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生物学教学中通常只关注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对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基本不涉及。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会导致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则被认为毫无价值和意义。因为姐妹染色单体上的DNA的碱基顺序是完全相同的,无论交换还是不交换,两条姐妹染色单体都是完全一样的,没有丝毫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无论是在平时的训练,还是在期末统测,甚至在高考命题中一般都将它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2.
小议姐妹染色单体与染色单体海南通什农垦中学(572219)李朝汉在某些教学参考书及会考习题中,常见把姐妹染色单体当作染色单体的提法,其实这种提法是片面的。笔者认为,姐妹染色单体与染色单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既有本质上的区别,又有一定的关系,二者不能...  相似文献   

3.
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不可能是纺锤丝的牵引引起的,因为当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已经复制的细胞后,虽然纺锤丝不能形成,但是姐妹染色单体照样能分离。那么,姐妹染色单体是怎样分离的呢?现在知道,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和连离粒有关。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物教学》2019,(4):43-44
<正>细胞分裂中经常考查生物的变异,判断姐妹染色单体间等位基因(以下简称"等位基因")的来源是常设问题。基因突变和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以下简称"交叉互换")均可让一条染色体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判断其来源时则要联系细胞分裂的方式、结合个体基因型,并参考对  相似文献   

5.
真核细胞分裂中期染色质凝集成染色体后,姐妹染色单体仍由粘连蛋白在着丝粒处粘连在一起;粘连蛋白被裂解后,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并在钫锤丝的作用下分别被拉向两极。本文概述了真核细胞粘连蛋白的分子结构及其对姐妹染色单体的交联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物教学》2016,(4):66-67
<正>很多试题在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时经常会涉及生物变异,要求考生判断姐妹染色单体间等位基因(以下简称"等位基因")的来源。基因突变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以下简称"交叉互换")都会使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判断其来源时需要联系细胞分裂方式、结合个体基因型及参考对应同源染色体的基因情况。为让大家更好地掌握判断方法,下面结合具体试题进  相似文献   

7.
<正>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有种种染色体行为:染色体的复制、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等,同时染色体上的基因会随染色体行为的变化也相伴变化,掌握这些知识最初需要通过绘制细  相似文献   

8.
1有丝分裂后期染色单体的移动具随机性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中的染色体进行复制,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它们互称为姐妹染色单体。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在酶的作用下自动分开,两条染色单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移向细胞两极,两条染色单体分别移向哪一极具有随机性。  相似文献   

9.
我们知道,秋水仙素可以抑制纺锤丝、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导致细胞不分裂,染色体不分离,在这样的细胞中,经过复制后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就会导致染色体加倍。但问题是没有了纺锤丝牵引,连在一起的两条染色单体是如何分开的呢?科学研究发现: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开始,几乎所有姐妹染  相似文献   

10.
同源染色体是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规律的基本概念,学生不容易真正弄懂,下面就两种类型的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判断介绍几种常用方法,仅供参考。1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分裂图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分裂图中同源染色体的判断直接用定义法。同源染色体是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态和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能够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在解题时,往往是根据形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介绍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过程等知识对秋水仙素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减数分裂过程是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的重要内容。它详述了两性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复制、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姐妹染色单体分开这一系列的变化过程,当然还有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王国顺 《生物学教学》2008,33(12):63-63
1等位基因一定是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的吗? 等位基因通常确实是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的,但是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或者间期DNA复制时发生了差错导致基因突变,则同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就会存在一对等位基因,这样的一对等位基因则是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过程中随着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而分开的。  相似文献   

14.
从细胞增殖与细胞分裂的关系,姐妹染色单体黏着与分开的本质,动植物细胞纺锤体形成的差别,纺锤体牵引染色体运动的机制,纺锤体与胞质分裂的联系,其他细胞结构的变化等方面,对“细胞增殖”教学中存在的诸多疑惑点归类阐释。  相似文献   

15.
减数分裂是有丝分裂的延续,精子的形成作为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一、两组容易混淆的概念1.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四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物教学》2019,(8):61-63
介绍利用巧克力派和奶油塑形来构建减数分裂模型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以及使用该模型在课堂实践中的教学设计。并就该模型纠正"内侧"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概念及可食用模型具有特殊的强化手段和心理暗示使人保持长久记忆两个方面的优点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高中《生物》新教材第二册第 38页 ,“果蝇的连锁交换遗传图解”中的测交图示与下文解说上有不妥之处。文中说 :在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即出现四分体时 ) ,如果同源染色体中 ,来自父方的染色单体与来自母方的染色单体相互交换了对应部分 ,在交换区段上的等位基因就会发生交换 ,这种交换可以产生新的基因组合。可是该图解中的母体本图示的并不是表示四分体时期 ,因为四分体时期是姐妹染色单体有一个共同的着丝点连接着 ,而课本图解中却没有画出。这就不免使学生对图解的理解和知识迁移发生障碍。所以笔者认为该图解中 ,图示测交…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物教学》2016,(16):52-54
<正>"减数分裂"既是高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两大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这部分内容难在:一是学生对于染色体、染色单体和纺锤体等概念模糊不清,对有丝分裂内容掌握不熟练;二是减数分裂本身涉及很多新概念,如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等;三是教材中出现的都是静态图像,学生很难形成连续、动态的过程。下面就"减数分  相似文献   

19.
<正> 在高考、会考中、常遇到要求判断出题中细胞分裂图象是何种分裂,及分裂前细胞中染色体数的问题,这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但是,只要我们仔细分析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之间的异同,掌握了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情况,就容易得出准确答案。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在分裂间期复制,复制后的姐妹染色单体被着丝点连接着,染色体数在间期、前期、中期都没有变化,到了后期,着丝点断开,一分为二,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变为两个染色体。染色体数加倍,再经未期把复制的染色体平均分给两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得到一套形态、数目完全一样的染色体,可见,整个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也就是在分裂的每一个阶段是细胞中都存在着同源染色体,并且,除后期染色体数加倍外,其余时期染色体数与细胞分裂前一样。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第一次把同源染色体分开,以精子形成过程为例:初级精母细胞经过联会,四分体,中期、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分给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因此,初级精母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数目和分裂前是一样的,而次级精母细胞中则不再具有同源染色体了。在次级精母细胞分裂过程中除后期因姐妹染色单体分开而使得细胞中染色体数变成与分裂前一样外,前期、中期都只有分裂前的一半。?  相似文献   

20.
"联会"和"四分体"是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其图形复杂,理解抽象。我们要借图形画法的由来来理解其中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和DNA的数量关系。对于"联会"和"四分体时期"的名称,建议保留前者,而改后者为"联会后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