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云:文以载道。这个“道”是说作者著文做诗,是为了表情达意,传递情感的。教书,就要把这个“道”揭示出来,读书,就要把这个“道”把握住。如此.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才可达到提高思想,升华情感,开阔心怀之目的。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持别强凋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
天马小学的百年校庆就要到了。舒校长决定,当天要把功成名就的毕业生全部请回来,同庆盛会。令狐老师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全班同学,他不失时机地鼓舞道:"只要大家努力,下次请来的名人里也会有你们的身影。比如康小夫,比如卓排……"听了老师的话,同学们都把目光集中到这两位同学身上。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蛇无头而不行,鸟无翅而不飞.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校长,笔者深感这个岗位的责任重大.如何管理好学校,如何让学校的发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如何做好新时代的校长,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五方面做起: 一、确定学校的办学理念 一个学校的管理,有"道"与"法"."道"即思想、理论或理念,"法"即方法、技术与手段,"道"与"法"结合则成就事业.所以,校长在学校管理工作中首先就要明确办学理念,其次就要把办学理念明明白白地告诉教师、学生和家长,并在工作中有效地践行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不是以党委书记为本。"减负",这个名词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把监狱打扮得再漂亮,它还是个监狱,我们应该把学校、把班级交给学生。老师要做"懒汉",把学习还给学生。课改是殷都区最大的"政治"。政府就要创设条件,为教育而谋。道不改,法不改,体制、理念不改,光在技术层面改,改来改去还是表面的改变,就像一个猿猴即使穿上西装,表面上有人的样子了,但本质上它还是猿猴,没有根本上的改变。——李南沉  相似文献   

5.
来来往往     
老师违法了吗 是否学生犯错就要挨打?今天我犯了个错,政教处的老师把我叫去谈话,后来打了我几下,现在脖子上还有道红肿的伤痕。老师的这个行为是否违法?  相似文献   

6.
<正>世间万物皆不出道术。道不正则术不明,术不明则道难行。道是道理、规律等形而上的概念,术是具体实现的手段、方法等。今日之教育,过于追求"术",把学科教学搞成了解题术—注重雕虫小技,而忘却教育教学之根本。这个"根",就是"道"。古语云:"术合于道,相得益彰;道术相离,各见其害。"可见,道与术只有合而为一,才能产生更大的能量。  相似文献   

7.
上善若水,我只听父亲讲过,说实话,我这18岁的年纪,根本不懂"道可道非常道"这些,听得多,懂得却不多.学校里和老师探讨过有关"道"的东西,数学老师告诉我有这个时间不如去花时间把X,Y解出来'语文老师告诉我不如把"离骚"背熟'历史老师把玩着iphone5上的新游戏《三国cat》懒洋洋地告诉我,这不是你这个年纪能明白的……  相似文献   

8.
中场休息     
快临产的妻子担忧地对一直盯着电视看球赛的丈夫说:"亲爱的,我真担心孩子坚持不到你把球赛看完就要出世."丈夫听了安慰妻子道:"如果是这样,我会利用中场休息的时间送你去医院的."  相似文献   

9.
育人之"道",简单地说就是把"道"传授给学生。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是小学生各门学科的基础性学科,鉴于小学语文的特殊意义,小学语文的教学也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和使命。小学语文教学是以母语为载体进行的,因此,小学语文的学习承担着传承祖国文化的责任,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育人之"道"。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教材选入的韩愈《师说》一文,对"吾师道也"中的"师道"的注释是:"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师,用作动词。"这个注释很值得商榷。"道"解作"道理"、"师"解作"学习",文意上可通,但似乎过于简单化,有损于文章的思想内容和韩愈倡扬师道的本意。这里的"道",应是指儒家之道;"师",应当看作名词的意动用法,理解为"以道为师"、"把道当做老师"。所以这样解释,理由如次:  相似文献   

11.
“五四”完成了反帝和提倡科学的历史使命,但是还有一个使命没完成,就是民主的使命。要继承“五四”,就要反思历史的功过,必须有一个纠过的任务,即把打倒孔夫子、全盘反传统这个偏纠正过来,应该把最根本的“仁”道树立起来,才可重塑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美丽蓝蝴蝶     
自从收到熊妈妈的回信,大肚熊甭提有多高兴了,一连几天都没有睡好觉。"嗨!我妈妈就要来了。"他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每一个朋  相似文献   

13.
<正>一老子为我们讲了一个妙不可言、"玄之又玄"的"道",那我们一般人有没有可能理解、感悟到这个"道"呢?如果有这个可能,那是怎样做到的?《道德经》第十六章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后世的悟道者、研究者都把这一章  相似文献   

14.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礼记学记》教师,这个"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从来不缺少赞美之词。人们把老师比喻为"辛勤的园丁"、"燃烧的红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在每一个人成长的道路上,都离不开老师的辛苦培育,老师是我们最值得尊敬和感恩的人。  相似文献   

15.
教师应把语文意识视为语文教育的阶梯.对提高语文教育的效果而言,这个语文意识一日不可或缺.它就是语文的缰绳,缺少这个意识,语文课就难以上成语文课,就要"跑野马".  相似文献   

16.
"道"是韩非治国思想中一个带有核心性的理念,在他的治国思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韩非所说的"道"取自老子的"道"而又不同于老子的"道"。老子的道有多层含义,而韩非则把道解释为自然世界运动发展的必然即规律。以此为基础,韩非把道引入人类社会国家治理的图式中,不仅把法理解为治理国家的道,而且还把治臣之术升华为道的高度。认识韩非关于道的理念,对于认识韩非的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把语文教"活"。语文要教学体现在一个"活"字上,这个"活"字,就是要根据教学环境,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把"活水"注入到教学中,对教学的内容来说,学习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方法,要让学生穿越时空,在学习中张扬个性,就要让生活成为语文教学的"活水"。  相似文献   

18.
在写作文时,只有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具体呢?1.举实例。文章应该充分做到让事实说话,这才是写具体的最好办法之一。比如在写人时就要写出这个人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怎样想的,这个人的特征是怎样的。如:"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  相似文献   

19.
小人     
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欧洲的一则往事:数百年来一直亲如一家的和睦村庄,邻里关系突然产生了无穷麻烦,本来一见面就要道一声"早安"的村民们,现在都怒目相向。原来不久前刚搬到村子里的一位巡警的妻子,是个爱搬弄是非的长舌妇,全部恶果都来自于她不负责任的窃窃私语。后来,村民们知道上了当,不再理会这个女人。万万没有想  相似文献   

20.
    
早上,天暗沉沉的,看样子就要下雨了。我们看电视的时候,突然窗外一道亮光划过,接着"轰隆"一声,打雷了。我赶紧关上了电视,跑出屋,外面已经起风了。天空中不时出现一道道闪电,就像一把把利剑直指乌云,分割着,撕裂着。雷声越来越大,好像有无数颗炸弹在头顶上爆炸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