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宁波走书     
宁波走书,又名莲花文书、犁铧文书,是流传于宁波、舟山、台州一带深受群众欢迎的一个曲种.它始创于何时,准确年代已无从稽考.据艺人所传,宁波走书约诞生在清同治、光绪年间,最早系从上虞流入,最初为佃工在农作时你唱我和、自娱自乐的小曲,借此消除疲劳,后由唱小曲发展纠唱有故事情节的片段,在夏夜纳凉或冬日闲暇之时,几人凑拢在晒场、堂前演唱.其中也有一些人,逢年过节出外演唱,赚些"外快".  相似文献   

2.
范钦,字尧卿,号东明,山西宁波人,明朝嘉靖十一年进士,作过工部员外郎,兵部右侍郎,一生购求典籍,嗜好抄藏,他还做过随州、袁州知府,以后又到江西、广西、云南、陕西、河南、福建、广东任职,足迹遍及半个中国.他官迹所到之处,遇有奇书典珍,或购求或抄录,都收集起来,最多时达七万多卷册.明朝嘉靖四十年,范钦为避严嵩父子专横,离职回宁波原籍,创建……  相似文献   

3.
宁波是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城市,长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宁波博物馆的建成,为城市树起了一座新的文化精神坐标.  相似文献   

4.
与其他城市报业市场不同,尽管宁波现在有五家都市报,却没有你死我活的惨烈竞争,整个报业市场的氛围平和.另外,宁波本地的《宁波晚报》《东南商报》掌控着市场主导权,将不少外来者挡在外面.而这种报业格局的形成,既跟宁波人"闷声发财"的务实文化有关,也与当地报业的竞争博弈策略有关.  相似文献   

5.
钱俊 《图书与情报》2014,(1):140-144
宁波帮是中国近代工商史上一个重要的商帮群体,其社会贡献和历史成就不容小觑。文章以宁波帮百年发展历史为轴线,介绍了其经久不衰的原因和精神内核,并通过对以丰富陈列展示宁波帮风云历史的宁波帮博物馆的结构藏品介绍,得出宁波帮博物馆即是宁波帮的精神家园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6.
当代记者是幸运的,我们用了20余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200年的历程,在中国沿海开放地带,这一转变的感受尤为真切深刻.作为长期担任驻地报道的新华社记者,以一个城市为蓝本,追踪观察并且反映当代中国乡土社会与地域经济的发展变迁,是职业的兴趣所在,也是不容回避的使命. 很多人对宁波也许不甚了解,但大都听说过宁波汤圆,"卖汤圆,卖汤圆,小二哥的汤圆圆又圆……"这是许多老宁波熟悉的关于汤圆的民间小曲.来到宁波著名的城隍庙"缸鸭狗"小吃店,泡上滚烫的开水,倒入洁白的汤圆,在热气腾腾的氤氲中,您就可以细细体会宁波和宁波人的个性禀性了:平和、实在、精明、圆通,并且汤圆里面有芝麻糖馅--这也是宁波人很重要的性格,有仁心有亲和力.  相似文献   

7.
《新闻实践》2006,(1):61-64
报纸: 宁报集团做好五中全会精神宣传报道本刊讯近两个月来,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各媒体集中宣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宣传省委和市委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新举措、新创造,受到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的肯定。至2005年12月30日,宁波日报共发表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宣传报道90余篇,及时、全面地报道了市各地各部门学习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的新做法、新经验、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与宁波广电集团联合举办"宁波广电杯"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有奖征文活动。征文活动于2007年10月启动,到2008年6月截止,共收到稿件171篇。在《学刊》编辑部对参评作品进行初评  相似文献   

9.
增强报道贴近性,使报道贴近群众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是提高报道针对性和有效性,搞活重大政治主题报道的一个重要基础。在十六大精神报道实践中,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把创新政治主题报道、增强报道贴近性作为搞好十六大精神宣传报道的突破口来抓,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至今年5月,宁波日报共刊发十六大精神宣传报道612篇,受到市委领导和各界群众的好评;有的报道受到了浙江省委宣传部阅评组的表扬与关注。一、创新报道形式,在"小切口"上求贴近"把报纸上要说的与群众想听的结合起来,以此为目标来策划、组织、进行十六大精神报道",这是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党委部署十六大精神宣传报道的要求。用"小切口"报新成就。十六大召开前,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宁波日报先后在一版、二  相似文献   

10.
文章阐述了近代宁波人从上海开始到宁波本土的一系列早期自办报刊活动,分析了近代宁波早期自办报刊活动所体现出的宁波近代化的特点,指出宁波人早期的自办报刊活动是宁波自觉走向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档案与史学》2000,(2):19-21
袁履登,浙江宁波人,1879年生.曾任上海宁绍轮船公司总经理、上海公共租界华人纳税会副会长等职.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 8月20日,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挂牌仪式暨宁波新闻文化中心落成庆典在宁波举行.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拥有<宁波日报>、<宁波晚报>、<东南商报>、<宁波侨讯>、<中国宁波网>、<宁波经济>、<文学港>杂志等7个媒体,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地市级党报前列.  相似文献   

13.
书签的故事     
人的一生中总有一些值得导珍藏纪念的东西,这些东西或精神的,或物质的,或以物言志寄情.  相似文献   

14.
宁波走书     
宁波走书.又名莲花文书、犁铧文书,是流传于宁波、舟山、台州一带深受群众欢迎的一个曲种。它始创于何时,准确年代已无从稽考.据艺人所传,宁波走书约诞生在清同治、光绪年间.最早系从上真流入,最初为佃工在农作时你唱我和、自娱自乐的小曲,借此消除疲劳,后由唱小曲发展到唱有故事情节的片段,在夏夜纳凉或冬日闲暇之时,几人凑拢在晒场,堂前演唱。其中也有一些人,逢年过节出外演唱,赚些“外快”。光绪至民国年间,这种演唱形式已普遍流行,其表演形式亦由初时一人自拉自唱的“坐唱”.发展到演员坐在桌后唱、  相似文献   

15.
报纸     
《新闻实践》2005,(10):62-64
都市快报“文明大学堂”受到好评省委宣传部长陈敏尔批示;宁波晚报罗南英报道受好评;余姚日报抓住典型大力弘扬英雄精神;舟山日报举行“慈善一日捐”活动;宁波晚报义诊团为民义诊……  相似文献   

16.
赖小惠  田勇 《今传媒》2007,(11):11-12
2006年在宁波举办的大型公益活动"甬黔携手、万人助学"活动是新闻媒体策划推出的一项大型活动.一个简单的新闻事件,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的报道,同时借助网络在"交互传播"中不断地推进,并引向高潮.中国宁波网作为宁波唯一一家综合性新闻网站,从活动的开始至结束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参与者和活动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17.
2012年8月8日,60年一遇的强台风"海葵"袭击宁波,造成11个县(市)区的136个乡镇、1432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02亿元.面对这场罕见的特大自然灾害,宁波创造了一个奇迹:全市没有接到人员因灾死亡的报告,水库、海塘等重要水利工程总体安全,全市社会秩序良好.  相似文献   

18.
从宁波第一份报纸——《中外新报》创刊,到1949年5月宁波解放,近百年间宁波曾出现200多种报刊,其中商界报刊在宁波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宁波夙称五口通商大埠之一,浙东各地工农业产品的主要集散地,甬人以善于经商而闻名。宁波在唐代已初具城市规模,到了鸦片战争之后的19世纪60年代,已形成了以南北货、钱庄、鱼行、药行等商业网络。宁波工农业与商业的发展,促使宁波部分中外企业主和商人,要求有代表商界利益的报纸,俾使商界有发表言论之地,所以他们以合股的形式,或个人独资,陆续办起了几家商界报刊。19世纪末创刊的《德商甬报》,以较多的篇幅刊载宁波各业市场行情和宁波港口货物的进出口情况而被称为宁波商界报纸的“鼻祖”。本世纪20——30年代又出现了《市情日刊》《商情日刊》(后改《商情日报》)《鄞县商业日报》《宁商周刊》和《宁波商报》等。这些报刊除刊登一些国内外政治、文化时事新闻外,主要报道经济新闻和刊登各  相似文献   

19.
商务印书馆的第一位著者是谢洪赉(见:《记〈华英初阶〉注释者谢洪赉先生》,刊于1988年《出版史料》第3、4期合刊;又收入《商务印书馆九十五年》).以前只知道他和商务印书馆创业诸君都是基督教徒,现在弄清楚他们之间既是世交,又是姻亲,不仅仅是宗教信仰相同.事情要从宁波的崇新书院讲起.《江宁条约,宁波被列为通商口岸后英国势力侵入,《望厦条约》后美国势力随之而入.美国北美长老会差会传教士在宁波办有崇新书院,大约创办于上世纪50年代.崇新书院的第一届毕业生中(毕业于1860年左右)有鲍哲才、鲍哲华兄弟,他们是宁波鲍家塔人;有郁忠恩,他是宁波石柱头人;有谢元芳,绍兴人.鲍哲华先去余姚,后在宁海传道.鲍哲才去上海南门外清心堂任牧师,清心堂办有清心学堂.他有3子(咸恩、咸昌、咸亨)3女(长适张桂华、二适夏瑞芳,三适郭秉文)都在清  相似文献   

20.
熊智辉 《新闻实践》2009,(10):74-74
宁波日报从8月3日起推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报道·如歌岁月"系列专版.这个系列专版每周刊发3期,一直延续到国庆节.专版以普通群众的视角,从实际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切入,通过稿件内容和版面元素的有机组合,生动地再现了60年来宁波发生的翻大覆地的变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形成了声势浩大的舆论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