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报纸的“读书版”解路英多年来,台湾报纸多注重“书讯和出版”共生问题,几家王要报纸都编有自己的“读书版”,而且各具特色。台湾《自立早报》的“读书生活”,从1992虫2月创刊至今己一年多,原为周日出版,新近改于每周一全版见报。主编是顾秀贤,编辑陈昭如...  相似文献   

2.
孙吴 《青年记者》2000,(2):40-41
新闻出版报》1999年10月28日二版刊载的《杭州报纸流行横题风》(作者肖力),引起了我这个“报纸组版学”研究者的思考。报纸版面对报纸来说,事关重大。范敬宜同志在《人民日报版面备要·序》中指出:“版面,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当然,更是一种政治。”“人民日报的版面无小事”。报纸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一字之差     
一九六三年八月六日人民日报第五版登了一篇通讯,题目是:《劳动和革命》,今年一月三日人民日报第五版登了一篇通讯,题目是《将军和儿子》。这两篇通讯都是人民日报转载别的报纸的。前一篇的原  相似文献   

4.
一份报纸必须有自己的定位,有无适当的独特的定位决定了一张报纸能否生存、能否发展。 《人民日报·华东版》(以下简称《华东版》)是《人民日报》于1995年1月在华东创办的第一个地方版,它是中央机关报的地方版,既区别于中央机关报,也不同于省市地方报纸。江泽民同志曾对它作过“宣传党的政策,把握舆论导向,体现地方特色”的指示、《人民日报》也定下了“三结合”的内部方针,即“中央精神与华东实际相结合”、《人民日报》传统风格与地方特色相结合,指导性和可读性、接近性相结合”。同时,华东地区报业发达,各报之间竞争激烈,《华东版》要在地方报之外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并不容易。这就需要有自己的特色和定位。  相似文献   

5.
刁杨 《新闻世界》2004,(10):59-59
版面是一张报纸的“脸面”,是报纸给读的直观形象,它作为一种表现形式,与内容紧密相联,但报纸版面的设计特征却随着报业的发展在不断演进。1905年2月13日这一天,《申报》将“页”改为“版”,其他报纸纷纷仿效,并一直沿用至今,这为报纸“版面”一说奠定了基础。1955年至1956年,《人民日报》等27家全国性和省级报纸由传统  相似文献   

6.
《人民日报》理论专版今年开设了一个《群众抒群言》的新栏目,刊登的都是群众撰写的短小理论文章,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理论宣传是报纸的一项重要内容。有许多报纸的理论版,被大而长的理论文章占据着,多年来总是一个面孔。这些“大块头”,领导干部没有时间看,群众不愿意看,影响了报纸理论宣传的效果。《人民日报》理论版开设的《群众抒群言》栏目,是一个创新之举,为理论版增添了生气。一是为群众在理论版发表言论提供了一个新园地。报纸是党的喉舌,也是人民的喉舌,理应广纳群言,反映人民心声。在这方面,《人民日报》理论版作出了有益的探…  相似文献   

7.
历史为今日报人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施展才华的机会,纵览2000 年元旦京、津、沪、粤主要报纸,真可谓吞吐百年风云,激扬千年兴衰,为新千年献上一份最厚重的礼物,不仅值得回味、欣赏,同时也很值得珍藏。笔者仅就所能收集到的部分资料,仓促整理成篇。 大扩版 2000年元旦,全国各报几乎都实施了不同程度的扩版。比如,《人民日报》(华东版)20版,《人民日报》(华南版)24版,《人民日报》(海外版)20版,《光明日报》16版,《中国青年报》16版,《科学时报》16版,《中国教育报》16版,《文汇报》20版………  相似文献   

8.
信息速递     
事件2007年起《人民日报》实行统一版数、统一订价2007年报刊征订即将开始。《人民日报》将从明年起调整版面结构,在全国实行统一版数、统一订价,不再续办《华东新闻》《华南新闻》两个地方版,降低华东、华南地区《人民日报》订价。目前,人民日报社正在加大投入、增加印点、扩大彩印,以加强西部和农村地区人民日报的印刷和发行为重点,完善印点布局和报纸发行网络,并将于明年秋季前在全国基本实现彩印。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三题余焕春一、新闻属性的再认识80年代《人民日报》一版登了一条新闻,题为《长途贩运不是投机倒把》。当时从事贩运的农民争相购买那天的报纸,他们知道这条新闻对他们可以起到保护作用,花钱买这张报纸是划得来的。新闻和报纸又是新闻从业人员经过...  相似文献   

10.
《网络传播》:《人民日报》数字版收费引发一场“地震”,但也颇受争议,在你看来,其他报纸(新闻网站】是否会跟进?收费的利弊是什么?李光明:《人民日报》数字版收费会在新闻和网络界引发讨论甚至争议,我个人把它理解为新兴媒体的探路和对报业转型的思考,绝大多数报纸和新闻网站会持一种观望态度。  相似文献   

11.
中国报纸﹃读书版﹄概览︵上︶■徐雁进入90年代,报纸扩版潮风起云涌,全国各地的日报、晚报和专业报大多数都办起了自己的“读书版”。这些“读书版”加上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后期随着全民“求知热”和“文化热”的勃兴而创办的《读书》、《书林》、《博览群书》、...  相似文献   

12.
新闻评论历来为媒体所看重,被视为报纸的旗帜,舆论引导的重要手段之一。近期浏览《人民日报》及华东版、《工人日报》、《扬子晚报》等报纸的评论栏目,细细品读有关评论,感受到了新闻评论的“新鲜气息”:报纸评论从形式到内容正在悄悄地“创新”。  相似文献   

13.
丁开 《新闻导刊》2005,(6):37-38
90年代初期,我国传媒采用组照或图片故事还仅局限于画报类的杂志中,报纸刊登的组照也仅局限于专栏,登个3、4张照片,报纸的摄影专版定位在欣赏性的画刊上,而一般的杂志没有组照的位置,就更别提什么图片故事了。1995年,《中国青年报》开全国报纸之先河,将每周一次的画刊改为了“报道类摄影专版。”《南方周末》、《人民日报华东版》、《大众日报》、《北京青年报》、《粤港信息报》、《羊城晚报》等紧随其后都推出了以成组报道和图片故事为主体的摄影专版。1999年的《北京青年报》已发展到每周数版的专题类摄影专版。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6,(4)
<正>《人民日报》近几年改进不小,其中突出的一点是各类评论明显增多。以前,《人民日报》的评论文章主要出自评论部,从评论部升到报社级的干部也最多。现在,评论几乎遍及编辑部各部门或版面,对于帮助读者深刻地理解新闻很有益处,也体现了党报具有的思想性特点。这方面,大众化报纸需要像《人民日报》学习,改进目前报纸评论集中在2-3版的模式十几年不变的惯性。翻看《人民日报》的版面,感觉评论文章一是多,二是版面编排较好,一些  相似文献   

15.
做厨子不易     
袁鹰  潘国彦 《出版参考》2007,(1):43-43,46
1956年7月,《人民日报》改版,扩大版面.增加报道内容,并且在第八版上恢复副刊.副刊没有刊名.人们就称之为“八版”。我奉命担任八版主编。虽然我在上海解放前曾经在地下党领导的《联合晚报》编过几个月的副刊《夕拾》,又因中学时代就开始向上海的报纸副刊投稿,对报纸副刊似乎尚不陌生。但是彼一时此一时也,要编《人民日报》副刊,不免战战兢兢.诚惶诚恐。幸而得到许多老中青作家的支持.出谋划策,提供稿件:当时受党中央委托主管报纸工作的胡乔木同志两次来文艺部作具体的指导.出了不少主意:加上文艺部的主要负责人林淡秋和袁水拍两位又都编过副刊.有他们坐镇把关.我也就不太快场了  相似文献   

16.
1991年,报纸创办周末版,星期刊、半月版、月末版、扩大版等渐成热点,到10月份,省以上报纸增版增刊的约有40家,其中首都报纸有22家,如《北京日报》的“京华周末”,《金融时报,的“周末版”,《中国商报》的“星期刊”,《中国旅游报》的“月末版”等。新闻出版署报纸管理司司长梁衡同志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访问时说道:办周末版属于微调范围,是报界同志们为争取社会主义报业繁荣,在报纸宏观数量和品种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所作的一种改进报纸质量的尝试。已出的周末版,主要是给读者提供轻松一点、  相似文献   

17.
纪念《人民日报》创刊五十周年人民日报编委会定期召开会议,学习、贯彻党中央的方针、政策,研究报纸宣传工作﹃编前会评报﹄制度是今年人民日报改进报纸宣传的新动作这是总编室值班主任在评报人民日报夜班编辑工作紧张辛苦有序这是四版编辑在组版编辑同激光照...  相似文献   

18.
据《人民日报》2003年9月19日报道,由于刊登了该报记者的采访报道(如此拆房,为谁谋利》,公开披露了江南某县有关部门违法行政、强拆城市私有房屋的情况,8月28日的《人民日报》被该县政府全部扣压。经过两天,在当地群众的舆论压力下,上述报纸才于30日下午送出,但是刊登该报道的第5—8版整张报纸还是被扣压了。如此公然扣压中央党报的严重事件,在全国也属罕见。  相似文献   

19.
放眼全球见新天———评《筑起的,不仅仅是一座大坝……》樊凡“一家报纸,就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的一部日记。”如果我们同意这个说法的话,那么,人民日报1997年10月29日二版《筑起的,不仅仅是一座大坝……》(以下简称《筑》)的过人之处,在于它不仅是“日记”...  相似文献   

20.
“读书”专版要热中求好光明日报去年12月2日刊登报道《报人争办“读书”版》指出:创办“读书”版,是1994年报界流行的新时尚。诸多报纸以“倡导健康读书风气,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宗旨,为出版界和读书界架桥梁、通信息,确实是个好现象。但是,在这风风火火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