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民文学》是反映文学思潮和作家创作变化的权威刊物,尤其是其中的头题小说,更是地位重要,涉及作家众多,而有几位作家特别受到刊物的重视,如蒋子龙、王蒙,从这两位作家的头题作品进行分析,不仅可以看出《人民文学》的编辑方针,更可以探究传统与创新在新时期文学中的交织冲突。  相似文献   

2.
《人民文学》是反映文学思潮和作家创作变化的权威刊物,尤其是其中的头题小说,更是地位重要,涉及作家众多,而有几位作家特别受到刊物的重视,如蒋子龙、王蒙,从这两位作家的头题作品进行分析,不仅可以看出《人民文学》的编辑方针,更可以探究传统与创新在新时期文学中的交织冲突。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2010,(8)
简介 苏笑嫣,女,蒙古族,1992年11月23日生,辽宁省朝阳市第一中学学生.作品曾在<人民文学>、<诗刊>、<民族文学>、<诗选刊>、<中华文学选刊>等刊物发表,入选<2008中国诗歌年选>、<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8年诗歌>、<盛开·90后天才少年作家作品范本>、<90后诗人7家>等多种选本.曾获第三届冰心作文奖.现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小作家协会会员.  相似文献   

4.
<文学月报>是"左联"继<北斗>之后主办的又一较大型的文艺刊物,先后由姚蓬子、周扬任主编.鲁迅曾热情地指导<文学月报>的编辑,并在该刊发表文章数篇.他热爱翻译工作,与同时代作家相互讨论自己的翻译观,并且引进及翻译外国文化成果和优秀文学作品;在文学创作、书籍出版、报刊编辑和美术绘图等方面,给进步青年以指导、支持、鼓励和帮助;支持、歌颂社会主义的苏联,对中苏复交以热烈的祝贺,显示了他的政治立场和国际主义精神.鲁迅十分重视报刊这一斗争的舆论工具,并对中国现代文化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寻根文学     
<正>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寻根文学"是一次文学寻找自我的思潮,其特点一是寻找民族文化、民族文学的自我,二是寻找作家的个性自我。从宏观上说,它表现为现实主义时期文学进程中一种必然的深化,表现为对  相似文献   

6.
宋玉的文学成就与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玉是赋体文学的开山祖师和代表作家,享有"赋祖"与"赋圣"之誉.他开创了中国文学的"伤春"与"悲秋"主题,奠定了中国文学的感伤主义传统.他在<高唐赋>中用"云雨"来表达性爱,"云雨"后来成为中国文学的经典意象.他的<大言赋><小言赋>是中国最早的游戏文学作品.他不但塑造了爱神与美神高唐神女,而且还塑造了超级美女东家之子,是中国第一位全方位地描写女性美的作家.他不仅描写了凡夫俗子、少男靓女的性挑逗与性放纵,而且还展示了帝王乃至神灵的性饥饿与性冲动,成为开启中国艳情文学的祖师.他的<高唐赋>对巫山的自然景观作了全面细致的描绘,是中国最早的山水文学.宋玉是中国文学独立和自觉的标志性作家,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职业作家和纯文学作家.他与屈原并称"屈宋",同为中国文学之祖.  相似文献   

7.
肖洛霍夫是苏联的作家,他曾因写了<静静的顿河>一书而获得了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可是有人对此提出了疑义,认为肖洛霍夫写<静静的顿河>一书时年纪不大,不可能有如此丰富的生活经验,而且<静静的顿河>一书出版以后,肖洛霍夫再也没有写出有如此文学价值的作品.甚至有人直率地指出,肖洛霍夫抄袭了作家克留柯夫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中国瘦人     
陈丹路,乐山一中学生,12岁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在<诗刊>、<星星>、<儿童文学>等刊物发表诗歌、散文、小说多篇,她是四川省文学新苗工程重点建档作者,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小说集<风吹草动>,其作品先后获得<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第四届四川文学奖.  相似文献   

9.
高考《考试大纲》对“文学常识”的考查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能力层级为A级。这部分内容知识性强,学习时以识记为主,但并不要求死记硬背,而是要求能运用有关知识分析具体问题。1991~2001年高考试卷中的“文学常识”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命题方式:一是配伍对应题。这类题目既可以单独考查“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又可以和“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综合起来考查,以“四选一”的选择题形式出现。如:(1)(1991年全国高考试卷第12题)…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对生态问题的书写已经更为充分,更为繁盛,生态报告文学、生态诗歌、生态散文、生态小说等层出不穷,徐刚、于坚、李存葆、叶广芩等作家的生态文学创作使得中国文学的绿色之维真正复活.报告文学<绿色宣言>、<淮河的警告>,诗歌<哀滇池>、<拒绝末日>,散文<绿色天书>、<大地上的事情>,小说<老虎大福>、<老海失踪>、<狼图腾>等已经成为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重要篇章.作家确立生态整体观,尊重大自然,敬畏生命,承认所有自然生命的内在价值,尽可能地反思并颠覆人类中心主义,批判现代文明对大自然的肆无忌惮的破坏,批判日益病态的消费文化.这种生态意识的确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中国当代文学有可能真正地引领人摆脱现代文明的迷思,迈向生态文明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1.
略论中国历代宫廷文学体派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宫廷文学体派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已呈现为一个明显的文学系列。该系列包含的体派在其各自形成发展过程中和主要创作倾向中,体现出如下几个共性价值特征:一是贵族作家群落构成其创作主体,他们以重建新王朝文学为己任,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创作和理论领起、规范出一代文学并使其更为艺术化,从而推动文学的自觉;二是这些体派作家所表现出的片面讲求诗文艺术形式的倾向,往往激发起文学革新思潮,有时此种思潮甚至就由其内部发生,从而使历代宫廷文学体派大多具有启发文学革新思潮的价值;三是反映出其时贵族生活的风貌、文化心态和审美趣味,并一定程度地烘托、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的国家气象;四是体现出对女性超功利的审美倾向,并在美学史上创造出特定的贵族式女性审美模式。  相似文献   

12.
私小说是日本独特的文学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国"五四"时期的文学创作活动,然而这两者在社会意识的表现上存在着差异。文章通过比较"五四"时期中国"私小说"作家的文学创作意图和日本私小说作家的文学创作意图来探讨这一问题,得出结论为:日本的私小说不具备社会意识,小说中的自我形象是缺乏社会性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无名氏的三部爱情长篇小说《北极风情画》、《塔里的女人》、《海艳》的分析,论述了作家的创作思想与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4.
《诗经》的毛传、郑笺、王逸的《楚辞章句》都注重解释作品中比兴手法的含意,为中国古典诗歌注释开创了释意的传统。宋代任渊《山谷诗集注》继承了上述传统,并克服了李善《文选注》"释事忘义"的缺点,结合作诗的背景,考证诗歌的本事,从而解释了黄庭坚诗歌中的典故与比兴意象的含意。作为"宋人注宋诗"这一文学现象中较早产生的作品,任渊重视释意的注释思维及其释意模式对宋代诗歌注释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新时期文学观念的嬗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时期以来,当代文学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文学观念的变革不可能是一种单方面的简单的行动,它总是与多方面的复杂的文学实践活动紧密相伴随的。在开放的文学市场中,作家们创作的旗帜林立,经过聚合分离,形成不同的文学概念,它们正好从一个侧面描绘了我国文学的发展轨迹,从本质上体现着当代文学观念的嬗变。  相似文献   

16.
月人,当代青年词人、词学家。其创作最显的成就和特点,首先,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其次,手法灵活,技艺圆熟;再次,风格多样,富有古典韵味;第四,依谱守格,贵在创新;第五,词作巨浩,数量空前。  相似文献   

17.
白族青年学者、作家赵敏以其对生命体验和感悟,用文学创作展现着对人性真情的赞美和对社会、人生的历史与现实,历史性和现代性的思考,以理性的思维和哲理的阐述,印证其创作的民间化价值取向,透显所蕴含的山地白族民间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8.
文学创作中的"人物再现"应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文学史上并非只有一位作家运用过"人物再现"。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成功地运用了"人物再现",在运用中取得了最高成就。"人物再现"在文学创作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文学作品的结构方面。  相似文献   

19.
叶宪祖是最早向科举制度发起攻击的作家之一。《鸾鲲记》借唐人之事,揭科举之弊,抒愤懑之情。剧中三位书生是叶宪祖自我形象的三个方面。杜羔是初次催落沮丧失落的叶宪祖,温庭筠是叶宪祖积极进取的化身,贾岛则是叶宪祖屡试不第悲愤情绪的再现。多角度多侧面地反映了叶宪祖多次落第的复杂心态和他所经受的种种折磨,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传统仕宦之途欲罢不能,欲弃难舍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20.
结合霍桑的《红字》来分析宗教与文学之间的密切关系,阐述了宗教对文学创作的影响:1.宗教探究的主题往往成为文学作品关心的话题;2.文学作品对宗教形象的借鉴与超越;3.文学作品的结构常常反映出宗教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