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复杂网络的研究方法引入到科研合作网络的研究中,为分析和评价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新途径.文章以合作网络为背景,微观深入地研究了科研合作网络中个体成员的网络生命特性,从全局网络和局部社团演化的角度定量分析个体网络生命过程对网络发展的影响.文章以大量的科技文献数据为实验数据集,以网络演化为线索跟踪个体成员的生命过程,同时考虑网络演化中的普通成员和核心成员对社团演化的不同影响,定量分析演化特性和个体网络生命过程.数据分析证实了科研团队要持续不断地发展,既要不断吸纳新成员为科研团队注入新活力,同时又要有相对稳定的中坚力量维持着团队的科研方向.更进一步地,文章的研究方法可以扩展到对其他社会组织分析,追踪分析相关组织的发展趋势及关键人物对组织演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作者合著有向网络构建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研究作者合著有向网络的构建与分析方法,探索其在科研关系分析中的应用.[方法/过程]遵循国内惯例,在区分作者署名次序的前提下,抽取第一作者与其他作者间的有向合著关系构建作者合著有向网络,并从整体结构、拓扑类型和节点特征等方面与传统的作者合著无向网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论]作者合著有向网络揭示出合著者间的主导与配合作用,为便捷地了解学者在科研合作中的角色定位提供了可能,未来或将有助于对学者和机构的更加全面的科研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 在科研过程中,知识流动的内容是多样的,而学科知识流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面。从区别于基于引文的学科知识流动分析角度,从科研合作角度出发,期望从合著论文中分析出因科研合作过程而产生的学科知识流动特征。[方法/过程] 基于合著论文的参考文献的学科分布确定此论文的多学科共现属性,并根据此属性构建合著论文的多学科共现网络,即基于合著论文的学科流动网络。通过网络的整体特征和网络的节点特征两个方面对合著论文的学科流动网络进行特征分析。其中,网络整体特征包括学科流动的广泛性、学科流动的有效性、学科流动的新颖度、学科流动的流通度;网络节点(即学科节点)特征包括学科流动的核心性、学科流动的连续性、学科流动的一致性、学科流动的差异性。[结果/结论] 以"药物化学"学科为例,通过前后5年各个指标的数据对比,得出在科研合作中"药物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流动趋势是逐渐增加的,其流动的质量也是不断提升的,学科间的交流在不断地加深。同时,中美日3个国家在此学科的不同时间段均具有各自不同的表现。运用基于合著论文的学科知识流动网络分析方法能够反映科研合作中"药物化学"学科知识流动的情况,但是需要研究论证此方法在其他学科的应用程度。  相似文献   

4.
科学知识网络的形成与演化(Ⅰ):共词网络方法的提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知识网络观已经被情报学界普遍接受.已往的科学知识网络研究多以引文关系和合著关系为线索,其结果揭示的是科学界高阶的学科结构和智力结构,而非知识概念结构.为了在微观层面上揭示科学知识网络的形成与演化机理,我们将目光关注在了文章关键词与关键词共现关系上.通过回顾认知地图、科学知识领域绘图与共词分析三个领域的发展历史,本文提出了共词网络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科学知识体系的网络结构和知识单元的增长模式.借助对共词网络的结构与演化过程的分析,本文首次从词汇维度定性解释了科学知识网络的形成与演化机理.  相似文献   

5.
一种基于共词网络社区的科研主题演化分析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共词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示特定学科领域的知识结构。为分析主题演化过程,将网络社区的演化分为6种类型,分别为产生、消亡、分裂、合并、扩张与收缩。在此基础上,利用Z-value算法和社区相似度算法,构建一个科研主题演化分析模型。与传统的基于词频的分析思路相比,所提出的基于共词网络社区演化分析的框架不强调词频的变化,而是强调词间关系的变化,试图通过中观层面的网络社区的演化分析揭示科研主题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6.
文章应用复杂网络的相关知识,对国内的医药学文献数据进行数据挖掘.以机构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机构科研合作网络,对网络的静态参数、拓扑结构、动态演化进行挖掘分析,找出机构间科研合作网的静态特征,并以年为单位切分时间片,分析网络的动态演化特征.通过研究得出机构合作网络的静态参数,同时发现,机构科研合作网络有明显的局部化特征,它的主网络是一个小世界网络,具有无标度特性.机构的影响力和活跃度不仅体现在发文量上,同时也体现在与其他机构的合作程度上.  相似文献   

7.
科研合作网络的知识扩散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知识扩散是知识生产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对知识继承和知识创新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知识在科研合作网络中的流动特征,引入复杂网络理论,构建知识扩散模型,模拟知识在科研合作网络中的扩散过程。考虑不同个体的知识自我增长以及知识吸收能力,采用网络平均知识水平、知识扩散速率、知识均衡程度等作为衡量知识扩散效果的评价指标,探究不同合作网络结构、知识遗传继承和知识变异重组与知识扩散的动态关系。研究显示:知识在合作网络中的知识水平、扩散速率、分布均衡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网络拓扑结构的动态变化,网络的随机化程度越大,知识扩散的速度越快,知识的分布越均匀;合作网络的规模越小,专家高知识溢出效应越显著,越能促进知识的有效扩散;知识继承吸收和知识自我创新对知识扩散的影响在某一时刻可达到最佳均衡状态。研究合作网络中各影响因素对知识扩散的震荡作用,有利于形成更稳健的合作模式,发挥科研合作的最大效能。图9。表1。参考文献22。  相似文献   

8.
针对科研合作网络演化建模的基于Agent实验平台原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研合作网络是近年来复杂网络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当前关于科研合作网络动态演化问题的研究还很不充分,特别是把网络演化和网络中知识创造与传播问题结合起来的研究还鲜见报道.本文在分析Guimera等人提出的一个基于团队组合的科研合作网络演化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个综合网络演化和网络中知识传播的动态网络建模框架暨元模型.进而,以所提出的元模型为依托,开发了一个计算机仿真实验平台原型,以辅助采用基于Agent建模范式的科研合作网络演化和知识传播研究.通过若干建模试验,初步验证了所提出的元模型和相应的实验平台原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科研活动里的合作现象越来越成为一种全球范围内的大趋势,表现在论文产出中是作者间的合著率在过去的100多年内越来越高,同时这种活动中的合作关系也越来越复杂。本文以图书馆与情报学领域内的论文合著为例,主要针对科研合作网络展开研究,生成了以合著论文里文献生产者共现为特征的合作矩阵与网络,并验证了作者合作网络的无标度特征。本文将合作网络具体细化为三种类型:作者合作网络、机构合作网络和国家合作网络,并将这三种网络使用复杂网络与社会网络技术结合进行分析并作了横向对比。结果发现图书馆与情报学领域内的作者合作网络是非连通的稀疏网络,科学家之间已成多个研究社团,机构与国家合作网络都有较短的平均路径、较高的网络密度和集聚系数。论文最后还对目前常用的合作网络研究方法进行了反思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作者合著网络中研究兴趣相似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意义]从作者微观个体研究兴趣角度出发,通过对作者合著网络中作者关联关键词集的研究,定量地验证研究兴趣相似是作者合作的一个动机。[方法/过程]收集WOS中检索领域相关文献题录信息,构建作者合著网络,并利用Louvain算法划分社区,实现了Jaccard系数及余弦相似性系数的计算指标,统计与对比分析整体网络及社区内部作者研究兴趣的相似性。[结果/结论]在网络整体层次,作者合著网络中作者的研究兴趣相似性较高,但也存在一定比例的差异性即互补性;在科研社区内部,合著作者平均研究兴趣相似性及互补性均高于网络整体层次,科研社区的形成受到作者研究兴趣的影响。两个层次的兴趣相似性反映了研究兴趣相似是作者合作的一个重要动机。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基于Prefuse的知识图谱系统框架,在此框架基础上采用社会网络算法构建信息检索学科合作网络知识图谱并进行了分析。发现信息检索研究人员在高产、高被引和高合作群体中不存在很强的一致性。合著网络中形成以Zhang,L、Sprink,A和Schacter,DL为中心的最大规模科研群体,以Tulving,E和Cabeza,R为代表的凝聚力最强的合作群体。  相似文献   

12.
知识网络演化模型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知识网络演化模型可用于探讨和发现知识发展脉络的关键特征,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统计物理、计算机、图书情报等领域。本文对网络模型经典理论进行回顾,从引证网络和合作网络两个方面对具有代表性的演化模型进行梳理,介绍网络演化模型评价的一些进展,最后提供了一个相对清晰的研究框架。研究发现:针对这方面的研究近年来有成为图书情报学领域研究热点的趋势;已有引证网络和合作网络的研究大多利用BA模型及其改进模型来研究演化机理;未来的研究应结合网络的局部结构特征和节点的外部属性信息来建立混合择优模型;众多知识网络演化模型在解释真实网络演化时,依然存在着不小差距,利用链路预测的原理来设计和评价演化模型有望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图2。参考文献79。  相似文献   

13.
研究发现,图书情报领域的合著率处于人文社会科学的中等水平,且以2~3人的小规模合著为主导模式;同时发现基金论文有着较高的合著率,基金项目、科研团队、论文产出之间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共同承担重大基金项目往往成为团队形成的内在机制.近年来,图书情报学已经形成“三主多辐”型庞大合著网络,跨省区、跨机构合著、区域学术融合仍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4.
以《图书情报工作》为例,运用可视化技术,绘制并分析该刊2000-2009年发表学术论文的作者合著网络、机构合著网络及区域合著网络的知识图谱,认为该刊已拥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核心作者团队,形成一个以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为核心的庞大机构合著网络体系,北京在区域合著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最后总结该刊在合著网络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5.
以复杂网络为背景,研究在网络动态变化下的舆情传递博弈行为。构建基于复杂网络的互联网舆情传递进化博弈模型,对整个舆情传递的博弈进化过程进行仿真模拟,求出稳定进化策略。研究发现,初始博弈策略的选择个体比例,对舆情传递具有重要影响。随着个体"传递"策略博弈方比例的升高,网络连接数的增多,均衡状态实现得越快。并且,由于"非全连接"的网络结构和网络匿名性的特征,在舆情传递过程会存在停滞和游走现象,最终会因群体压力使舆情走向衰退。同时,也为舆情传递监督者控制和引导网络舆情传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根据合著次数计算网络边权,根据合著次数及合著强度计算网络边权,根据合著次数、合著强度和合著效果计算网络边权以及广义的科研合作网络边权计算方法这四种加权模式作简要介绍,分析各自的利弊,发现这些方法均没有对同一文献中不同作者之间的合著强度予以区分。针对这一不足之处,提出将作者贡献、作者之间人际关系、作者的学科及机构分属等因素引入到边权计算中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Wiki系统中知识网络的内在特性与演化规律,从知识协同视角出发,以Wikipedia(维基百科)为研究对象,结合复杂网络理论,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在构建Wiki系统有向的词条网络和主题参考网络基础上,对两个网络的节点度与度分布、平均路径长度、聚类系数等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Wiki知识网络的入度服从幂率分布,出度服从广延指数分布,网络具有异配性和小世界效应等特性,且词条网络比主题参考网络具有更强的扩散能力和更快的传播速度.根据揭示的Wiki知识网络的特性,提出了更好地利用Wiki系统支持知识协同与共享的相关建议与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上海市在国内激光领域研究中的科研合作情况,本文以上海激光领域研究为实验对象,从网络指标、h子网h度、具体节点、主题内容等方面对WOS核心合集中的国内合著网络和引文网络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和研究。论文揭示了上海市与各省市之间的论文合著与引用现状及差异,明确了其获得的智力支持情况,发现北京市和台湾地区是其最主要的支持主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 从知识主体吸收知识的认知视角出发,研究科研创新网络中知识动态增长的演化规律以及影响机制,引入复杂网络理论,构建基于科研创新网络的知识增长过程模型。[方法/过程] 考虑科研创新网络中知识主体获取知识的空间结构和认知特征,基于对数透视法则将网络中实际的知识物理分布转换为知识主体自身的认知空间;在分析知识吸收过程中相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深入理解知识动态增长的流动模式构建知识增长函数,并从效率和公平相匹配角度界定知识增长的绩效。[结果/结论] 科研创新网络中的知识增长绩效受网络结构随机化程度的影响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知识主体具备适度的知识传播能力和吸收能力才能实现网络中最优的知识累积效应;主体获取知识的认知过程受对数法则的约束,且随着其认知半径的增大,网络的知识增长绩效越高。  相似文献   

20.
档案学合著网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收集了包含CNKI定义的13种档案学核心期刊在内的17种档案学期刊从1998年到2007年间的发文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对档案学领域的合著网络进行研究:测度档案学合著网络的一般指数.总结档案学科研团体的分布情况.分析档案学学者的合著规律.并对档案学学者分层化的现象进行了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