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心工作的报道,是新闻宣传的“重头戏”。在采写实践中,不仅要在诸多工作中判定“闪光点”,而且要拓宽视野,寻找出中心工作中环环相扣、起决定作用的“关节点”,从而使报道更具感染力。我认为,应特别注意“三忌”,增强“三性”:  相似文献   

2.
搞好经济报道促进“两个转变”罗秋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著名的“两个转变”。它给我们的经济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促进“两个转变”是地市报搞好经济报道的中心...  相似文献   

3.
搞好经济报道,是党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全党大局服务的要求。因此。它与时政新闻等并称为“硬新闻”,是媒体报道的重头戏。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日新月异,各种经济现象日趋活跃,公众对经济报道的关注度大大提高。可是,传统经济报道中“概念+数字”的乏味形式又使读望而却步,读经常反映的是:经济新闻不如社会新闻鲜活、吸引人。怎样才能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读性,激发读的阅读兴趣呢?笔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发现经济类报道可适当借鉴社会新闻、娱新闻等“软新闻”的报道方式,对其进行“软化”,以赢得读。  相似文献   

4.
在多种媒体使出全身解数、参与“新闻大战”的激烈角逐中,如何发挥广播的优势,搞好经济报道,一直是我们广播工作者努力探寻的问题。这里,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谈如何增强广播经济新闻可听性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如何进一步搞好经济宣传?是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我们努力增强经济新闻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提高了经济新闻的宣传效益,取得了一些体会。围绕“稳定、鼓劲、发展”的方针,组织好“战役性”报道,努力增强经济宣传的  相似文献   

6.
怎样搞好经济建设报道?我们通过反复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文件,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经济建设起着决定作用。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因此,要搞好经济建设的宣传就必须要搞好科技的宣传。据此,20年来,我们汉中日报始终坚持“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让科技报道在经济报道中唱主角,以搞好科技报道来增强经济报道的吸引力,提高经济报道的可读性。1979年至1983年,我们首先在报上开辟了《科学种田》专栏,以科学种田来统揽农村报道,办出了特色,深受群众欢迎。1983年4月,我们同汉中市科委、…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农业科技报道强调注重“三性”:“实用性”、“季节性”、“单一性”。当前,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新“三农”形势的发展,需要农业科技报道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外延不断拓展,对农业产业升级、农民致富、现代农业发展等进行深度介入。因而,在农业科技报道上应体现为新的“三性”,即新闻性、前沿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科学理论体系的高度,为党建报道揭示了规律,指明了方向。以“三个代表”为根本指针搞好党建报道,必须联系实际,突出重点,抓深抓细抓落实。 为增强宣传效果,报道形式和方法也需改进。湖南日报的主要做法是:与省委部署和有关部门的工作紧密配合,增强报道的影响力;用基层鲜活材料说话,增强报道的亲和力;发挥典型宣传的优势,增强报道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9.
万晋 《青年记者》2004,(8):43-43
新闻决战没有亚军。重大事件的报道,就像皇冠上的明珠,之所以魅力独具,光彩照人,是因为较之其它报道,有着重大的根本的区别,且以“三性”概括之:  相似文献   

10.
突出人在经济报道中的主体地位王广新突出人在经济报道中的主体地位,是搞好经济报道的一条有效途径。如何突出人在经济报道中的主体地位呢?(-)把握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心态,把经济报道写出“人情味”来。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现...  相似文献   

11.
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增强舆论监督的效果,使之发挥良好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地市报舆论监督报道必须以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心,在“三贴近”上下功夫,同时提前搞好报道策划,确保舆论监督报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报纸才会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经济报道是新时期新闻报道的主旋律。如何搞好经济报道,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更是新闻单位总编辑们不懈的努力方向。那么,作为最基层的党报县市报,如何搞好经济报道呢?笔者认为:需要总编辑在指导思想上把握好“五性”。  相似文献   

13.
陈建顺 《新闻界》2005,(2):131-131
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增强舆论监督的效果,使之发挥良好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地市报舆论监督报道必须以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心,在“三贴近”上下功夫,同时提前搞好报道策划,确保舆论监督报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报纸才会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从文化视角报道经济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洪 《记者摇篮》2005,(7):14-14,20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已经与“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融汇在一起。经济中蕴含着文化,文化中蕴含着经济.这是我们记者在采写经济报道时所必须正视的一个新课题。也就是说,记者在搞经济报道的时候,既要从纯经济的视角人手.还可以从文化的视角人手,进而在“文化经济”与“经济文化”现象的交叉点上发现新闻,挖掘新闻,报道新闻。从文化的视角去认识经济规律,去报道经济现象,实现“经济现象”和“文化视角”在新闻上的联姻,就会使经济报道的贴近性进一步增强.影响力与感染力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15.
本刊编辑部和黄山日报社于8月21日至27日在安徽省黄山市联合召开了“搞好经济报道研讨会”。国家体改委、国务院研究室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和人民日报主管经济报道的副总编辑及部门负责人应邀讲课。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120多家新闻单位的同志就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景,解放思想增强改革开放意识、农村经济报道、市场经济报道、对外经济报道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不少代表提交了论文,本刊将予以选登。  相似文献   

16.
本刊编辑部和黄山日报社于8月21日至27日在安徽省黄山市联合召开了“搞好经济报道研讨会”。国家体改委、国务院研究室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和人民日报主管经济报道的副总编辑及部门负责人应邀讲课。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120多家新闻单位的同志就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景,解放思想增强改革开放意识、农村经济报道、市场经济报道、对外经济报道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不少代表提交了论文,本刊将予以选登。  相似文献   

17.
谢国良 《视听纵横》2003,24(6):16-17
面对辉煌的建设成就,丰富的经济题材,如何搞好经济报道,已成为本级媒体宣传的重中之重。前一阶段我台认真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要求,积极探索运用“三贴近”思想开展经济报道的实践,不仅破了题,而且见了效。  相似文献   

18.
经济报道,特别是重大主题经济报道。是党报的重型武器,是其权威性的重要体现:但目前不少报纸媒体的经济报道,单纯从经济工作角度出发,就经济谈经济,呆板、乏味,远离读和群众:如何搞好经济报道?笔认为,确立百姓视角,从生活的角度拓展经济报道视野,不失为增强报道可读性的一种好形式。  相似文献   

19.
如何在确保“两会”程序性报道权威性的同时,增强党报的新闻竞争力?《浙江日报》在今年的全国和省“两会”报道中, 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策划了一些“自选动作”,受到新闻同行的关注和社会的好评,为搞好重大主题报道作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0.
谈科技论文的『三性』张行勇刘顺义科技论文的“三性”是指科技论文的准确性、创新性和简洁性。要写好一篇科技论文,完美地表达出一项研究结果,作者需要知道科技论文所具备的“三性”。否则,写出的文章较难达到刊用水平。这是因为科技论文的“三性”是科学研究和科技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