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匣之谜     
奇怪,真是奇怪。 白石匣子居然到了七绝侠的屋里,而且出现在正堂的八仙桌上,那儿本来放着一部书,是儒家经典孔夫子的《论语》,现在却放置着白石匣子。 七绝侠既不是盗贼,也不是魔头恶煞,可这石匣子却来了,鬼知道它是从哪儿来的,又是何时来的。  相似文献   

2.
佚名 《高中生》2009,(2):53-53
人们把生活中种种不可思议的灵异之事,统统归之于鬼。在科学昌明发达的今天,鬼们依然可以登堂入室。人们似乎乐于编出鬼事、鬼影来吓唬自己,于是鬼又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折射出独特的文化心理。为此,心理学专家对有关的五个“鬼问题”进行解析,为大家答疑解惑。  相似文献   

3.
翻阅书籍不难发现,历史上许多文人都喜欢以“白石”为号。南宋著名词人姜夔给自己起了“白石道人”的别号,与他共同学诗于萧千岩的黄岩老,也给自己立号为“白石”。他们二人在当时文坛有“双白石”的美誉。 明代著名画家沈周晚年号“白石翁”。近代大画家齐白石,真名齐璜,“白石”也只是他的号,以致人们对他的真实姓名反而生疏了。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文人对“白石”情有独钟呢?据晋朝葛洪《神仙传》记载,上古时代有一个修道高人,居住于白石山上,常常煮白石为粮食,人们都称他为“白石先生”。到彭祖时代,白石先生已经两千多岁了…  相似文献   

4.
很长时间了,班里三个惹我生气的“鬼东西”都没有交作业,当我用威严的、愤怒的眼神审视他们的时候,他们的表情中竟然  相似文献   

5.
匣子     
<正>巨大的匣子站在面前,我给自己戴上黑色的眼罩,仔细听它对我说的喃语;它什么也没说,那是因为它不需要说什么;实际上,谁也对谁说不了什么;只有风,还在不停地吹,把我的声音吹回到我自己的耳朵里。匣子里堆满了文字。装满了文字的匣子里也落满了灰尘:匣子自身若  相似文献   

6.
拓拓怕“黑”最近,一到晚上,拓拓就老跟着妈妈,妈妈上哪,他也上哪,甚至妈妈上厕所,拓拓也踉着站在厕所门口。妈妈问原因,拓拓说:“我怕黑!”为什么拓拓会怕“黑”呢?原来,拓拓缠着要奶奶讲故事,奶奶总是讲《狼外婆的故事》,拓拓说:“这个我都听腻了,要讲新的。”奶奶就讲了一个“鬼”的故事,拓拓越听越害怕。这样,拓拓知道“鬼”是在天黑的时候出来的,难怪在晚上和邻居小哥哥们一起玩时,每逢跑到黑的地方,小哥哥们就尖声喊:“鬼来了!”所以拓拓一到晚上就怕黑,怕黑处有“鬼”。妈妈对拓拓说:“鬼是没有的,奶奶讲的故事是编出来的。”说着又带拓拓到没有开灯的房子里,说:“这屋子很黑,里面除了家具之外什么也  相似文献   

7.
《读写月报》2023,(13):52-54
<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放猖废名故乡到处有五猖庙,其规模比土地庙还要小得多。土地庙好比是一乘轿子,与之相比五猖庙则等于一个火柴匣子而已。猖神一共有五个,大约都是士兵阶级,在春秋佳日,常把他们放出去“猖”一下,所以驱疫也。“猖”的意思就是各处乱跑一阵,故做母亲的见了自己的孩子应归家时未归家,归家了乃责备他道:“你在哪里‘猖’了回来呢?”猖神例以壮丁扮之,  相似文献   

8.
37.5度的美     
她从沉睡中醒来。屋子里有股沉闷的味道。光线暗着,她甚至看不见自己。她想打开窗帘,可她忽然想起这屋子并没有窗帘,于是她叫起来:“木木!”一个什么东西在屋子的角落里活动起来,黑暗里传来一阵索索的声音,一个矮小的、沉重的东西正在黑暗中朝她迟缓地走来。那是她的家庭保姆机器人,她叫它木木,因为它木头木脑的,没有感情,也没有感觉。木木慢慢挨到她的身边,在黑暗中一动不动地看着她。“把光线调亮一点。”她有气无力地说。于是墙壁慢慢亮起来,屋子里的一切都脱去了黑色的晚礼服。她看见了木木。真好,她想,这个时候还有它可…  相似文献   

9.
在很久很久以前,来到地狱里的人非常的少。于是,阎王召集众鬼来商议如何增加地狱里“居民”。牛头说:“告诉人类,没有天堂。让他们为所欲为。”马面说:“告诉人类,没有地狱。让他们干尽坏事。”众鬼议论纷纷,有的说牛头说的对,有的说马面说的对。连阎王也难以决定该听谁的。正在这时,一个小鬼说道:  相似文献   

10.
邹英会 《师道》2007,(4):32-32
很长时间了,班里三个惹我生气的“鬼东西”都没有交作业,当我用威严的、愤怒的眼神审视他们的时候,他们的表情中竟然露出一丝洋洋得意。其他学生已经感到了我身上浓浓的火药味,但是我的理智告诉我,别占用课堂时间批评他们。  相似文献   

11.
“爱”这个字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没有“爱”就没有亲情,这个字至令让我感悟很深很深……上午第四节课,老师让我们在日记本上记下自己最深爱的五个人,我拿起笔,左思右想。提起笔,写下了五个我最敬爱的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姐姐,他们是我最亲最爱的人。我搁下笔,看着老师,这时我听到了老师在说:“画去五个爱你中的一人!”“不”我想,“不”这些亲人中我不能失去一个,失去一个我就少一份亲  相似文献   

12.
2004年3月,本栏发表了《“鬼”从哪里来?》的互动启事,引起同学们的极大反响。他们纷纷来信,以亲身经历的事儿,参加关于人造“鬼”的笔谈,发表了自己的“无神论”。  相似文献   

13.
恶作剧     
正妹妹琪琪总爱溜进我的房间,我决定吓吓她。我想了想,琪琪最怕鬼,我要用鬼来吓她。虽然世界上没有鬼,但我可以"造"一个鬼!我根据自己的想象在黑色卡纸上画了一个面目狰狞的"鬼",然后把它剪了下来,用胶水往"鬼"的身后抹了抹,再贴到从奶奶那儿借的镜子上,嘿,还真贴上了!我想不起来还缺什么,于是翻看了《可怕的科学》。哦,原来还差手电筒!我去找爸爸,把手电筒借来后,便小声地偷笑:"刘佳  相似文献   

14.
“宋定伯在赶集的路上遇到一个鬼,他骗鬼说自己也是鬼。于是他们两个结伴而行。一会儿宋定伯背着鬼走:一会儿鬼背着宋定伯走。快到集市的时候宋定伯背着鬼飞奔起来,  相似文献   

15.
未来的屋子在原始森林里,所以取名为“原始屋”。这种屋子里的每件物品都取之于原始森林。“原始屋”的外面涂了一层名为“鬼见怕”的药水,使虫子、毒蛇、猛兽都不敢来侵犯。而且使猛兽变得温顺,像小兔子一样。“原始屋”里的桌子是大树和  相似文献   

16.
肖湘 《辽宁教育》2002,(5):38-38
这节课,我讲《宋定伯捉鬼》。在品读课文后,同学们开始讨论课文的内容。有的说:“宋定伯胆大,碰到鬼都不怕,而且机智勇敢地捉住了鬼,是一个令人佩服的少年英雄。”我颔首,以示肯定。有的说:“鬼在人们心目中,是邪恶的化身。这篇文章寄寓着人能战胜邪恶的思想。”我微笑,充满自信,学生的回答都在我备课的预料之中。“我不同意他们的看法”。一个男生憋红了脸,站起来说:“人群人中有好人、坏人之分,论理鬼中也应如此。文中写鬼与宋定伯同行,这个鬼既没有张开青面獠牙的面孔吓唬他,也没有欺负他的行为,更没有丝毫加害于他的举…  相似文献   

17.
教师教《踢“鬼”的故事》(第五册)时问:“‘鬼’字上为什么加了引号?”学生感到这个问题比较新鲜,积极回答。又问:“世界上确实没有鬼,那么鲁迅先生踢的是什么呢?”学生在课文中找鲁迅先生踢到盗墓的过程来作回答。这样比要求大家读课文,谈谈故事的内容来得活一点,感到有兴味一点。  相似文献   

18.
抓“小偷”     
每当想起那次独自在家抓“小偷”的情景,我就不由得心惊肉跳。现在,我就悄悄地和大家说一说当时自己内心的恐慌吧,你们可千万不要笑话我!一天晚上,爸爸妈妈有事出去了,把我一个人孤零零地丢在家里。屋子里冷清清的,没有人说话,空气似乎也停止了流动。忽然,我看见阳台上有两只腿在摇晃,同时还发出“沙沙沙”的声音。我立刻害怕起来,心想:是鬼,是小偷,还是……真是吓得我不敢喘粗气。“世界上没有鬼。”我自问自答,那么一定是小偷,他一定戴着黑色的帽子,长着一双黑溜溜的眼睛,四处张望,蹑手蹑脚,准备偷东西了。我立刻找了根木棒,准备向那个小…  相似文献   

19.
封建制度,就象一个窒息的“铁屋子”。鲁迅小说中的中国知识分子,有些成了“铁屋子”的牺牲品;有些成了“铁屋子”的卫道者;有些成了“铁屋子”的叛逆者、抗争者、探索者;还有些在“铁屋子”里面痛苦地彷徨。这构成了鲁迅小说知识分子群像。他们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无法走出“铁屋子”;从而揭示了一个社会时代的主题:中国知识分子要想寻找新的出路,必须砸破象征封建文化的“铁屋子”,将这个奋斗融入社会斗争中去;知识分子个人的生活必须和社会大多数命运连接在一起,才具有意义,才能体现可贵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顾城的《一代人》于1980年在《星星》诗刊发表,整个诗坛为之震动。短短的两行诗,寥寥18个字,却蕴藏了极其丰富、深邃的内涵,成为从“文革”中苏醒过来的那一代人的精神箴言。读这首诗歌,我们需要着重理解四个词:“黑夜”、“黑色”、“却”和“光明”。“黑夜”在这里指的并不是夜晚,而是象征了“文革”那场空前的浩劫。顾城曾经亲历过那段动乱的岁月,“文革”期间,他们家被抄,顾城被迫随父亲去山东养猪。所以,“文革”在他心中留下的阴影,就像笼罩大地的“黑夜”一样。然而,在茫茫的夜色中,诗人并没有沉沦,而是睁大了自己“黑色的眼睛”,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