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碰撞模型是物理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模型,它分为:(1)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前后动能相等.(2)完全非弹性碰撞,碰后两物体共速,损失动能最多,损失的动能转化为内能.(3)非完全弹性碰撞,碰后两物体不共速,损失动能介于完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之间.碰撞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碰撞冲力对相对位移的积分来计算碰撞冲力和反冲力这一对内力作功的总和,讨论了 两物体作完全非弹性正碰过程中能量的耗散和两物体作完全弹性正碰过程中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相似文献   

3.
1.碰撞分为三种情况 :即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 ,不论哪种碰撞都满足动量守恒 ;而对于动能却不一定守恒 ,碰撞后系统的动能存在一上限 (最大值 ) ,还存在一下限 (最小值 ) ,即如果为弹性碰撞 ,则动能没有损失 ,为最大值 ;如为完全非弹性碰撞 ,碰后两物体将粘连在一起 ,则动能损失最大 ,为最小值。2 .从位移角度看 ,由于碰撞时间极短 ,物体在极短时间内位置来不及发生改变 ,故物体在碰撞中位移为零。由此我们可推出 :在碰撞中若牵涉到多个物体时 ,只能是直接接触时发生碰撞的两物体间才有动量转移 ,而第三者不会参与此次碰撞…  相似文献   

4.
程旭健 《物理教师》2013,34(1):61-62
本文讨论了弹性碰撞成立的条件,通过对一个较简单的弹性体碰撞过程的计算.得出,弹性碰撞除了要求碰撞过程中相互作用的内力完全是由于形变引起的弹性力(保守力)外,还要求碰撞物体刚度大(即变形小)、几何尺寸小,从而碰撞时间短,碰撞作用瞬间传到整个物体,宏观物体的碰撞才可近似地看作是弹性碰撞.  相似文献   

5.
打桩与打铁     
打桩与打铁均可视为完全非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就是两物体碰撞后不分开,以同一速度运动).下面推导完全非弹性碰撞中动能减少量△Ek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6.
相互作用的几个物体,它们的运动状态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显著变化,这个过程就可称为碰撞.碰撞按其能量损失程度可分为完全弹性碰撞(机械能不损失)、非弹性碰撞(机械能损失一部分)、完全非弹性碰撞(机械能损失最多).不管哪种碰撞,在碰撞过程中,都要遵循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7.
1引言碰撞现象是物理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基本现象,也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之一.碰撞过程中包含压缩过程和恢复过程,而不同的恢复程度和不同的能量转换相联系、和不同数量的守恒量相对应.因而人们根据不同的恢复程度将碰撞分为下列不同类型:弹性碰撞(形变完全恢复,动量、动能皆守恒)、部分弹性碰撞(形变部分恢复,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碰撞后两物体分开)、完全非弹性碰撞(形变完全不恢复,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碰撞后两物体连在一起运动).能够将各种不同类型的碰撞的形变过程及对应的守恒定律同时演示出来,对于学生清晰理解碰撞过程的本质和规…  相似文献   

8.
刘华 《中学理科》2007,(2):39-40
碰撞问题在实际生活中非常普遍,它的特点是物体相互作用的时间极短.由于物体的运动速度是有限的,所以碰撞过程中物体发生的位移也是非常微小的,在通常研究碰撞过程中,可以理解为物体来不及发生位移,同时碰撞过程中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碰撞力极大,其他的重力、摩擦力等非碰撞力与之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9.
在物体的完全弹性碰撞过程中,系统内部的功能转换是非常复杂的,一般力学教材对碰撞过程都没有作详细分析。本通过实际举例,对弹性碰撞的全过程作了较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一、结论推导不同形式的碰撞损失的动能不同,当物体相碰后粘在一起时,动能损失最大.对于这种完全非弹性碰撞,当两个物体的质量相差悬殊时,其动能损失遵循什么规律呢?  相似文献   

11.
碰撞是物体相互作用一种常见的形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完全非弹性碰撞应用得更为普遍.本文从最简单的碰撞模型出发,讨论许多与之相关的物理过程及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刘权 《物理教师》2014,(3):26-27
在完全弹性碰撞的情况下,系统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和能量守恒.根据这个特点,可提炼出另一个不变量:碰撞前后,物体的相对速度大小不变.通过实例说明这个不变量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动量守恒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考点,也是难点,且有时作为压轴题考查.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对于动量碰撞问题的原理很清楚,但计算却很头疼,因为计算量很大,高考题中则只敢考查两物体发生弹性碰撞后的速度分别是多少,很明显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其实对于弹性碰撞问题,大家都知道运用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列方程求解,但大部分学生是得不到正确的结果.今天笔者用“速度增量法”带大家用口算来解决动量碰撞类问题,对于碰撞分为三类即完全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  相似文献   

14.
碰撞问题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从能量角度,碰撞可分为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在平时的习题乃至高考题中有一大类与碰撞相类似的习题:当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系统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所以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系统的能量在动能与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电能、内能等之间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两个物体和三个物体的完全非弹性碰撞为例,给出动能损失最大的证明及此结论在生活中的逆应用。  相似文献   

16.
碰撞问题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从能量角度,碰撞可分为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在平时的习题乃至高考题中有一大类与碰撞相类似的习题:当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系统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所以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系统的能量在动能与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电  相似文献   

17.
一、完全非弹性碰撞的特点 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在碰撞过程中,其动能可能会有损失.若碰撞后粘合在一起,即具有共同的速度,则称为"完全非弹性碰撞".其碰撞过程动能损失最大.证明如下:设两球的质量分别为m1、m2,碰撞前的速度分别为v1、v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1′、v2′,依据动量守恒:  相似文献   

18.
结论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发生弹性碰撞,碰撞后两物体交换速度.证明质量都为m的两个物体,  相似文献   

19.
我们知道,物体在完全非弹性碰撞中,能量损失最大。那么损失的能量是如何分配的,其结论如下:  相似文献   

20.
碰撞问题是高中物理的重点,是同学们学习的难点,也是高考的热点.碰撞问题常见的题型有两类:一是由两物体碰撞前的运动状态,判断两物体碰撞后的可能运动状态;二是由两物体碰撞后的运动情况,推测两物体碰撞前的运动情况.解答碰撞问题要求综合运用动量、能量等知识.分析时首先要审清题意,建立正确的碰撞模型,然后抓住模型的特征,运用有关物理规律求解.碰撞模型有下面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