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储符琳 《青年记者》2006,(16):108-109
现代社会进入信息社会,对于传播媒体来说,能够抓住观众的“眼球”,才能够在信息多元的社会站稳脚跟。电视新闻节目也同样面临着多频道、跨媒体信息传播变革的竞争,电视新闻节目要想打出自己的品牌,就要始终有吸引大众焦点抓住观众“眼球”的能力。这就是我们今天需要关注“情感  相似文献   

2.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每天都会有大量的信息如潮水般涌到人们面前,然而人们真正接受和认可的却非常有限,许多信息都会像空气中的飞沫一样快速弥散。而且每个新闻栏目可能都会从不同的渠道获得相同的信息资源。在这样的传播环境下,电视新闻节目编排就显得尤为重要。谁能把信息整理、编排得独具魅力,谁就能够抓住观众的眼球,赢得观众。可以说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新闻节目的传播效果。本文主要阐述了一些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方法。  相似文献   

3.
当今电视台之间的竞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电视新闻的竞争,其新闻节目的质量如何,已经成为衡量一个电视台办得好不好的主要标志.因此,各地电视台都下大力气进行节目创新和改革,以丰富荧屏,最大限度地吸引观众眼球,而电视新闻无疑成为节目改革和创新的首选对象.  相似文献   

4.
脚底时常沾有泥土, 笔端才能时时吐露芬芳. 如何让编辑记者能够心系基层、 深入基层, 不断创作推出观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新闻作品, 张家口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综合频道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尝试. 一、 开辟专栏承载 "走转改" 专栏是电视新闻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好的、 有影响力的专栏往往成为一档电视新闻节目的亮点和支点.近年来, 电视新闻综合频道按照上级部门宣传工作指导思想, 紧跟社会形势和国家政策, 立足时代需求和服务群众的节目定位, 充分发挥主题专栏的舆论引导功能, 通过开辟不同类型的主题专栏, 带动编辑记者深入基层, 践行"走转改", 在新闻传播效果和节目影响力得到提升的同时, 也使 "走转改" 活动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5.
民生新闻已经成为电视新闻的亮点,得到了观众的广泛认可,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生新闻独有的口语特色。民生新闻中的情感传播对于传播媒体来说,能够抓住观众的眼球才能够在信息多元的市场站稳脚跟。  相似文献   

6.
网络时代造就了信息的更为及时和迅速的传播,而电视新闻的吸引力是否足够决定其发展的空间,随着人类的文化水平和各种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观众对电视节目的欣赏能力亦是与日俱增.对于一些恶俗老套的电视节目,观众是较为排斥的,完全无法赢得观众的眼球,所以,电视新闻只有创造出有内涵和新意的节目才能够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而新闻质量主要是由策划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电视新闻节目是电视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当下新闻立台理念的指引下,电视新闻节目成了引导公众舆论、增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有力阵地。而新闻标题则可以迅速抓住观众眼球,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笔者从标题的功能入手,阐述了制作标题的提炼方法及创新手法,以期电视新闻标题能更传神、更吸引人。  相似文献   

8.
一 县区电视新闻节目作为我国中央,省、市、县四级电视宣传节目的组成部分,以其内容贴近本区域观众生活等地缘优势,涌现出了不少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节目.但是,与中央台及省级台电视新闻相比,"窄、浅、粗"的问题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9.
目前,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节目形态上基本呈现两种发展态势--言论性新闻评论与述评性新闻评论.言论性新闻评论以语言表达观点为主,观众从语言中获取观点,可谓之"听"新闻,以<央视论坛>为典型代表;述评性新闻评论以画面叙述新闻事实,观点蕴含于画面事件之中,观众从画面中领会创作人员或媒介传递的观点,可谓之"看新闻",<焦点访谈>为典型代表.这两种节目形态拥有各自固定的收视人群,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与发展前景.本文从"听"与"看"的角度切入,通过<央视论坛>与<焦点访谈>分析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走向.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新闻是我国最重要的媒体形式,是老百姓了解社会形态、国家大事以及各类要闻的窗口,因此提升电视新闻报道的品质,满足老百姓对各类社会信息的需求,成为了目前电视新闻工作者所共同面临的问题。而电视新闻主题报道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占据重要地位,客观认识目前存在于电视新闻主题报道中的问题,才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正真做到贴近观众、打动观众。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是电视新闻节目内容、形式、品质的自然延伸和个性化拓展,也即由叙事、新闻、题材、视听等元素构成的电视新闻节目设计模版."①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怎么样,直接关系到观众接受度,关系到收视率.最近,绍兴市柯桥区广播电视总台的电视新闻节目《柯桥区新闻》和《民生360°》收视率节节攀升,原因就在于节目形态越来越受到观众喜爱.笔者认为,在当前的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中要强化受众本位意识,内容和形式中真正体现"三贴近",不断根据观众的需求调整、改进、优化节目形态,在创新求异中提升节目品位.  相似文献   

12.
如果将一档电视新闻节目比作一桌盛宴,那么,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新闻报道就好比是一道道菜肴,而电视新闻编辑就是这盛宴的掌勺厨师.同样的原料,不同厨师烹制出来的味道会大不一样;同样的菜肴,不同的上菜顺序,不同的荤素搭配给食客带来的感觉也会完全不同.一套编排得当的电视新闻节目,能产生"1 1>2"的传播效果,而一档电视新闻是否能通过好的编排"抓住观众",考验的是电视新闻编辑的功力.  相似文献   

13.
在电视媒体中,导语镜头的出现是图像与语言共同组成的信息在电视新闻传播中的完美体现。电视新闻导语不同于报纸导语写作,创造出了其独特的报道方式,帮观众更好地看懂新闻内容。本文通过分析台湾电视新闻导语镜头的特点,看其如何抓住观众眼球,以期为内地的电视新闻制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是"听"与"看"的结合,对电视新闻节目合理定位,充分挖掘电视新闻节目的个性,以平民化视角关照生活、反思生活,可以获得较高的收视率,占领电视新闻市场。近年来,对信息进行"故事化"整合与包装,运用故事化叙事方式的电视新闻节目越来越受观众的青睐。本文探讨了电视新闻节目故事化叙事现存的问题与对策,旨在说明正确运用故事化叙事特征的重要性,以期为电视新闻节目制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今天各类媒体的激烈竞争中,我们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无法强迫观众去收看,但有一个办法,就是运用精彩独到的标题来引起观众注意,吸引观众的眼球。那么,什么样的标题能锁住观众的眼球?用十二个字来概括,就是“简洁明快易懂,准确生动深刻”。观众对电视评论节目的第一印象往往就是来自标题,节目能否抓住观众,首先要看标题能否吸引观众。我认为,好的标题除了包含有足够的信息量,首先要简洁明快,琅琅上口,好看好记;第二,好的标题还要生动有趣,应该将节目的亮点和兴趣点表达出来,让人一眼看上去就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起人的收看欲望,急于知道节目…  相似文献   

16.
评论类节目历来被称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承担着政策解读、社会现象分析、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的功能,不仅关系到是否能够满足观众的信息需求和电视业的健康发展,而且还涉及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问题,然而近年来却一度呈现出日渐式微的发展态势.本文在系统梳理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独特的风格特征和内容特点的基础上,明确其重要功能与核心价值,并针对当前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希望对当前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制作与传播发挥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尹靖 《青年记者》2020,(5):48-49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受欢迎程度与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以及信息的传播效果直接关联。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不断创新,在内容、形态、渠道方面均有改进,比如,央视《新闻联播》缩短有关国家领导人新闻的时长,更突出民生新闻,借力“两微一端”,同时进军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在电视新闻节目不断发展的同时,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也应与时俱进,进行适当“转型”,主动求新求变,朝着专业、亲民、睿智、个性的方向发展,增强其个人传播力,吸引并抓住观众注意力,稳固并扩大电视新闻节目收视群。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节目剪辑中的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的本质就是信息的交流,电视新闻节目的剪辑就是依据传播目的和新闻主题选择声像素材并进行合理的组织剪接,把它们组接成一个能够生动准确传达新闻信息的整体。这一工作的目的是让新闻节目的内容与观众形成交流,从而获得最佳的传播效果。在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日益流行的今天,观众已经不满足解说加图像这种证明式的新闻,而要求新闻节目能够更客观生动地展示社会、生活的复杂性、矛盾性、丰富性。新闻事件的过程、环境状态、情感特质必须通过声画形象的交流来实现,因此,剪辑中的“交流意识”,应值得我们重视和研讨。1.电视新闻节目的剪辑,首…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已经开始进入一种全媒体时代,而且这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其不仅表现在观众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还表现在信息传播手段更加多样化,因此,电视新闻节目要获得一定的发展,就要进行多方面的创新,从形态上做出具体的改进.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的发展模式影响比较大,在当前进行电视新闻节目的形态创新遇到了比较多的问题,而且缺乏有效的创新途径.因此,本文针对当前电视新闻节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性的发展策略,促进电视新闻节目实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是编辑的核心工作。由于电视新闻线性传播的特点,观众往往是顺序收看,如果新闻的编排不能一开始就吸引观众的眼球,他们很有可能另换频道或关掉不看。所以,电视新闻一定要重视编排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