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环 《教育导刊》2007,(9):8-11
"课程价值取向是人们基于对课程总的看法和认识,在制订和选择课程方案以及实施课程计划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性。"〔1〕任何一名从事教育的人,无论是理论工作者,还是实践工作者,都有自己的课程价值取向,它综合了人们对课程哲学、社会、文化、方法论等方面内容的一个总体认识,影响人们对课程的整体认识,影响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在研究过程中重视课程价值取向的分析,可以使我们从较高的角度来认识课程的问题。本文在对传统课程价值取向审视的基础上,提出了当代学前教育课程价值的新取向。  相似文献   

2.
课程价值取向研究是课程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教育既有与一般高等教育相同的课程价值取向,又具有自身的特点,且随着当代教育观的转变,教师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逐渐呈现出人本取向、知识取向、专业发展取向、社会取向等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高质量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课程开发一直以来是一个难点问题。围绕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课程开发建构研究框架,结合小学数学学科,从基于项目本位的价值取向、基于学科本位的价值取向和整合的价值取向三个视角进行案例分析与解读,并对其优缺点进行诠释,继而为教育实践工作者开发高质量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课程案例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1.问题的提出课程价值取向是人们基于对课程总的看法和认识,在制订和选择课程方案及实施课程计划时表现出的一种倾向性。课程价值取向的不同不仅会影响人们对课程的整体认识,而且对课程开发过程的各个环节如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的公布,确定现阶段培智学校的课程设置,以《方案》为基本依据,研究培智学校新课程的价值取向,以及对正在进行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梳理20世纪美国课程史研究的历程表明,美国课程史研究先后经历了进步取向、修正主义取向和文化历史取向。不同取向的课程史研究的兴起,有着其独特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并导致在价值预设、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上的不同。基于已有的课程史研究及其所展现的研究取向,展开批判性反思,形成具有开创性的研究取向,是我国课程史研究需要回答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课程评价是研究课程价值的过程,受三种基本理性的支配,形成三种取向,即基于"技术理性"的目标取向、基于"实践理性"的过程取向、基于"解放理性"的主体取向,三种取向表征评价者对评价本质的理解,决定着课程评价采用的具体操作模式。我国高职课程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基于"工作世界"的职业性、基于多元主体的开放性、基于技术发展的动态性。借鉴课程评价发展的三种取向,依据我国高职课程的主要特征,试拟定我国高职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张芳 《文教资料》2013,(22):90-91
课程的价值取向是课程领域研究的基础理论部分,对课程的设计、编制、实施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在有关课程价值取向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从课程价值的某一取向进行论述,缺乏综合性和整体性。本文对近20年以来的课程价值取向的研究进行了汇总,并分析其呈现的趋势,希望为教育理论和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8.
在线课程的价值取向指引着课程建设的目标、内容、教学策略及评价,正确把握智能化时代开放大学在线课程的价值取向有利于提高开放大学的课程开发成效和人才培养的质量。立足智能化时代的知识观,提出开放大学在线课程的价值取向在于联通与融合,满足社会及学习者的需求,旨归在于培养成人学习者适应社会的职业能力、基于社群的联通能力以及面向未来的终身学习能力,转变对学习者的认知、变革在线课程开发模式以及创新技术支持是价值取向实现的路径。期望为开放大学在线课程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德育课程政策价值取向的理性分析我国的基础教育先后经历了八次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的重要改革。课程政策是课程改革的主驱力,规定了课程各利益主体的权利分配及协调,不同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各自利益的分配结果。课程政策的价值取向是指课程政策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一定时间和教育范围内,调整和分配课程领域的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10.
大学课程是大学教育的核心内容,大学课程价值反映的是课程与其服务对象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体现的是课程对个体(教师或学生)和社会的意义,是对个体与社会一定需要的满足,一旦某种价值被确认,它就形成了课程价值的取向。因此课程的价值取向本质上是选择一种课程价值的倾向性,那么大学课程的价值基础是什么,该如何选择,都是需要探索的问题。一、大学课程价值取向研究概述大学课程的价值取向与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密切相关。关于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一般认为有三种,即知识本位,社会本位和人本位价值取向。这三种价值取向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几乎可…  相似文献   

11.
课程实施是学校德育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和决定性因素。从德育实践来看,学校德育课程的实施存在着"忠实性"价值取向、"适应性"价值取向和"创生性"价值取向三种基本价值取向;而主体因素、文化背景、资源条件和理论基础等,则是影响学校德育课程实施的几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区教育课程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扩展阶段(1993年以后)、实验创新阶段(1999年至今)。现阶段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受到进一步重视,社区教育课程内容趋于拓展和丰富,课程呈现特色化。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今后如何发展,需要在其价值取向上达成共识,因为课程的价值取向是基于人们对课程总的看法和认识,在课程建设上必然表现出一种倾向性的观念。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发展,多元主义教育价值观等课程价值取向对我国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影响较大,呈现出实用性取向、民主与公平取向的特征。所以我国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总体趋向是,课程建设采取分权为主、协调统整政策,课程设计采用多方参与基本方式.课程实施和评估重加科举期.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高等学校课程价值取向研究的现状,分析了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的优势及局限,并指出这三种课程价值取向的发展方向是三者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不同地区的70多所中小学校的教师课程价值取向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对生态整合价值取向的认同度最高,但是也不排斥学术理性、认知过程、人文主义等其他五种价值取向,这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课程价值观具有"后设课程取向"的特点。性别、教龄、学历、区位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课程价值取向,女性教师比男性教师更为认同和重视这六种取向。16~20年教龄的教师在除社会重建取向之外的其他五种取向上认同度均高于其他教龄的教师,表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对教师课程价值取向有影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在学术理性和认知过程取向上的得分均低于其他学历的教师,表明教师对课程价值取向的认同度随着学历的提升而逐渐降低。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教师课程价值取向差异显著,表明经济及教育发达程度影响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认同。  相似文献   

15.
课程价值取向的时代走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知识本位、社会本位、人本位等三种价值取向是人们对课程形成的基本价值取向,在网络化生存、全球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影响下,在课程价值取向上体现出多元价值的和平共存和多元共生,通过对知识观与社会服务观的重新认识与改造,形成了以人文精神为最终追求的当代课程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所谓学校教育,指的是将知识、兴趣、技能、经验、情感等众多要素融于其中,也包含了对学生的价值观、处世态度、品德塑造以及能力培养等方面。正因为课程是学校教育的直接体现,所以,课程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学校教育所要达到的层级目标和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学生的发展方向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从课程价值取向含义进行分析,从课程目标、教材内容和课程实施方面分别论述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价值取向,指出了高中数学教学价值取向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前教师实然的课程价值取向与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取向偏离很大,普遍以应试取向和知识技能取向为主,比较片面和功利。导致这一偏离状态的原因主要有升学考试制约、课程知识缺乏、学校文化氛围影响等。因此,加强教师对所教课程的课程知识理解、赋予教师课程权利、确立评价的积极导向、加强培训的可操作性,是转变教师课程价值取向、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实现应然课程价值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林成亮  林花 《考试周刊》2012,(49):115-116
研究表明,影响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的因素主要有政治、经济、民族传统文化、家庭、教育政策、教育思想、课程教学等外部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其中职业教育理念、思想和体育课程教学是影响高职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张韵  吕晓 《重庆师专学报》2007,26(1):102-105
课程关学探究取向是多元探究典范下的一种价值选择,是课程研究发展的必然。本研究对课程美学探究取向的缘起、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分析了课程美学探究取向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美学探究取向在课程研究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学前课程价值取向的反思与建构既是学前课程教育价值研究的具体化,也是学前课程研究的理论提升。学前课程具有自身的价值构成与特征,对学前课程价值取向的研究要在关注其价值取向的演进逻辑与复杂状态的现实基础上,探索构建当代学前课程价值体系的整体思路与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