恨自己的出生,还有我的父母,至少,他们留给了我一片蓝天,还有一双看得见蓝天的眼睛.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节七年级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是有关"父母的权利和义务"。为了使学生的理解更为深入,我发起了一个讨论"请大家讲述一件父母为我所做的印象最深刻的事。"学生们纷纷踊跃发言,有的讲父母总是把新鲜的饭菜、水果让给他吃,自己吃隔夜的;有的讲晚上做作业时父母尽量守在他身边,尽管他们自己已很累了等。由于学生们的发言与我所设计的教学目标相吻合,因此我感到很满意。然而,意  相似文献   

11.
迟到的顿悟     
近来,我一直在思考关于工作的价值以及它与所谓的生活"目标"之间的关系,假设真能这么表达的话.关于一个人只有在生活中经历种种磨难才能使自己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的原因,我和妈妈进行过多次深入探讨.我的父母都才华横溢,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这个世界,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我真是太幸运了.由于她们的辛勤劳动和丰硕成果,我才能够过上富足的生活.而且,我还能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地进入一所好学校,而学费问题可能剥夺很多人的这项权利.父母赐予我的礼物就是给我机会让我接受最好的教育,但之后就该由我自己做决定,然后为之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2.
感恩父母     
我生长在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父母都是工人,不过,在这样一个平凡的家庭中,学习却给我们带来的欢乐,财富与知识。而同时学习的过程也让我体验到了各种滋味。从小父母对我采用的家庭教育方法就是以自己的行动、言论、来教育我。记得我上小学时,每到吃晚饭时,父亲总是吃得最快的一个,因为他要去上补习班。有时候下班晚了,饭都来不及吃就直接去补习班了。  相似文献   

13.
朱军 《初中生学习》2007,(10):14-15
我不敢轻易回忆童年,因为我的今天与我的童年生活天壤之别.童年时最清晰的记忆都是关于父亲母亲的,关于贫寒的家和自卑的自己.也许当年还曾有过委屈,但今天为人父母后才知道,虽然经历了一个清苦的童年,但是我得到的一切都是父母能给我的最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记得有一次去同学家玩,看到她家里装修得特别好,跟我家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当时我心里就暗暗抱怨父母。我想,他们为什么就不能给我一个这样好的生活环境呢?升入高中后,我也像其他爱漂亮的女生一样开始关注自己在同学眼中的形象,因此我经常出入发廊、买化妆品、买时髦的衣服。这样一来,父母每个月给我的生活费就不够用了,我只能想尽办法问他们要钱。有时候,看着父母辛苦工作的情形,我心里也觉得自己不应该。可事后,我又常常为自己开脱:我现在是学生,花父母的钱是理所当然的,同学们都这样,我为什么就不可以呢?”湖南飞儿安琪小语:我们…  相似文献   

15.
每当听别人说起小时候吃的糖三角,我就不免有些怅然。我小的时候,挨饿的记忆倒是没有,可稍微讲究、精致点儿的美食享受,在我的记忆中几乎是空白。也许正是缘于自己小时候有很多缺失吧,所以有了孩子以后,只要条件允许,我尽可能让孩子享受到一个普通温馨家庭应该享受和体验到的一切。做父母的在潜意识里都不愿让自己生命中曾经的缺憾,也同样成为儿女生命中的缺憾。前几天有位博友给我留言说:你那么疼爱宝贝儿子,会把儿子的嘴吃刁了。等上了大学,会吃不惯食堂的饭菜。我想,孩子离开父母离开家以后,会很快适应新环境的。人这辈子,  相似文献   

16.
据报载:在国际儿童绘画比赛中多次获奖的一位小画家举办个人画展,开幕式上记者要这位小画家谈谈自己成功的“秘诀”,不料小画家洋洋得意地说道: “我的成功是因为有两个秘书,我爸爸是我的工作秘书,什么削铅笔、画纸、挤颜料之类的粗活,全不用我动手,他还要收集各种比赛信息,开展社交公关;而我妈妈则是我的生活秘书,我一提笔画画,妈妈就会把吃的、喝的都为我端来……”显然在父母过度关心和溺爱中,孩子不懂得尊敬父母,当物质的给予超过甚至淹灭了精神的给予,当父母付出了许多却换来了一个骄横得连父母都不放在眼里的孩子时,父母们要想想这种爱是否过头了。  相似文献   

17.
是不是我在这里挖一个洞,把对自己的失望和无力都埋进去,我就能重新做回自己?因为一直过着近乎"分裂"的生活,我一直有着写日记的习惯,没有办法把心里的真正想法向任何一个人倾诉,包括自己的父母,我选择了写日  相似文献   

18.
<正>放学回家,父母还没回来,自己就炒了个蛋炒饭,以应对一下饥肠辘辘的窘困。无奈好久没下厨,撒盐时不太走心,炒出来的饭口味颇重。无奈,只能悻悻地就着冷茶吃完它。父母回来后,我用一句话总结了自己的悲惨经历——自己炒的饭,齁死也得吃下去。其实这不是因为我有多节俭,而是源于父母对我一贯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为了改变家里的生活状况,我跟随打工的父母来到新疆。父母为我选择银河学校就渎。父母每天早出晚归,一日生活全由我自己安排。  相似文献   

20.
窗外天很蓝     
一直都很喜欢尼采的那句话:"白昼的光,如何能够了解夜晚黑暗的深度呢?"我总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他们生活在白天,拥有阳光,可以整日在欢声笑语中度过,因为他们有绿荫的守护:而我不一样,父母从小就告诉我:"你要坚强,你所能做的,只有自己爱自己."他们从来不溺爱我,因此,我很小就学会了自己舔伤口,在摔倒后自己爬起来,就像生活在黑夜的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