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铬(Ⅵ)对小麦和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熏金属铬对作物生长的影响,选用小麦和玉米为试验材料,采用人为添加法及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中不同浓度的铬(Ⅵ)对小麦和玉米的生长及体内色素含量与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浓度的铬(Ⅵ)能促进小麦和玉米的发芽生长,而高浓度的铬(Ⅵ)则抑制小麦和玉米的发芽生长;但是铬(Ⅳ)对小麦和玉米产生的这种"低促高抑"作用的浓度水平不同,小麦的浓度为150mg/kg,玉米为90mg/kg;这说明玉米比小麦对铬(Ⅵ)更敏感一些.(2)铬(Ⅵ)对小麦和玉米的生长高度有抑制作用,铬(Ⅳ)浓度越大,小麦和玉米生长越缓慢.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重金属Cr、Hg对油白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油白菜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土培法研究油白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对于不同浓度Cr、Hg胁迫的响应特征,以期为蔬菜种植和污染防控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重金属(Cr浓度0.28 mg/kg、Hg浓度0.20 mg/kg)对油白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幼苗株高的影响不大,且适度的重金属胁迫可有效刺激油白菜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当重金属浓度超出一定范围后(Cr浓度0.28 mg/kg,Hg浓度0.2 mg/kg),则表现出对油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且随着Cr、Hg浓度的升高,油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株高生长受抑制现象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陆生植物碧玉(Peperomia tetraphylla)对Cr(VI)的吸收能力及其生理响应,将碧玉植入不同浓度Cr(VI)液中,测定了Cr(VI)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碧玉的叶绿素和丙二醛(MDA)含量及其体内积累的铬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溶液中的Cr(VI)浓度逐渐降低.碧玉中的叶绿素含量随Cr(VI)处理浓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体内铬的富集量呈增加趋势,而叶绿素含量则呈缓慢减少趋势.碧玉的根部对铬有较强的滞留作用,各器官对铬的积累量顺序为根>茎>叶.碧玉对铬具有较强的耐受和积累能力,有助于铬污染环境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陆生植物碧玉(Peperomia tetraphylla)对Cr(VI)的吸收能力及其生理响应,将碧玉植入不同浓度Cr(VI)液中,测定了Cr(VI)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碧玉的叶绿素和丙二醛(MDA)含量及其体内积累的铬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溶液中的Cr(VI)浓度逐渐降低.碧玉中的叶绿素含量随Cr(VI)处理浓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体内铬的富集量呈增加趋势,而叶绿素含量则呈缓慢减少趋势.碧玉的根部对铬有较强的滞留作用,各器官对铬的积累量顺序为根>茎>叶.碧玉对铬具有较强的耐受和积累能力,有助于铬污染环境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为考察离子液体在水和土壤不同环境介质中对高等植物的潜在毒性,分别采用水培和土培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100、200、300、400、500 mg/kg)的离子液体1-甲基-3-乙基-咪唑缬氨酸盐([C2mim][Val])对小麦发芽率(7 d)及生理特性(8~18 d)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培养方式下,离子液体在浓度≥200mg/kg时对小麦种子萌发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应具有典型的剂量依赖型特点。水培胁迫13 d,离子液体浓度≥300 mg/kg处理,及土培胁迫18 d,离子液体浓度≥400 mg/kg时,均造成小麦幼苗叶片SOD、POD酶活性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表明较高浓度的离子液体对高等植物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水培比土培加重了离子液体对小麦的毒害程度。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离子液体对作物的毒性效应,以周麦18、百农207和百旱207三种小麦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0 mg/L、100 mg/L、300 mg/L、500 mg/L和700 mg/L)的离子液体1-己基-3-甲基咪唑溴化盐对三种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小麦的发芽率、株高和鲜质量都受到抑制作用,当质量浓度达到300 mg/L时,与对照相比都有显著性差异;三种小麦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的量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升高,当质量浓度为700 mg/L时,达到最大值.说明离子液体对三种小麦都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且随着离子液体质量浓度增加毒害作用也逐渐增大;三种小麦对离子液体的响应也不同,相对而言,百农207耐受性更强.  相似文献   

7.
以波斯菊种子为实验材料,用不同浓度的Pb(NO_3)_2溶液(0,50,100,200,400 mg/L)对波斯菊种子进行处理,研究不同铅浓度对波斯菊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影响情况.结果表明:较低质量浓度的Pb~(2+)处理提高了波斯菊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当Pb~(2+)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促进作用最强烈;当Pb~(2+)浓度大于100 mg/L时,Pb~(2+)的促进作用开始慢慢减小; Pb~(2+)处理对波斯菊幼苗的根长、苗高以及鲜重有明显抑制作用.总体来说,波斯菊种子对Pb~(2+)的耐受性较强.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大豆异黄酮对二叶一心期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L)幼苗及150 mmol/L NaCl胁迫下的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0.1 mg/L的大豆异黄酮能够促进小麦幼苗的生长,提高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0.01 mg/L的大豆异黄酮能减轻盐胁迫对小麦幼苗的伤害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常见谷物铬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早稻糙米含铬量不同,最高含量与最低含量间相差7倍多。早稻糙米的平均含铬量是80μg/kg,高于商品稻米(30μg/kg)和面粉的平均含铬量(28μg/kg),低于小麦(130μg/kg)和玉米(120μg/kg)的含铬量。谷物铬的含量因品种、产地及加工方式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0.
通过比较试验,研究了黄淮平原玉米-小麦一年两熟农作制度下,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变化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的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测定结果显示出差异,且随时间推移差异表现越明显;秸秆还田后有机质平均增加2.908 g/kg,有效氮平均增加7.163 mg/kg,有效磷平均增加2.635 mg/kg,有效钾平均增加15.485 mg/kg,土壤pH值基本不变;秸秆还田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影响较大,增产7.91%.研究结果可为土壤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对Cr(VI)的耐受性,以及铬对黑藻的毒害影响,通过水培实验测定了黑藻在不同浓度铬溶液中培养一周后,其体内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铬浓度的增大,黑藻中蛋白质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和POD活性均逐渐增加,溶液中的溶解氧(DO)逐渐降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DO不断减小.黑藻对铬的耐受浓度为15-20 mg·L-1.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对Cr(VI)的耐受性,以及铬对黑藻的毒害影响,通过水培实验测定了黑藻在不同浓度铬溶液中培养一周后,其体内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铬浓度的增大,黑藻中蛋白质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和POD活性均逐渐增加,溶液中的溶解氧(DO)逐渐降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DO不断减小.黑藻对铬的耐受浓度为15-20 mg·L-1.  相似文献   

13.
以鳢肠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醋酸铅[Pb(CH3COO)2-3H2O]溶液对其进行萌发处理.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醋酸铅对鳢肠种子萌发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浓度为50 mg/L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稍高于对照组(CK);浓度超过200 mg/L时,种子的发芽率明显下降,且随铅浓度的升高其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子叶完全张开数均呈明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铜对玉米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不同浓度的Cu~(2+)对玉米萌发和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当Cu~(2+)浓度为0.5~1mg/L时Cu~(2+)可以促进幼芽的生长和生物量的提高,而超过该浓度时则由促进逐渐转为抑制作用。Cu~(2+)对玉米幼苗根生长的影响大于对芽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土壤外源Cd污染处理对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测定时间的延长,Cd在0~5mg/kg范围内,随着Cd浓度的增加,各项形态指标呈现增加趋势,Cd对油菜幼苗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当Cd的浓度增加到5mg/kg以后,各项指标均呈现下降趋势,Cd对油菜幼苗的生长起抑制作用.Cd对油菜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十分明显,当Cd施用浓度达到5mg/kg时,各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大值,以后随着Cd浓度的增加,叶绿素的含量呈下降趋势,且Cd对叶绿素a的影响大于对叶绿素b的影响.由此可知,5mg/kg很可能是油菜受Cd毒害的临界浓度.  相似文献   

16.
低聚壳聚糖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80羽1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120羽,设6个重复,其中空白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抗生素组基础日粮添加50mg/kg金霉素,试验Ⅰ组(低聚壳聚糖剂量组)和试验Ⅱ组(黄芪多糖高剂量组)分别添加20mg/kg和40mg/kg低聚壳聚糖,试验期42d,研究低聚壳聚糖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Ⅰ、Ⅱ组肉仔鸡的平均体重、日增重、免疫器官重量及其指数均不同程度高于同期空白对照组和抗生素组,其中平均体重与日增重多差异显著(P<0.05),部分免疫器官重量与指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料重比均较明显地低于同日龄空白对照组和抗生素组。试验结果表明,基础日粮添加20、40mg/kg低聚壳聚糖对肉鸡的生长性能及免疫器官发育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可提高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密闭式种猪舍部分有害气体分布状况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对一栋密闭式种猪舍部分有害气体的分布状况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在舍内0.2m、0.5m和0.8m的不同高度层中,氨气的平均浓度分别为6.7mg/kg、8.9mg/kg和4.7mg/kg,其中,0.5m高度层氨气浓度显著高于0.8m高度层的(P<0.05),日高峰值出现在6:00时的0.5m高度层,为17.6mg/kg;硫化氢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16mg/kg、0.15mg/kg和0.13mg/kg,各浓度间差异不显著性(P>0.05),日高峰值出现在14:00时的0.2m高度层,为0.25mg/kg.整个试验期间氨气和硫化氢最高浓度和日平均浓度均低于畜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8.
探讨不同浓度的镉(Cd )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d 浓度低时,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没有影响,当Cd 浓度高时,抑制小麦种子萌发、芽及幼根生长,并且Cd 对小麦根的影响大于对芽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小麦种子为研究材料,以硝酸铅(Ⅱ)不同浓度梯度的溶液模拟重金属铅(Ⅱ)污染的严重程度,采用培养皿来观察不同铅(Ⅱ)胁迫,对小麦萌发情况的影响.通过为期10天的实验观察及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铅离子浓度对小麦萌发的影响是浓度在3 mmo L/L能显著地提高小麦的发芽率,另外伴随着硝酸铅离子浓度的升高,小麦种子萌发后胚芽鞘的长度被明显的抑制,同时这一因素也会使小麦须根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并发生明显的异样.研究结果为陇南地区铅矿污染的基本农田中小麦的种植及生长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小麦种子为研究材料,以硝酸铅(Ⅱ)不同浓度梯度的溶液模拟重金属铅(Ⅱ)污染的严重程度,采用培养皿来观察不同铅(Ⅱ)胁迫,对小麦萌发情况的影响.通过为期10天的实验观察及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铅离子浓度对小麦萌发的影响是浓度在3 mmo L/L能显著地提高小麦的发芽率,另外伴随着硝酸铅离子浓度的升高,小麦种子萌发后胚芽鞘的长度被明显的抑制,同时这一因素也会使小麦须根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并发生明显的异样.研究结果为陇南地区铅矿污染的基本农田中小麦的种植及生长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