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克拉霉素片中克拉霉素的溶出度。方法:采用奥泰公司C18色谱柱(284 mm×4.6mm,5μm),0.05mol/L磷酸二氢钾-乙腈-三乙胺(50∶50:0.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克拉霉素在0.17~1.02m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5)。克拉霉素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克拉霉素片中克拉霉素的溶出度测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克拉霉素颗粒的处方工艺研究,确定其最佳处方及工艺条件。方法:经过系统的工艺研究,筛选出克拉霉素颗粒处方中润湿剂、助悬剂等用量,以溶出度和口味为指标综合评分,筛选最优处方。结论:所确定的工艺条件稳定可行,口感良好。  相似文献   

3.
使用正交设计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微晶纤维素和羧甲基淀粉钠用量为3因素,在3个水平上拟合,以崩解时限为指标,用L9(3^4)进行实验。并对优选处方制成品进行了溶出度测定。优选处方中聚乙烯吡咯烷酮为4%,微晶纤维素为37.5%,羧甲基淀粉钠为5%。所研制的阿奇霉素分散片崩解时限为57秒,3分钟时阿奇霉素的累积溶出达87%。研制的阿奇霉素分散片制备工艺可靠,溶出迅速。  相似文献   

4.
就AM分散片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比色分光光度法测定阿莫西林分散片的含量。结果表明分散片分散性能较好,内溶出度明显高于胶囊剂,稳定性试验表明AM分散片的稳定性较好,但高温不太稳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高校液相测定了克拉霉素胶囊中克拉霉素的含量,固定相为:Kromasil C18液相色谱柱(150*4.6mm,5un),0.1mol/L磷酸二氢铵溶液(三乙胺调节p H6.5)-乙腈(75∶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克拉霉素在5~50μg·m 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克拉霉素的平均回收率为99.6%,RSD为0.63%(n=6);此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克拉霉素胶囊中克拉霉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并分析头孢克洛分散片的处方工艺,以及以头孢克洛为主,盐酸溴已新为辅的分散片制剂质量。方法:研究并分析头孢克洛、盐酸溴已新以及相关辅助材料的影响因素,在选取恰当辅助材料的基础之上,针对头孢克洛片的处方工艺加以合理优化,并通过以溶出度为衡量标准的试验方式,分析所制备头孢克洛片的制剂质量。结果:本文所阐述的头孢克洛分散片处方工艺简便,具有分散溶出快的特点。试验研究测定结果显示:在25min时间范围内,按照本文处方工艺所制备而成的头孢克洛分散片累计溶出率达到了95%以上,证实其质量稳定有效。结论:本文所述处方工艺下所制备而成的头孢克洛分散片质量稳定,符合现行中国药典基本要求与规范,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花红分散片的制备工艺并建立花红分散片的质量标准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槲皮素的含量,同时对药物的溶出度与普通片的进行对比测定。结果:按处方制备的花红分散片各项指标均合格,并且本品比普通片的溶出速度有显著的提高。结论:本实验中槲皮素在0.027—0.14ug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46%(n=6)。本实验所研制的花红分散片处方合理,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研究非诺贝特缓释微球片的制备方法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非诺贝特缓释微球片的溶出度。方法:采用依利特hypersilBDS C18色谱柱(4.6*250*5u),水-甲醇-三乙胺(20∶80:0.01),检测波长为286nm,流速为1.0ml/min。非诺贝特缓释微球片微晶纤维素为辅料时效果最佳;硬度为6.0±0.1kg非诺贝特缓释微球片的溶出度最好。结论:本制剂稳定、可靠,有机体内生物利用度高于普通非诺贝特片。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替硝唑的三种制剂的含量进行测定并考察其溶出度。方法:采用YMC C18色谱柱(218 mm×4.6mm,5μm),甲醇-水-三乙胺-冰醋酸(20∶80∶0.1:0.1),检测波长为318nm,流速为1.0ml/min。替硝唑在10~9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替硝唑的三种制剂的含量测定及溶出度考察。  相似文献   

10.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阿司匹林片中阿司匹林的溶出度。方法:采用奥泰公司C18色谱柱(284 mm×4.6mm,5μm),甲醇-水-冰醋酸(15:85: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9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阿司匹林在0.17~17m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5)。阿司匹林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复方阿司匹林片中阿司匹林的溶出度测定。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法对头孢氨苄胶囊制备工艺对其溶出度影响进行研究。方法:YMC-C18柱(5μm,4.6mm×250mm)为固定相,以0.025mol/L磷酸溶液-乙腈-三乙胺(85:15:0.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0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经过工艺改进,溶出度优于药典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一种较为高效可行的溶出度测定方法,以便于更方便的测定复方阿莫西林干混悬剂的溶出度。方法:通过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来对其进行测定。结果:经过测定,阿莫西林干混悬剂中阿莫西林的回收率为99.31%,RSD为0.48%。盐酸氨溴索的回收率为98.43%,RSD为1.08%。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在测定阿莫西林复方干混悬剂溶出度的测定中表现良好,且操作简单,方便易行,可以作为复方阿莫西林干混悬剂溶出度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利巴韦林软胶囊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方法:以正交设计实验法筛选出适合的处方,并确定制备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利巴韦林软胶囊的溶出度与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利巴韦林软胶囊的溶出度和含量的测定均符合规定。结论:利巴韦林软胶囊的处方设计合理,制备工艺简单可行,稳定性好,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能够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头孢他美酯胶囊溶出度。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263nm波长处测定盐酸头孢他美酯胶囊溶出度,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滤膜不干扰样品测定,方法专属性好;供试品在0.1mol/L盐酸中的溶出较好;头孢他美酯在2.41μg/ml~19.25μg/ml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吸光度线性相关;样品平均回收率为100.1%,RSD为0.28%;精密度RSD为0.04%;溶出液在3小时内稳定;各个考察指标均符合测定要求。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好、准确度高可用于盐酸头孢他美酯胶囊溶出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我国目前中药固体制剂溶出度的研究现状,总结了中药固体制剂进行溶出度试验的必要性以及影响制剂溶出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葛根素类药物的溶出度,本实验将葛根素制成自乳化制剂并对其生物利用度进行测定。方法:采用YMC色谱柱(250 mm×4.6mm,5μm),甲醇-水(20:80,内含0.002%磷酸和0.001三乙胺,pH 4.6),检测波长为254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25摄氏度。口服葛根素自乳化制剂与葛根素混悬液相比,比格犬体内最高血药浓度提高了15倍以上。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普伐他汀钠胶囊的溶出度。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Ⅱ部溶出度测定法中的第二法,以水900ml为溶剂,转数为50r min-1,30min时采样。采样后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DiamonsilTM C18(200min×4.60 mm,5μm),流动相:磷酸盐缓冲液甲醇(40:60)pH3.5±0.0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38 nm,以外标法测定普伐他汀钠胶囊的溶出度。结果:线性范围为3.0—12.0 μm-1(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86%,(RSD=1.7%,n--6),溶出度符合规定。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8.
李艳  吴迪  曾宪仪  朱才庆 《科技广场》2012,(12):195-197
目的:以杜鹃素为对照品,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控制消咳喘分散片的质量.解决样品处理方法中关键技术问题.方法:采用Hypersil BDSC 18色谱柱(5μ m,4.6mm× 200mm),用甲醇-水(6∶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95nm;柱温40℃;流速1.0ml/min.结果:杜鹃素含量在0.075~0.60μ 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得回归方程Y=1549607X+15351,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及RSD分别为102.50%和1.00%.结论:以杜鹃素为对照品,采用HPLC法控制消咳喘分散片质量的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度高、重复性好、专属性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我公司计划生产对乙酰氨基酚片产品,但在产品工艺研究中一直存在着崩解时间不稳定,溶出度低等问题,实验为提高产品溶出度。方法:我们在原设计处方基础上,加入了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s-HPC)、吐温-80、淀粉等4种辅料和设计了不同组成、不同用量的组方,以确定其适宜的处方与生产工艺。结果:吐温-80能较好的提高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在防治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中产生的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将6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人,常规四联疗法(克拉霉素分散片、阿莫西林、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及胃铋美颗粒)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14天;观察组30人,在常规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基础上加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14天。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便秘、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中起到很好预防不良反应的作用,更利于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