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赴美短跑留学回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兵 《中华武术》2005,(8):36-37
练习太极拳不当,很容易引发膝关节损伤,即髌骨劳损,又称髌骨软骨病、髌骨软骨软化症。生物力学证明,膝关节屈曲小于90°时,仅股四头肌的股直肌起主要伸膝作用,其肌力较弱;当膝关节伸到130°-150°时,发力点集中,力量最强。此角度不但发力大,而且灵活,有利于各种动作的完成,此时髌骨软骨面承受力量最大,关节面接触范围也最大。膝关节的稳定主要靠髌骨维持,这些解剖、生理特点都成为髌骨软骨在半蹲位受伤时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2.
跨栏运动员的膝关节损伤,除了磕绊栏架等直接外力造成损伤外,多是由于技术不够规范形成的小创伤,起初这些轻度的小创伤,对运动没有什么影响,不会引起重视,但若积累起来形成劳损,就会对运动训练产生不利影响。髌骨劳损——髌骨软骨病,就是这样产生的。髌骨虽然小,作用却很大。它对膝关节起保护和稳定、传递股四头肌力量、增加股四头肌腱的作用力矩及链带作用。  相似文献   

3.
股四头肌长度和力臂的实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前期肌肉附着点三维坐标的研究,对股四头肌长度和力臂进行专门的实验性研究。研究髌骨对推算股四头肌长度及对膝关节力臂的影响。髌骨随膝角变化的运动轨迹特征呈抛物线状;髌骨主要对膝关节力臂有重要的影响,可使力臂长度增加2.5倍;90°~0°伸膝范围内力臂增加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4.
髌骨软化的机制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预防髌骨软化症,作者运用X光调查法和肌电图记录法,对膝关节半蹲位“内扣”与“不内扣”时髌骨关节面及膝关节屈伸诸肌肌电位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论述了髌骨软化症系髌骨关节面压力降低,代谢障碍所致,建议内扣动作应予废除。膝关节半蹲位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屈膝60°,小腿前倾15°,不仅有利于运动,而且亦是预防髌骨软化症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实测走、跑、跳运动对髌骨和膝关节的力学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其动力同荷又难于在运动过程中直测。目前仅限于理论模型和简化研究。本研究为运用生物力学的实测方法,直测膝关节和髌骨部位的运动状态,探索走、跑、跳各类基础运动中对关节的髌骨部位的力学影响。试图从较为客观的实测参数中寻找有用的线索,为教学和训练的科学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武术套路中髌骨劳损的发病机理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武术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任务重,训练时间长,运动量比较大,膝关节承受的负荷大,加之武术运动中腾空动作多在半蹲姿势情况下爆发用力,极易造成“髌骨劳损”。阐述了膝关节的基本结构、结构特点和运动特征,及髌骨劳损的发病机理,从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角度出发,结合武术运动的特点,提出了预防髌骨劳损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跆拳道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重点对跆拳道运动中的膝关节运动进行了生物力学分析,目的在于从生物力学角度揭示跆拳道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内在机制,为跆拳道训练、教学、比赛中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武术套路运动员膝关节髌骨软化症的康复训练的方法;方法:对12名膝关节髌骨软化症的武术套路运动员进行康复功能评估,并制定6周的康复体能训练计划,分阶段进行评估;结果:通过6周的康复体能训练,患膝关节髌骨软化症的运动员的膝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提高.结论:通过康复训练提高了膝关节的稳定性,改善髌骨活动力线,可缓解髌骨软化症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速滑运动员髌骨劳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膝关节髌骨劳损在速滑专业运动员群体中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这与该项目在运动过程中,膝关节多在半蹲位内收或外展发力有关,如预防和治疗不正确、不及时,不仅会严重速滑影响运动员的运动寿命,甚至还会影响今后的日常生活。从多方面分析和总结了速滑运动员髌骨劳损的原因,阐述了膝关节急性损伤的处理等治疗措施,指出从运动员选材,注重股四头肌肌肉力量的训练,加强柔韧性、协调性和本体感受性的训练,保持肌肉平衡及关节稳定性等方面对速滑运动员的髌骨劳损进行预防,以期帮助运动员科学训练并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有效地避免和减少髌骨劳损的发生及其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膝关节受伤以后,最早出现萎缩的肌肉是股四头肌内侧头。足球运动员膝关节伤病多,所以对其股四头肌肌粗值进行定量分析,具有实际意义。以体表形态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推导出股四头肌肌粗值,建立了统一的对比衡量标准。肌粗值的变化,首先是受髌骨上5cm 外缘腿围影响,其次是受髌中围的影响,相关程度分别为高度相关和低度相关,而肌粗值与髌骨上10cm 外缘腿围间变化呈不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