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我国法学教育体系多元化,包括高等公办院校法学院、民办本科院校法学系、成人教育举办的法学教育等.本文认为,不同法学教育体系对于法学教学方法的要求不同,民办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生源质量和法学学科的性质等因素决定了民办本科院校应注重应用型的法学教学方式.应用型法学的目的是培养具备法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法学学生,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改革现有的法学教学方式,构建具有民办本科院校特色的辩论式法学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诊所法律教育”是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在美国法学院兴起的一种新的法学教学方法,随即世界各国的法律院校也相继成功地应用了这种教学模式和方法。把“诊所法律教育”移植到电大法学本科中来,对加强试点法学本科实践性环节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法学教育发展之迅速令世人瞩目:从文革后仅存的三个法律系一跃而扩展为当前的600多所法学院(系);从当时区区几百名在校学生激增到当前40万规模;从当时单一的本科教育发展到当前多样性的学位培养模式。法学教育在三十年间培养了大量法律人才,为我国法治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扫描高校方阵,我们发现,在北大、武大等老牌综合性大学法学院的光环之外,还有一批实力不俗的专业政法院校。他们的优势在于学科划分细,专业化程度高,学生会接受系统而完善的法学教育,因而专业实力很强。  相似文献   

4.
张永萍 《教育与职业》2008,(17):190-191
高等法学院校是培养法律人才的摇篮,高等法学教育开展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法学人才的培养。文章围绕高校本科法学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安排,教师队伍的建设以及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与方法改革等方面对高等法学教育展开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代化的法学教育在改革开放后开始繁荣,但在法律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诸多问题,诸如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间的严重脱节,法律教育的目标定位较为模糊,法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等。大学法学院的课程设置繁杂、教学形式单一以及成绩考核不科学是造成我国法学本科教育困境的主要缘由。法学本科教育应当借鉴国外优秀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课程设置多元化,教学安排专业化,成绩考核科学化。  相似文献   

6.
现实的需要给中国的法学教育带来了广阔的前景,但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的法学教育并没有有序、稳定发展。法学院系创设的基本条件和管理,对法学本科院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殷骏 《大学教育》2014,(6):56-58
近年来,我国的法律教育愈发受到重视。法律教育包括法制教育及法学教育。目前我国一般将从小学至高中毕业阶段的法律教育界定为法制教育,把从大学本科开始的法律教育界定为法学教育。然而在大学阶段将所有形式的法制教育都拒之门外,只实施法学教育的做法有所欠妥。从高校本科教育的视角看待两者的关系应该做如下调整。首先,各大学应根据实际情况将自己学校的法学院定位为培养法学专业人才类机构或者培养社会一般人基础法学素养的机构。其次,应该将大学阶段的法学教育分为"法制教育型法学教育"与"法学教育型法学教育"两类:前者为全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后者为法学院的必修专业课及其他专业的选修课。  相似文献   

8.
王茜 《文教资料》2005,(35):47-48
目前,我国的法学教育机构层出不穷。除了普通高等法学院校和综合大学中的法学院系以外,还有五花八门、品类繁多的成人法学教育。教育层次除了法学本科、硕士(包括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博士这三个层次外,还有大专,中专甚至高职等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及法律职业考试。一时间高等法学教育呈现出遍地开花的局面,造成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严重脱节的现状,面对这样的形势,成人法学教育应该何去何从?我国成人法学教育是在十一界三中全会后兴起的,在拨乱反正、依法治国的口号声中,依照“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习惯思维,受地方、部门和…  相似文献   

9.
法学本科教育是我国法学教育的重要平台,是培养法律人才的主战场。21世纪以来,随着高校法学本科办学规模的极度扩张,法学本科毕业生的素质和就业问题凸显,社会对其质疑之声亦日趋高涨,甚而要求取消法学本科教育的呼声也不绝于耳。本文从高等法学本科教育的现实出发,探索其在我国发展的可持续性,以期对促进法学本科教育的良性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在新时代中国的法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中,民法学具有基础性地位。这可以从法学发展的历史、法学所嵌入的社会生活、我国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民法学分值比例、我国法院所处理民事案件的规模比例、国内法学院校培养方案中民法学学科知识的总学分以及与他国家法学教育的比较等多个层面予以检验。当然,在法学本科专业教育中,民法学的基础性地位也有着特定的目标及其界限,其目标仅在于夯实法学本科的基础性知识,指向法学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这有助于其他实体法和程序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法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中,民法学的基础性地位可以通过以学分和学时的方式切入法学本科教育,以及通过增设民法学类必修课程的路径予以实现,这有利于法治人才培养的"厚基础"和"宽口径"。  相似文献   

11.
法学本科教育在我国的法学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法学本科的教育质量不仅直接影响到法学教育硕士和博士阶段的教育水平,而且对法律实践人才素质的培养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下我国法学本科教育存在着教育机构扩张过快、教学质量下降、就业形势日益下滑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准确界定法学本科教育在整个法学教育体系的角色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法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规模,建立科学的法学本科教育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王晓红 《现代教育科学》2007,(2):100-102,144
法学本科教育是我国法学教育的重要平台,是培养法律人才的主战场。21世纪以来,随着高校法学本科办学规模的极度扩张,法学本科毕业生的素质和就业问题凸显,社会对其质疑之声亦日趋高涨,甚而要求取消法学本科教育的呼声也不绝于耳。本文从高等法学本科教育的现实出发,探索其在我国发展的可持续性,以期对促进法学本科教育的良性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法学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包含着人们对自由、秩序以及正义等价值的追求。当代法学本科教育在有选择地侧重职业教育的同时,不应忽视对青年法律人才内心理念的培育,而应指导学生在追求真理的同时,不忘承担社会赋予的责任。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需要法律方面的学术研究,法学本科教育亦应以学术为导向,并据此完善法学院的教员配备、授课模式、课程设置以及相关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4.
电大远程开放本科法学教育之任务,应该在于培育众多领域的在第一线工作的法律人才,目的在于学以致用。由于电大法学教育是成人教育,采用远程教育方式,与普通高等院校法学院的学生是有区别的。要提高电大法学教育质量,不能不注意案例教学。案例教材的撰写与案例教学的应用,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案例教学的资源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高校在法学本科学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中逐渐达成共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并重,分类型培养学生,重视对学生法律实务技能和国际化的培养.德国和英国在“博罗尼亚进程”中高等法学教育的改革经验,美国丹尼尔·韦伯斯特学者荣誉计划和威斯康辛法学院的课程改革值得借鉴.我国法学本科学生培养模式在未来主要定位为培养合格的律师,细化课程设置,引入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流动性,完善考核制度,确保法律教育的品质和进步.  相似文献   

16.
法学是一门应用性社会科学,法学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实践性.鉴于我国长期缺乏法律职业训练,加强实习等实践性教学就成为我国法学本科教育中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的法律实践途径.而加强实习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长期的稳定的校外法学实践基地.这将有效促进法学院与实践基地的良性互动,最终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7.
法学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包含着人们对自由、秩序以及正义等价值的追求。当代法学本科教育在有选择地侧重职业教育的同时,不应忽视对青年法律人才内心理念的培育,而应指导学生在追求真理的同时,不忘承担社会赋予的责任。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需要法律方面的学术研究,法学本科教育亦应以学术为导向,并据此完善法学院的教员配备、授课模式、课程设置以及相关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8.
在法学院本科教学之外,由本科班主任教师主持法学名著读书会,旨在纾解学生不想读、没空读、读不懂名著的问题,并将思政教育与法学专业知识相融合。主持法学名著读书会,要明确读书会的预期目标,探索读书会的运行机制,并在未来的读书会改革中,将读书会与本科班主任制度深度融合,加入量化考核机制,还与外语学院师生联合,共建新文科本科教学。  相似文献   

19.
对河南省法学教育现状的准确把握是确定河南省法学教育发展目标和发展道路的前提与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河南法学教育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完备的办学层次、较强的师资力量和较合理的培养目标,但各法学院系发展并不均衡,且与国内高等教育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20.
面向新世纪法学教育的发展,财经类法学院作为教学研究机构,不仅教育和培养法学专门人才,而且探索如何为社会服务。与大学一样,财经类法学院具有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职能,社会服务职能应当是法学院的一个重要职能。财经类法学院为社会服务的职能,体现在财经类法学的专业特色上和它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专门法律服务机构的紧密联系上。财经类法学院为社会服务的宗旨,体现为技能性与职业性并重、服务与教育相长、服务社会与引领社会并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