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来函摘登     
▲我是《中等数学》杂志的新读者。收到1992年第1期之后,才知道这是一本与数学竞赛有关的刊物,通览之后,竞有相见恨晚之感。其中的“短论集锦”栏,我尤其喜欢,里面的文章短小精悍,在寥寥数语中,有的给出了解题的方法与技巧,有的则给出了有用论题的证明和应用,或长或短,或难或易,研读之余,竟也跃跃欲试。我还觉得  相似文献   

2.
本刊第二期《小学数学总复习辅导》发表后,收到一些读者的来信。根据读者意见,现将有关题目修改并说明如下: 1.由于教材没有定义小数,《辅导》第2页(另一版本为第7页)有关“小数”的图表中,删去第一项“小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杂志5年,有的栏目走了,新的栏目又来了有的还成为咱们的招牌栏目。就请咱们来一次——编辑部经常收到小读者的来信,他们喜欢和编辑们要照片,并希望得到编辑们的签名。我想孩子们对编辑部的生活总是充满好奇感,他们渴望了解编辑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我觉得这是一个和小读者们沟通的好机会。于是我开创了一个栏目,叫《编辑部的故事》(后来更  相似文献   

4.
马树勋 《福建教育》2006,(11A):60-60
加年前,《福建教育》1986年第5期编发了“马树勋数学教学经验专辑”《学习与探索——数学教学十六例》,其篇幅之长,是该刊前所未有的。文章一刊出,很快在全国小学数学教师中引起不小的震动,我先后收到了全国各地同行的上百封来信,来信内容除了赞扬和祝贺外,就是对数学教学问题的交流、探讨,有几个青年教师还希望我收他们为徒弟,好学上进之心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5.
上期“特别推荐”《2003年,我的一群“Yang”》刊出后,得到读者一致好评的同时,我们也收到不少读者的来信,说想在《新作文》上看到更多的有关十二生肖动物的故事。因此,在本期“童话热气球”中,我们先来看一组有关老鼠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今年九月,本刊将庆祝创刊十周年.十年来,本刊先是在数学教学方面,从1987年至今又在数学竞赛方面,作了若干传播工作,受到读者的较高评价,取得了一定社会效益.编辑部衷心感谢广大读者、作者十年来对本刊的热情关怀、鼓励和支持!纪念创刊十周年,本刊想办几件实事,现公诸于世,请同志们鼎力相助.第一,举办第二届全国数学竞赛命题比赛.首届比赛是1988~1989年间举行的,当时收到应征题目1100余道,总的来看,质量较高,比赛是成功的,在竞赛领域引起了比较强烈的反响.至今还常有同志来信询问是否继续举办命题比赛的事情.本刊决定,结合纪念创刊十周年,举办第二届全国数学竞赛命题比赛.征题工作从读者见到本通知起即行开始,征题截  相似文献   

7.
《湖南教育》于三月下旬转给我三位同志的来信,由于最近工作较忙,无暇查阅资料,不能作出详尽答复。现只能就记忆所及,略答如下。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一)答肖伯球同学:你提出: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公输》篇中有“子墨子曰:‘请献十金’。”但别的地方出版的古文评解《公输》一文,却是  相似文献   

8.
你问我答     
编者语最近我们收到不少读者的来信。他们在信中或对我们杂志提出指正意见、或给予鼓励、或向我们咨询与高考有关的事宜。这一封封凝聚着广大读者对我们杂志的关爱及信任的来信,使我们倍感欣慰与感激。同时读者也提出我们原来的“咨询平台”栏目所占的篇幅实在太有限了,不足以在最大程度上与他们作互动的交流与沟通。于是我们决定从这期开始,将“咨询平台”改为“你问我答”,并扩大内容量,希望能够为更多的读者答疑解难。同时,我们也衷心希望广大读者能继续支持我们的杂志和这个栏目。我们期待着你们的来信或采电。地址:(610021)四川省成都市学道街81号中电大厦8楼B 座中国《高校招生》杂志社“你问我答”栏目收。  相似文献   

9.
自从 2 0 0 2年第 6期本刊发出“诚征意见和形象语———欢迎参加本刊“金点子”评奖以来 ,很快收到了全国各地读者的大量来信 ,有的重新打印了表格对每个栏目给予评价 ,有的先后写了几张纸 ,道出了自己对办好刊物的心声 ,充分体现了广大读者对我刊的爱护之情。编辑部全体同志认真阅读了每封来信 ,并结合工作 ,制订了 2 0 0 3年的规划。有的老师在来信中认为《生物学教学》杂志近年来办刊很有起色 ,为广大中学教师提供了交流教学经验的机会 ,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为高考生提供了信息与资源 ,体现了创…  相似文献   

10.
编读回音     
近日来,我刊收到许多读者的来信,对杂志的各个方面给予表扬,并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下面选登两封读者来信: 我订阅的2004年《家庭与家教》杂志已收到了1-3期,每期都是逐页逐字地看了一遍,觉得好的文章还反复回味,真的遗憾与《家庭与家教》杂志相见太晚了。在我看过的有关“家教”的杂志中,这本是最好的。封面设计庄重大方,栏目新颖;内容丰富,来源于现实生活,用读者身边的人和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教育、启发他们;版面设  相似文献   

11.
《制订教师“工作量制”》这篇报导(见《江苏教育》1985年第6期)发表后,我们先后收到了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江西、湖南、湖北、四川、新疆、黑龙江等省市的教育工作者的来信,要我们详细介绍这方面的情况。现把来信中提到的有关问题,根据我们一年多来的试验解答如下,供同行们参考。1、问:为什么要制订教师工作量制?答:长期来,学校里总是以教师每周担课节数  相似文献   

12.
江苏宋同志来信询问,有的古汉语书中把《桃花源记》中的“外人”释为“外国人”(如杨伯峻《文言文法》、《古汉语虚词》即是)是否恰当。现请石见同志答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先说几句题外话。《编读》栏目自今年开办以来,每天都收到大量读者来信。有的热情洋溢,对刊物赞誉有加;有的倾诉衷肠,如老友晤谈;有的细细指点评说,为刊物纠错指误……读者在用心用感情与刊物交流,其情殷殷,其言切切,令我们为之动容。有一位读者在来信中说:“我是一名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14.
陕西延安的刘欣同学来信问: 在全国统编教材初中语文第三册中有一篇课文是《在烈日和暴雨下》,课文注释说这篇课文选自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请问“祥子”为什么叫“骆驼祥子”呢, (请参与本期“这个问题我来答”栏目的读者朋友将答案在2月底前寄往编辑部的舒展同志收,同时也请刘欣同学关注本刊第四期的“这个问题我来答”。) 这个问题我来答 在本刊去年第12期“这个问题谁来答”栏目里,江苏赣榆的梁佳同学来信提到这样一个问题: 在高中语文第三册课文《别了,司徒雷登》的文下注释里,有一段对“白皮书”的注释,其中有…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与成长     
不久前,编辑部收到一封特别来信,信是由《广东第二课堂》当年的小读者、现在广东省委办公厅工作的张儒波叔叔写给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学明叔叔的。张儒波叔叔在信中写道:“我是十年前(1997年)被《广东第二课堂》(中学版)介绍过的一位学生……从小  相似文献   

16.
近来本刊编辑部收到一些教师来信,反映有的地方拟用《专业证书》的考试来代替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合格证书》考试。来信询问这样做对不对。为此我们走访了国家教委有关部门,得到答复如下: (一) 根据《中小学教师考核合格证书试行办法》的规定,中小学教师《专业合格证书》是一种教师岗位合格证书。教师取得《专业合格证书》,不仅要文  相似文献   

17.
数学的领悟     
笔者常常收到中学师生的来信,要求谈“怎样学好数学”。虽然,实在无法向数以百计的读者一一作复,但总感到有必要思考这个问题,提供一些有数学特征的建议,这导致笔者出版了一本新书《数学的领悟》(15万字),专门面向初中师生谈一些“学会”学数学的体会。本文取材于该书的引言,说了学数学、做习题的3点小经验:理解实质、看透本质、优化素质。例子都是非常简单和众所周知的,而对例题的处理和处理的观点则纯属个人看法,愿借《数学教师》的广泛影响就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18.
《小读者》2003,(10)
改刊以来,我们收到了全国小读者不少来信来稿,是十分欣慰的事。为了真正实施“开门办刊”的方针,吸收更多有才华有责任心的小读者参与办刊,进一步扩大小读者的自荐、自创和创造能力,除了更进一步在全国做好创建小记者站外,经研究决定自第八期开始增设《假如我是主编》专栏,并在全国竞聘“2004年度特约小编辑和小主编。”其主要条件是:一、每月能为本刊推荐或创作好稿的小记者、小读者,曾被采用,受到全国小读者的欢迎。二、能经常来信与本刊联系(含E-mail)对本刊各方面的办刊工作给予积极支持,认真评刊,提出鼓励、批评或建议,并能收到实效的…  相似文献   

19.
新索寓言Ⅱ     
写在前面《新索寓言》在《中学生天地》杂志上连载了将近半年,在这半年中,我陆续收到了好多读者的来信。起先我感到非常惊讶“,哇,居然有人给我写信!”看着手中花花绿绿的信封,我感到非常高兴和欣慰。毕竟被别人关注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随着来信的增多,我的心情从激动变成了感动。记得有封信中有这样一段话:“你写的《新索寓言》很好看,每次发下来,我都看得津津有味,真的很厉害。”看着这样的话语我感到无比喜悦,正是读者这种热情的鼓励促使我有了写《新索寓言Ⅱ》的打算。在来信中,有读者问我,为什么我的主人公名“叫新索”呢?其实“,新索”…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近来我们收到不少读者来信,反映小学数学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有的征求解答,有的提出质疑或发表自己的见解。为此,本刊从今年起开设“问答与争鸣”栏目,为读者提供一个提出问题、发表见解的园地。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我们将请有关专家和优秀教师予以解答。欢迎广大教师踊跃参加。统辑同志:我是一名小学教师,现在遇到一个问题请给予帮助解决。在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四册的“时、分、秒”这一章中,以前书中写1小时一60分,现在写1时一60分,请问小时和时一样吗?能用等于号吗?如果能,比如这样一句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