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近年来国内各大运营商进行了大规模的3G网络建设,以及全球电信业IP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对传输需求和技术要求不断提高,分组传输(PTN)技术因此应运而生.利用PTN技术建立的网络,它的统计复用能力是其他网络所不能比的,利用它的这个显著特点,把它引入IP化3G数据业务的传输中非常合适,这样可以使3G数据业务整体上变得更加高效,因此,在当前很有必要进行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著作权补偿金制度首建于20世纪60年代,该制度至今已被近50个国家引进并不断完善.在当今数字网络时代,私人复制行为盛行,构建著作权补偿金制度显得尤为必要.数字环境下传统的著作权补偿金制度面临着诸多挑战,在引进该制度时,我们要破除传统观念,从解决当前数字化复制问题出发,利用网络流量的采集与计算技术,由网络服务提供商支付补偿金后,再通过流量费的方式转嫁给网络使用者.这种将补偿金的收取和分配与作品的网络下载、传播直接挂钩的补偿金运作模式,更加符合我国数字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阐释了3G通信技术和图书馆移动视频点播系统的发展态势,在分析读者使用行为的基础上,围绕3G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及其主要的功能,对现代图书馆开展3G移动视频点播平台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关键技术及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3G时代,手机原创小说凭借个性化、时尚化的特点,迅速占据了人们的视野,成为手机出版领域中最值得关注的新型模式.但是,目前我国手机原创小说的出版,存在着低俗内容泛滥、缺乏高品质作品、呈现形式混乱以及作品版权侵害等问题,制约着手机原创小说的发展.本文对手机原创小说出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试图找出解决对策,希望借助3G技术的助力,使手机原创小说的出版得到有效的改善,推进手机出版产业的前进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秦振宇 《声屏世界》2014,(1):158-160
正手机电影的发展现状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从黑白电影到彩色电影,再到宽银幕电影、3D电影、未来的全息电影……电影艺术形式的每一次变革都建立在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上,手机电影更是如此。3G技术(第三代通信技术)在大范围上对2G技术的取代,除了大大提高了日常通讯的质量,其超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对人们传统意义上的看电影也产生超乎预期的影响和改变。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此举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3G时代,手机宽带、手机电视、视频通话、手机网游等核心应用得以顺畅实现。广电总局  相似文献   

6.
自“智慧图书馆”概念被提出以来,公共图书馆行业致力于依托新理念、新技术打造“以人为本”的让用户能够享受优质服务的新型知识服务平台,智慧型管理、资源、服务、技术等都是公共图书馆智慧化建设的基本要素。5G技术的逐渐成熟对公共图书馆的智慧化建设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也是公共图书馆提供线上即时、精准服务的稳固技术支撑。文章对智慧图书馆与5G技术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公共图书馆智慧化建设的目标与5G技术的积极作用,并从体系建设、功能完善、智慧服务等方面提出了5G技术应用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档案馆、教育机构等的复制行为的著作权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档案馆等是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其在对馆藏资料利用、传播作品中涉及作品利益关系的调整,特别是复制作品时与著作权法发生一定的关系,如馆藏资料复制的限制,图书馆应读者的请求所进行的复制,图书馆、档案馆为收藏目的进行的复制等。教育机构及为教学目的进行的复制也涉及复制行为的著作权调整。总体上,调整这类机构复制作品行为的著作权关系应本着平衡著作权人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关系的原则加以处理。  相似文献   

8.
吴楠 《出版广角》2021,(15):73-75
作为人类获取知识和交流信息的行为范式,阅读在满足用户个性化、移动化、便捷化需求的道路上朝智能阅读的方向演进.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5G技术的算法为其赋能,也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智慧体验.文章以微信读书APP为例,分别从用户需求、资源建设、情境设计层面,探讨智能阅读的算法赋能问题,结合用户画像、情感关怀、阅读层次探讨智能阅读的智慧体验.  相似文献   

9.
3D打印技术的出现,变革性的推进了艺术品的视觉文化研究步伐。单纯技术探讨和发展应用尚不足以全面的展现其对艺术品的深刻影响。通过在多媒体传播和多元认同语境下,对瓦尔特.本雅明"光晕"理论的再思考和《技术复制时代艺术品》的全新解读,探究3D打印技术的与艺术品之间的关系。从视觉观看角度,辨明技术复制的艺术品不但没有失去光晕,反而以其复杂多样的分配和接触方式而变得更加的鲜活。  相似文献   

10.
刘科 《科技与出版》2012,(10):70-72
复制在本质上再现了原作品,不具有独创性,因而不产生新的作品。二次创作包含了二次创作者的独创性劳动,是一种产生新作品的行为,这在本质上与复制不同。对他人的作品进行部分修改行为的性质是二次创作还是复制,关键是看行为人是否对原作品进行了实质性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