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育感悟221:教育孩子需要父母联盟,而父母联盟需要合理分工。美国学者对112对4岁孩子的父母跟踪一年的研究发现,父亲主要负责陪孩子玩,母亲更多照料孩子生活,这样分工的父母关系更加积极互动,也有利  相似文献   

2.
教育文摘     
让孩子懂得回报父母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的,无私到不图孩子的任何回报。然而,这种爱缺乏教育性,容易使一些孩子变得目中无人、自私,不知道关心父母。应当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需要得到精神的和物质的回报的。一旦孩子懂得回报了,父母的爱才有积极意义。那么,如何教育孩子回报父母呢?一要善于索取。累了,就让孩子端杯茶来;与孩子一同上街购物,要求孩子也帮助拎一部分东  相似文献   

3.
赏识教育对父母来说并不陌生,可是真正学会赏识自己的孩子,培养孩子的受挫力,却需要父母不断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4.
《关于父母教育》一文指出:父母教育,是通过训练父母,使父母掌握养儿育女的正确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预防孩子出现问题的目的。父母教育的过程也就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法国的幼儿教育着重点放在幼儿的感性教育上,法国培养出众多的艺术家和科学家,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教育是成功的。他们首先是尊重幼儿,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孩子的感性认识。尊重幼儿人格孩子犯了错误,大部分的父母都是先指责孩子,但是在法国,大部分父母总是先问事情原因,问问孩子当时是什么样的想法。对孩子就像对大人一样。听完孩子讲的事情经过,父母才开始对孩子进行教育,这样就可以在孩子和父母之间形成一个互相信赖的关系,接下来即使是父母指责孩子,孩子也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刚过一周岁的孩子他们也采取对话的方式进行教育。法国家长…  相似文献   

6.
教育感悟381:父母的攀比心理就是典型的忽略差别,说得透彻一些,孩子是不可比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都需要去发现,这就是父母难当的原因之一。孩子是千差万别的,教育就需要尊重差异,不仅需要因材施教,还需要因性施教,一刀切的教育对儿童是一种灾难。  相似文献   

7.
父母都深爱着他们的孩子,父母都会认为自己非常尊重孩子,自己辛辛苦苦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孩子好。爱孩子是父母的本性,关心、热爱孩子,一切为孩子着想也是人之常情。然而,在一切为了孩子的前提下,是不是父母为孩子所做的一切,孩子都能接受呢?是不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引导都科学、合理,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呢?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特别需要教育双方的互动,需要教育者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否则,即使出发点是好的,也不容易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8.
教育感悟381:父母的攀比心理就是典型的忽略差别,说得透彻一些,孩子是不可比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都需要去发现,这就是父母难当的原因之一。孩子是千差万别的,教育就需要尊重差异,不仅需要因材施教,还需要因性施教,一刀切的教育对儿童是一种灾难。  相似文献   

9.
教育孩子实际上是一个自我教育的机会,父母的缺点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显露出来。父母如果给孩子一个平等的环境.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孩子也将是父母的老师。  相似文献   

10.
关注、强调和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提倡家长通过言传身教,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家庭教育,包括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父母的自我教育、孩子的自身教育。父母要通过自我教育,学会对孩子进行教育,指导孩子的自身教育。合格的父母需要学习。要教育家长做职业父母,专业父母,真正有能力养育孩子的父母。要教育父亲学会做"人"父,教育母亲做好孩子的第一位教师。要让家长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基本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对广西地区一些未成年普通学生与未成年犯的家庭教育状况的比较调查发现,在父母健在、父母离异、父母满足需要、父母教育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家庭不完整、父母未尊重子女需要、父母教育方法不当,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因素.父母应尽可能给孩子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加强与子女的沟通,尊重其合理需要,关心子女学习,激发其兴趣;重视孩子品行,进行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12.
《今日教育》2013,(6):17+20+23
同成长,探寻适合儿童的教育没有任何一个时代的父母,像今天一样需要学习,需要跟孩子一起成长。父母的觉醒是中国教育的希望。  相似文献   

13.
有了孩子后,父母会尽可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为他提供最好的食物、衣服、玩具等,也会尽可能为他创造最佳的教育环境。但是,父母的一厢情愿能否得到孩子的配合呢?许多父母的答案是否定的,他们甚至觉得:为什么我付出这么多后孩子并不满意?为什么孩子动不动就哭闹不止?为什么孩子如此娇气、任性?关键就在于父母并不了解孩子的气质类型,也没有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4.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种情感,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教育。父母的爱同食品一样,是孩子成长的“食粮”。父母的爱尤其母爱是孩子成长的必要社会条件。有研究表明,得不到父母之爱的孩子一般发育缓慢、感情冷漠、心智落后,还易早年夭折。父母的爱也是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孩子信其所亲,孩子体会到父母的挚爱,才会接受父母的教导。这正如马克思所言:“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父母应如何爱孩子呢?一、爱而…  相似文献   

15.
教育孩子是父母共同的事业,父母在教育中有分工,有协作,是互补关系。父亲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也是不可或缺的。没有母爱的教育当然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父爱的教育同样也是不完整的。每一个健康成长的孩子都有权得到父母双方参与的完整的教育。一般来说,婴幼儿时期,母亲的影响比较大,到了学生时代,父亲的影响就逐渐增大了。父亲对子女的影响大小和共同生活时间的长短有关,和感情的亲密程度有关,和教育方式的可接受性有关,和父亲的言传身教的质量有关。当今有几种类型的父亲是有损父亲形象的:一是霸道型,在孩子面前认为凡事都是自己对,要求孩子对  相似文献   

16.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掌上明珠,也是父母唯一的希望。今天的父母似乎比以往任何一代的父母更关注孩子的教育。他们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只  相似文献   

17.
《家庭与家教》2004,(11):53
心理学家认为:习惯成性格,性格成命运。习惯何其重要父母在习惯中进行自己的教育,孩子在父母的教育中形成自己的习惯。终于有一天,父母们再也无法忍受孩子身上的各种不良习惯,企图改变时,却往往难以实行,因为,他们需要改变的其实是两种习惯:自己的和孩子的。  相似文献   

18.
抚育孩子其实是一件很棘手的工作,因为没有抚养孩子的说明书。即使有某种教育方案,也未必适合所有的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尽相同的,所以有时父母会沮丧地把双手插进发间,不知所措。事实上我们教育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本国文化的影响,自然美国父母教给孩子的是一些基本的美国价值观念。对美国人而言,父母抚育孩子的目标就是培养孩子的自立。从幼年开始,每个孩子都有独自的  相似文献   

19.
父母对孩子的关怀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作为美德的关怀,而父母不恰当的关怀会影响孩子正常的成长与发展。内尔·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主张一种新的关怀方式——作为关系的关怀。父母构建作为关系的关怀,需要尊重和认可孩子"明示的需要",与孩子平等对话并慎重对待"推断出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少年儿童研究》2010,(9):61-61
如何帮助并指导孩子理财?如何让孩子自己懂得理财?这些不仅是对父母的一大挑战,也是即将为人父母者必须关注的事情。哪怕将来孩子不能成为家庭的资产,最起码都不要让孩子成为社会的负债。为下一代着想,我们也需要以身作则,做个理财的好模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