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议和桥运营近30年,为了确定该桥的受力状态,评定该桥能否继续安全为交通运输服务,对该桥进行了静荷载试验.通过对挠度和应变的测试数据分析,得出该桥的的强度和刚度满足不了设计要求,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需要对其进行维修、加固,并给出了维修、加固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清桥已运营十年,为了确定其实际工作状况及受力状态,评定该桥是否能继续安全为交通运输服务,对文清桥进行了静荷载试验.通过挠度和应变的测试和分析,得出该桥的承载能力和刚度暂时能够满足使用要求,但结构安全储备较小,建议限载或者加固.  相似文献   

3.
应用小波包分析技术,结合Hilbert包络技术,提出了小波包能量包络技术.该技术能够很好地表征桥吊在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冲击等非平稳信号的状态特征,为桥吊的状态监测和安全评估提供了一种抗噪能力强、特征表述灵敏的特征抽取技术,并在已开发的状态监测和评估系统中得到了实践,取得了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岸桥起升电动机的状态识别和实时监测问题,分析起升电动机的大量样本集,提出基于标准差的模糊C均值(standard deviation-based fuzzy C-means,S-FCM)聚类算法对起升电动机的状态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两种SVM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起升电动机振动烈度可以聚类为4类。对两种SVM模型进行对比和验证,选出最理想的实时监测模型。该方法可以为设备维护保养提供依据并且可以实时在线监测岸桥起升电动机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集装箱桥吊工况的模拟和振动监测研究,探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用于桥吊状态监测的可能性和有效性,并对桥吊振动信号AR(自回归)模型的建立及其功率谱估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时间序列分析对集装箱桥吊的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测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混凝土梁式桥的裂缝状况与病害影响,对沈阳市混凝土梁式桥进行现场调研.搜集该地区混凝土梁式桥的实际运营情况,分别对主梁、盖梁、桥墩、桥台和基础等关键部位的裂缝病害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主梁多处于带裂缝工作状态,箱形梁的裂缝比T形梁严重.盖梁的裂缝多处两端,尤其在两端挡块与盖梁之间缺少预防开裂构件时更为严重.桥墩的裂缝较为严重,且往往造成混凝土剥落,钢筋锈蚀,尤其墩身中下部裂缝更为严重.桥台在前、侧墙以及与护坡交接处的裂缝较多,主要是因为前、侧墙缺乏可靠的连接.基础的裂缝最为严重,由于基础多数处于水中,所以一旦裂缝出现,破坏会随之而来.针对上述裂缝,提出了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农大东路跨线桥上部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结构,盖梁采用独柱悬挑预应力结构.独柱盖梁结构形式特殊,稳定性弱于双柱式盖梁.静载试验已经证明该桥安全性能满足要求,为了得到该桥在移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对其进行成桥动载试验.动载试验得到的动态应变增量和自振特性参数能反映该桥的使用特性,并为桥梁通车运营阶段的监测、养护和管...  相似文献   

8.
基于爬山算法的集装箱堆场场桥调度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提高集装箱码头的运作效率,采用1种基于整数规划模型和启发式算法(爬山算法)的场桥调度混合策略,将场桥调度和堆存空间分配作为整体构建场桥动态调度模型.以上海某集装箱码头堆场为例通过仿真验证该系统,结果表明该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内河观光船撞桥风险评估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内河观光船航行安全性,降低撞桥灾难性事故发生的风险水平,基于AASHTO模型进行船撞桥概率预报,分析撞击力对船首结构安全和船舶大倾角稳性的影响,提出船撞桥风险评估方法.应用该方法对某内河观光船撞桥风险进行评估,并讨论船速和桥墩防撞装置变形系数对船首结构安全和船舶大倾角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船舶通过桥区水域时,若适当降低航速,可避免由撞桥导致的船舶倾覆事故的发生;增设弹性或柔性防撞装置,增加防撞装置变形系数,可减少船舶结构损坏程度,避免船舶倾覆.评估方法合理,结论可供内河观光船安全航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集装箱岸桥与集卡集成调度问题,以卸船完工时间最小化为目标,提出考虑任务顺序约束的岸桥与集卡联合调度的混合整数规划(Mixed Integer Programming,MIP)模型和约束规划模型.为评价解的质量,设计新的下界求法.利用不同规模的实例对约束规划模型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约束规划模型能够以较快的收敛速度求解较大规模的问题,得到高质量的解.该方法克服了集装箱码头岸桥调度问题与堆场内集卡调度问题分开研究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