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园合作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利用家园合作不仅可以保障幼儿园的教育成效,同时还能有效提升家庭教育的力度,对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有着积极影响。一定要避免家庭与幼儿园教育存在脱节的情况,这样才能引导幼儿更为良好地发展。对幼儿园家园合作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希望对相关教育人员有所启示,促进我国幼儿园的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2.
这些年来,在"大教育"环境的影响下,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合教育显得越发重要,而家园合作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在幼儿教育中,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发展的两大因素。但在现实生活中家园合作教育存在着不同层次的缺陷,家庭教育方法存在问题,幼儿园开展的家园共育工作实效性不强,探索新型家园合作教育模式、深化幼教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家园合作的现状,从中找到更好的解决策略,整合并利用家长资源,让幼儿园和家庭互动共育,形成教育合力,保证幼儿健康、全面、快乐发展。  相似文献   

3.
心理健康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近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之首要任务,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指导要点中指出:"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发展最主要的两大环境,家长和教师分别是这两大环境的主导者,如果要想做到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和家长就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建立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5.
家园共育是指幼儿园与家庭共同合作、相互配合,促使幼儿健康快乐和谐的成长。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和家庭是最主要的两个生活和学习环境。一个人的成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遗传、环境、教育、营养、良好行为习惯等,其中,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幼儿期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在这一时期,幼儿园与家庭必须形成统一战线,共同担负起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任。  相似文献   

6.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幼儿园和家庭对于幼儿来说是两个主要的生活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和家庭需要相互配合、密切联系、共同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和谐健康的发展。因此家园共育是教师应该密切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刘会 《文教资料》2005,(35):174-175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孩子的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儿童的发展受到教育机构、家庭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学前阶段的幼儿来说,家庭对他们发展的影响作用更大,同时幼儿园教育要取得预期性成效,也必须取得家庭的配合与支持,我园非常注重现代家庭教育,把家长工作放在与保教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使幼儿园与家长配合一致,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我园家教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的:一、家长拥有幼儿园教育的知情权我园每班将幼儿一周受教育的计划张贴于门上,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内容并配合园内巩固已学的知识,对于…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的教育工作需要家长的支持和参与.家长与幼儿园对幼儿教育目标等问题达成共识,有助于幼儿受到一致性的教育影响,有利于幼儿良好素质的形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家庭、学校和社会要互相沟通,积极配合,共同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9.
"家园"同步、合作共育,已成为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共识。"家园"合作既可促进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也为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充分整合和利用家长教育资源,实现"家园"教育的同步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保教水平,促进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的健康观,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是生理、心理和社会完满的适应状态。"由此,健康教育的内涵也得到了扩展,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关注。已有实证研究表明,家庭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1]庞建萍对3~6岁幼儿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也表明,家长的观念及教养方式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园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著名幼教专家方明老师说过:"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就如一车两轮,必须同方向、同步调前进,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所以我们要让家庭成为幼儿园活的教育场所、活的资源收集地、活的教育内容和活的教育方法,从而使孩子们在自由快乐、家园要求一致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更好的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活的经验与本领。  相似文献   

12.
宋剑云 《文教资料》2005,(20):173-174
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在目标和方向上是一致的。幼儿园作为正规教育机构,要发挥主导作用,必须将家长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放在与保教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充分重视并主动做好家长工作,使幼儿园与家长在教育思想、原则、方法等方面取得统一认识,形成教育的合力,家园共同合作,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  相似文献   

13.
李玉兰 《辽宁教育》2013,(2X):33-34
<正>要完成幼儿园对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家庭教育是幼儿园以及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家庭教育和家长素质对幼儿全面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种启蒙教育在幼儿的头脑中会留下深刻的痕迹,是他们以后发展的奠基工程。因此办好幼儿园的家长学校,是对家园教育相结合非常有利的一件事。一、家庭与幼儿园协调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的教育是在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领导下,有目  相似文献   

14.
杨春花 《广西教育》2012,(37):95-95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有研究表明,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3~6岁之间逐步养成的,它包括礼貌礼仪、劳动品德、自理能力、作息习惯等。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场所是幼儿园及家庭,因此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与幼儿园必须有机配合,才能实现"家园一体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机构,担负着教育幼儿和服务家长的双重任务,为了提高幼儿教育的整体效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园在完成日常保教任务的基础上,也要重视并做好家长工作。因此,从"真挚语言营造和谐氛围""温暖语言缩短家园距离""激励语言促进家园共赢"三个方面阐述家园沟通中教师的语言智慧,在幼儿园和家庭建立一种合作、互补、一致的关系,真正携手完成育儿的使命。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现在的独生子女意志薄弱,好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一遇到困难与挫折,就退缩、放弃,灰心丧气、悲观失望。如不及时帮助孩子消除心理障碍,将会影响孩子的人格健康。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7.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幼儿时期孩子年龄小,对家长的依赖性大,依恋情感深,家庭的影响就更大了。这种影响是幼教机构不可替代的,所以幼儿园教育要取得预期的成效,必须取得广大家长的配合支持。  相似文献   

18.
王瑞香 《家教世界》2012,(24):37-38
《幼儿园新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健全的身体是一个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础。幼儿的生活离开健康,幼儿就不可能尽情的游戏,也不能专心学习,甚至无法正常生活。幼儿时代的健康不仅能提供幼儿时期的生命质量,而且为一生的健康赢得了时间。因此幼儿的身心健康,身体发展是家长最关心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新纲要指出,家园共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立足点。家庭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延伸基地,对幼儿社会性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较为常见的问题行为,幼儿攻击行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从幼儿园与家庭的角度探讨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提出应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20.
家园合作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幼儿健康的生活行为和习惯对于后续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幼儿园和家庭作为儿童成长的主要场所,只有通过家园合作形成正向、积极的教育合力,才能共同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针对影响幼儿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家庭因素,也需要构建有效的家园合作机制,对幼儿进行补偿性的个别化教育,才能纠正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